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臃肿(臃腫)yōng zhǒng
(1).痈疽;肌肉肿胀。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旅病托栖》:“行不上,悲双足,都臃肿。我头炫晕,好似在雾云中。” 清 李渔 《巧团圆·防辱》:“只因巴豆的性子极狠极烈,莫説喫下肚去,要泻死人,只消皮肤粘着了,也就登时臃肿起来,令人吓死。”
(2).形容物体粗大笨重。 南朝 梁 何逊 《夜梦故人》诗:“已如臃肿木,復似飘颻蓬。” 宋 梅尧臣 《和江邻几咏雪二十韵》:“庭槐高臃肿,屋盖素模胡。” 俞樾 《茶香室续钞·翁鞋》引 朱点 《东郊土物》诗注:“北人冬月,履纳绵絮,臃肿粗坌,谓之翁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靠东方的海上堆积着一层层灰色的云彩,臃肿而又厚实,迟缓地浮动着。”
(3).形容身体或衣着过分肥大,转动不灵。 清 汪懋麟 《洗象》诗:“自媿臃肿形,难为耳目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当头那人生得臃肿肥胖,脣上长了几根八字鼠鬚。” 冰心 《分》:“他两臂直伸着,头面埋在青棉的大风帽之内,臃肿得像一只风筝!”
(4).谓文章、书法等显得笨重呆滞。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论书书》二:“点掣短则法臃肿,点掣长则法离澌。”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世人学 杜 ,未得其雄健,而已失之粗率;未得其深厚,而已失之臃肿。” 清 戴名世 《宋嵩南制义序》:“今之文支离臃肿,夸多斗靡,而决裂先正之规矩者至矣。”
(5).比喻机构庞大,调度不灵。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故国之无地方自治者,其国臃肿頽败不生活,虽庞然大物,亦号之曰废国。” 马南邨 《燕山夜话·“推事”种种》:“光从推事的这许多名目上,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僚制度庞大、臃肿、腐败、落后到何等惊人的地步。” ——《漢語大詞典》
(2).形容物体粗大笨重。 南朝 梁 何逊 《夜梦故人》诗:“已如臃肿木,復似飘颻蓬。” 宋 梅尧臣 《和江邻几咏雪二十韵》:“庭槐高臃肿,屋盖素模胡。” 俞樾 《茶香室续钞·翁鞋》引 朱点 《东郊土物》诗注:“北人冬月,履纳绵絮,臃肿粗坌,谓之翁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靠东方的海上堆积着一层层灰色的云彩,臃肿而又厚实,迟缓地浮动着。”
(3).形容身体或衣着过分肥大,转动不灵。 清 汪懋麟 《洗象》诗:“自媿臃肿形,难为耳目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当头那人生得臃肿肥胖,脣上长了几根八字鼠鬚。” 冰心 《分》:“他两臂直伸着,头面埋在青棉的大风帽之内,臃肿得像一只风筝!”
(4).谓文章、书法等显得笨重呆滞。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论书书》二:“点掣短则法臃肿,点掣长则法离澌。”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世人学 杜 ,未得其雄健,而已失之粗率;未得其深厚,而已失之臃肿。” 清 戴名世 《宋嵩南制义序》:“今之文支离臃肿,夸多斗靡,而决裂先正之规矩者至矣。”
(5).比喻机构庞大,调度不灵。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故国之无地方自治者,其国臃肿頽败不生活,虽庞然大物,亦号之曰废国。” 马南邨 《燕山夜话·“推事”种种》:“光从推事的这许多名目上,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僚制度庞大、臃肿、腐败、落后到何等惊人的地步。” ——《漢語大詞典》
何须(何須)hé xū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漢語大詞典》
中规(中規)zhōng guī
(1).同圆规相符。《荀子·劝学》:“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2).引申为合乎准则、要求。《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鏘鸣也。”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合乎准则、要求。《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鏘鸣也。”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漢語大詞典》
矩 jǔ《國語辭典》
矩 [ jǔ ]
名- 画方形或直角的器具。即曲尺。《荀子·不苟》:「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唐·杨倞·注:「矩,正方之器也。」唐·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泥坛方合矩,铸鼎圆中规。」
- 方形。《六韬·卷四·虎韬·军用》:「天浮铁螳螂,矩内圆外,径四尺以上。」《吕氏春秋·季冬纪·序意》:「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
- 法则、常规。如:「循规蹈矩」。《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非方 fēi fāng
异域。《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而 长卿 之儔,过以非方之物,寄以中域。” 李周翰 注:“ 司马长卿 、 扬雄 之儔,所述物色,非本所出也。” ——《漢語大詞典》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圆 ( 圓 ) yuán
圆 [ yuán ]
- 从中心点到周边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形:~形。~圈。~周。~锥。~柱。
- 完备,周全:~满。~全。
- 使之周全:自~其说。~谎。~场。
- 占梦以决吉凶:~梦。
- 宛转,滑利:~滑。~润。
- 运转无碍:~熟。~通。
- 货币单位。亦作“元”。
- 姓。
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副-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 尽管。如:「但说无妨」。
-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 姓。如汉代有但钦。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 像:他长得~他父亲。
- 姓。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