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去年高枝犹堕地,今年低枝已憔悴。

罗隐唐代〕《芳树

细萼慢逐风,暖香闲破鼻。青帝固有心,时时漏天意。
去年高枝犹堕地,今年低枝已憔悴。吾所以见造化之权,
变通之理,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人生长短同一轨,若使威可以制,力可以止,
则秦皇不肯敛手下沙丘,孟贲不合低头入蒿里。
伊人强猛犹如此,顾我劳生何足恃。但愿我开素袍,
倾绿蚁,陶陶兀兀大醉于清宵白昼间,任他上是天,
下是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去年高枝堕地今年低枝憔悴

去年 qù nián
刚过去的一年。 唐 杜甫 《前苦寒行》之二:“去年 白帝 雪在山,今年 白帝 雪在地。” 宋 苏轼 《中秋月》诗之一:“殷勤去年月,瀲灧古城东。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去年羽书来,中枢失筹策。” 丁玲 《奔》:“去年的收成听说很好。”  ——《漢語大詞典》
高枝 gāo zhī
(1).高树枝。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2).比喻高的地位或地位高的人。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二:“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絳霄。”《红楼梦》第二七回:“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堕地(墮地)duò dì
落地。指出生。 唐 杜甫 《锦树行》:“生男堕地要膂力,一生富贵倾邦国。”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词:“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素娥 、 秋鸿 来自 岐山 ,竝为 可覲 述 仲仙 所产之女名 緑婴 ,以堕地时有緑鸚鵡适至也。”  ——《漢語大詞典》
今年 jīn nián
本年。指说话时的这一年。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 密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刘 今年九十有六。”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岂知还復有今年,把琖对花容一呷。”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如今年暂行,明年即据为例,非祖宗旧例也。” 周瘦鹃 《花木丛中·梅花时节话梅花》:“今年我家的盆梅,开了花的只有十多盆。”  ——《漢語大詞典》
低枝
萧颖士菊荣篇采采者菊于宾之馆既低其枝又弱其干  ——《分类字锦》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憔悴 qiáo cuì
亦作“ 憔瘁 ”。
(1).黄瘦;瘦损。《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日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韦昭 注:“憔悴,瘦病也。”《三国志·魏志·于禁传》:“帝引见 禁 ,鬚髮皓白,形容憔顇。” 唐 王建 《调笑令》词之一:“玉颜憔悴三年,谁復商量管絃?”《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保安 见 仲翔 形容憔悴,半人半鬼。”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三:“仅仅十天不见,我看见 立群 是憔悴了许多。”
(2).凋零;枯萎。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否》:“毛羽憔悴,志如死灰。” 宋 梅尧臣 《风异赋》:“乾坤黯惨,物色憔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七:“花有点憔悴……我想这一点新鲜的水会使它们苏生。”
(3).引申为衰败。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4).谓竭尽心力。《左传·昭公七年》:“《诗》曰:‘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国。’”憔悴,今本《诗·小雅·北山》作“尽瘁”。《周礼·秋官·小司寇》“议勤之辟” 汉 郑玄 注:“谓憔悴以事国。”
(5).困顿。《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时者也。”《战国策·燕策一》:“西困 秦 三年,民憔瘁,士罢弊。”《明史·邹智传》:“风俗浮薄,生民憔悴。” 巴金 《利娜·第十封信》:“在小村庄里,在那些分散的破屋内,农民就憔悴地过着没有希望的日子。”
(6).忧戚;烦恼。《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倚巖石以流涕兮,忧憔悴而无乐。” 王逸 注:“中心憔悴,无欢乐之时也。”《后汉书·清和王庆传》:“ 杨 失志憔悴,卒於家。”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飞烟传》:“企望宽怀,毋至憔悴。”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四折:“强风情不晓事,呆廝!谁着你将钱去买憔悴。”
(7).陋贱之人。《后汉书·应劭传》:“《左氏》实云虽有 姬 姜 丝麻,不弃憔悴菅蒯。” 李贤 注:“《左传》曰:‘《诗》云: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 姬 姜 ,无弃蕉萃。’ 杜 注云:‘……蕉萃,陋贱之人。’蕉萃、憔悴,古字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