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今晨光景佳,霁色入鸟哢,驾言出柴荆,暂作湖山梦。

陆游宋代〕《过邻家

老病在臂踝,终日不喜动,溪云忽过前,袖手以目送。
今晨光景佳,霁色入鸟哢,驾言出柴荆,暂作湖山梦。
东村望鹤巢,西阜过獾峒。
父老意欣然,为我拨春瓮,岂惟浇舌燥,亦用软脚痛。
形骸去绳检,谈笑得少纵。
吴蚕初上簇,陂稻亦己种。
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今晨光景霁色鸟哢驾言柴荆湖山

今晨
萧颖士登临河城赋怀一纪以如昨怆今晨而独游  ——《韵府拾遗 真韵》
光景 guāng jǐng
(1).阳光。《楚辞·九章·惜往日》:“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洪兴祖 补注:“《説文》云:景,光也。” 南朝 梁 萧子范 《春望古意》诗:“光景斜 汉 宫,横桥照彩虹。” 宋 王安石 《白云》诗:“愿回 羲和 借光景,常使秀色留檐边。”
(2).喻恩泽。《韩诗外传》卷三:“ 孔子 贤乎英杰而圣德备,弟子被光景而德彰。”
(3).光辉;光亮。《西京杂记》卷一:“剑在室中,光景犹照於外。”《晋书·刘元海载记》:“其夜梦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鷄子,光景非常。” 宋 王安石 《四皓》诗:“灵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
(4).光阴;时光。 南朝 梁 沈约 《休沐寄怀》诗:“来往既云勌,光景为谁留。” 唐 李白 《相逢行》:“光景不待人,须臾成髮丝。”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一:“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 明 邵圭洁 《谒金门》词:“酌酒赋诗俱未得,浪将光景掷。” 茅盾 《子夜》七:“在愉快的应酬谈笑中,他这顿午饭,照例要化去一小时光景。”
(5).犹言日子,指生命或生活。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扫露明轩》:“ 王施 避 巢 寇,入 天台山 ,主人 贺理 ,给以牛粥。 施 谢曰:‘公乃命司,延我光景,当为扫露明轩,永为下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年已衰迈,岂还有取乐好色之意?但老而无子,后边光景难堪。”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严肃,对过光景来说,是很好的品质。”
(6).风光;景象。 南朝 梁 萧纲 《艳歌篇十八韵》:“凌晨光景丽,倡女凤楼中。”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是时山水秋,光景何鲜新。” 明 宋濂 《赠朱启文还乡省亲序》:“自 唐 季以来,海田屡化,独繁华之如故,庆光景之常新。”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只有如此, 匈奴 与汉人才能享受到‘边城晏闭,牛羊遍野’的太平光景。”
(7).情况;景况。《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女子心下着忙,叫老妈打听家里母亲光景。”《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我从前挨着,只望病好,而今看这光景,病是不得好了。” 朱自清 《背影》:“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8).敬称。犹光仪。 南朝 宋 鲍照 《送从弟道秀别》诗:“悲思恋光景,密念盈岁时。”《宋书·符瑞志上》:“ 吕尚 钓於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於斯。’”
(9).希望;苗头。《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大卿 见説请到里面吃茶,料有几分光景,好不欢喜。”《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素梅 道:‘如此甚好,但愿得就是他,这场喜比天还大。’ 龙香 道:‘我也巴不得如此,看来像是有些光景的。’”
(10).犹言模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妈 也见 双荷 年长,光景妖嬈,也有些不要他在身边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他在腰里掏出两个京钱来,买了一个烧饼,在那里撕着吃,细细咀嚼,象很有味的光景。” 魏金枝 《任樟元和三个地主》:“他又是个有钱的光景,对穷人板脸孔,是常事,笑眯眯,就有些蹊跷。”
(11).上下,左右。《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人姓 华 名 忠 ,年纪五十岁光景。” 罗洪 《践踏的喜悦》:“把房门开到半尺光景,伸长脖子,细细谛听着。”
(12).大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他光景知道我同藩臺还説得话来,所以特地来拜会我,无非是要求我对藩臺去代他求情。” 茅盾 《林家铺子》二:“看她那股扭起了一对瘪嘴唇的劲儿,光景是钱不到手就一定不肯走。”
(1).光影。景,同“ 影 ”。 宋 储泳 《祛疑说·鬼神之理》:“或见光景,或闻音声,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者,气或而有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俞园假山》:“夜月下照,光景零乱。”
(2).喻虚幻不实之物。 清 黄宗羲 《论不宜立理学传书》:“ 孟子 言良知, 文成 恐人将此知作光景玩弄,走入玄虚,故就上面点出一‘致’字,其意最为精密。”  ——《漢語大詞典》
佳 jiā《國語辭典》

佳 [ jiā ]

  1. 美、好。如:「佳人」、「佳景」、「佳音」。《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文之佳恶,吾自得之。」《文选·陶渊明·杂诗二首之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 姓。如明代有佳正。
霁色(霽色)jì sè
(1).晴朗的天色。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麯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霽色泠。”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前年腊归三见白,霽色岭上班班留。” 郁达夫 《犬山堤小步见樱花未开口占两绝》之二:“归帆淼淼拥云烟,江上朝来霽色鲜。”
(2).温和的脸色。 明 刘若愚 《酌中志·恭纪今上瑞徵》:“然圣心俭素不尚此,勉以霽色俯纳耳。”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1.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2.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3.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4.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5. 到、达。如:「入夜」、「入冬」。
  6.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8.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1.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2.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3.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1.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鸟哢(鳥哢)niǎo lòng
鸟鸣。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餘善。” 唐 苏颋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絃。” 宋 陆游 《数日寒顿减颇有春意感怀赋短歌》:“林梢报梅白,水际闻鸟哢。”  ——《漢語大詞典》
驾言(駕言)jià yán
(1).驾,乘车;言,语助词。语本《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后用以指代出游,出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一:“驾言发 魏 都,南向望 吹臺 。”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 郑泽 《赠钝根游海上》诗:“长帆翼金风,驾言拾海月。”
(2).传言;托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石经沦缺,存半毁几;驾言永久,谅用憮焉。” 明 文秉 《先拨志始》卷上:“ 李可灼 敢以无方无製之药,驾言金丹,夕进御而朝宾天。”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然一旦成此大衅者,良由降虏 哱拜 久怀异图,驾言云云。” 清 蒲松龄 《上孙给谏书》:“凡以肤受来愬者,直笑曰,我不曾目见;有驾言毁駡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闻。”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柴荆 chái jīng
(1).做柴用的小木。 唐 杜甫 《晨雨》诗:“暂起柴荆色,轻霑鸟兽羣。” 仇兆鳌 注:“柴荆,小木。”一本作“ 紫荆 ”。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斩蒿艾,无处拾柴荆。”
(2).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 唐 白居易 《秋游原上》诗:“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荆。” 宋 王安石 《送赞善张君西归》诗:“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清 白华山人 《〈十洲春语〉序》:“今晨初霽,予方畚掘拥土,周匝樊槿,啄啄然闻有叩柴荆者。”
(3).借指村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 唐 温庭筠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诗:“一水悠悠隔 渭城 , 渭城 风物近柴荆。”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春风桃李遍柴荆,花馆琴书不絶吟。”  ——《漢語大詞典》
暂 ( 暫 ) zàn
暂 [ zàn ]
  1. 不久,短时间:~时。~且。~缓。~停。~行办法。
  2. 猝然。
  3. 始,初:“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起”。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湖山 hú shān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俯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漢語大詞典》
梦 ( 夢 ) mèng
梦 [ mèng ]
  1. 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
  2. 做梦:~见。
  3. 比喻幻想或愿望:~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