古诗词网

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刘叉唐代〕《入蜀

望空问真宰,此路为谁开。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
孔明深有意,钟会亦何才。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非人悲歌一杯

信 xìn/shēn《國語辭典》

信 [ xìn ]

  1. 誠實不欺。如:「講信修睦」。《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 書札、書簡。如:「書信」、「平信」、「掛號信」。
  3. 消息、音訊。如:「音信」、「凶信」、「口信」。
  4. 使者、送信件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5. 符契、憑證。如:「印信」。《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
  6. 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1. 聽從、不懷疑。如:「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2. 敬仰、崇奉。如:「信奉」、「信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3. 知曉、知道。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4. 連宿兩晚。如:「信宿」。《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晉·杜預·注:「信,再宿也。」
  1. 確實、的確、果真。《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2. 隨意、任憑。如:「信口開河」、「信手拈來」。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信 [ shēn ]

  1. 伸直、舒展。《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通「伸」。
  2. 陳述表白。《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通「申」。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非人 fēi rén
(1).恶人;坏人。《左传·宣公二年》:“君子谓 羊斟 ,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后汉书·窦武传》:“常侍黄门续为祸虐,欺罔陛下,竞行譎诈,自造制度,妄爵非人,朝政日衰,姦臣日彊。” 宋 戴埴 《鼠璞·陈东伏阙》:“﹝ 高宗 ﹞尝曰:‘朕即位听用非人,至今痛恨之,赠官推恩未足称朕悔过之意。’”
(2).谓不够格、不称职的人。《旧唐书·魏玄同传》:“又以比居此任,时有非人。岂直愧彼清通,昧於甄察;亦将竭其庸妄,糅彼棼丝。”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託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清史稿·高宗纪》:“ 赵国麟 以荐举非人,降调。”
(3).道家语。指游心于物外,形神寂静,有如槁木的异人。《庄子·田子方》:“ 孔子 见 老聃 , 老聃 新沐,方将披髮而乾,慹然似非人。” 郭象 注:“寂泊之至。” 成玄英 疏:“慹然不动摇,若槁木,故似非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朝夕拥书於是,俛读仰思,澄神离形,归对妻儿,慹然若非人。”
(4).指有残疾的人。《左传·昭公七年》:“ 孟 非人也,将不列於宗,不可谓长。” 杜预 注:“足跛,非全人,不可列为宗主。”
(5).责备别人。《墨子·兼爱下》:“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火也,其説将必无可焉。”《鬻子·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君子非人者,不出之於辞而施之於行。”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恐未可遽以人皆悦之,而遂自以为是,而遽非人之不是也。”
(6).谓不被当做人看待。 巴金 《廖静秋同志》:“然而她终于从非人的地位走到了人的地位,从受践踏、被蹂躏的女戏子变成了新社会的优秀艺术家。” 许地山 《危巢坠简·人非人》:“她何必出来干那非人的事?”
(7).佛教语。相对于人间而言的天界、冥界的众生。如天龙八部及夜叉之类。《法华经·提婆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悲歌 bēi gē
(1).悲壮地歌唱。《淮南子·说林训》:“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 钟期 信为贤。” 宋 苏轼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峻青 《海娘娘》:“这时候,人的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慷慨悲歌,拔剑起舞的热烈情感呢。”
(2).悲壮或哀痛的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行觴奏悲歌,永夜繫白日。”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厄 宋 围 陈 ,奏悲歌於 下蔡 。”《红楼梦》第二七回:“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艾青 《向太阳》诗:“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漢語大詞典》
付 fù《國語辭典》

付 [ fù ]

  1. 授予、交给。如:「交付」、「托付」。《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原涉传》:「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2. 支出钱财。如:「付款」、「付帐」、「缴付」。
  1. 量词。计算成组成套物品的单位。如:「一付眼镜」、「两付碗筷」。通「副」。
一杯 yī bēi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诗:“ 鲁国 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诗:“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白玉青丝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诗!”《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