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動-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動- (一)2.4.之讀音。
-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雁奴 yàn nú
亦作“鴈奴”。
(1).雁群夜宿沙渚时,在周围专司警戒,遇敌即鸣的雁。 宋 陆游 《古意》诗之二:“寧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 钱仲联 校注:“ 曾慥 《类説》卷五四引《玉堂閒话》:‘鴈宿於江湖沙渚中,动计千百。尤者居中,令鴈奴围而警採捕者。’” 清 金农 《秋雨》诗:“昼分木客吟,夜同鴈奴警。” 陈毅 《感事》诗:“为羣荣雁奴,作倀耻鹤媒。”
(2).泛指雁。 宋 汪元量 《杭州杂和林石田》:“江春蛟妾舞,塞煖雁奴归。” ——《漢語大詞典》
(1).雁群夜宿沙渚时,在周围专司警戒,遇敌即鸣的雁。 宋 陆游 《古意》诗之二:“寧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 钱仲联 校注:“ 曾慥 《类説》卷五四引《玉堂閒话》:‘鴈宿於江湖沙渚中,动计千百。尤者居中,令鴈奴围而警採捕者。’” 清 金农 《秋雨》诗:“昼分木客吟,夜同鴈奴警。” 陈毅 《感事》诗:“为羣荣雁奴,作倀耻鹤媒。”
(2).泛指雁。 宋 汪元量 《杭州杂和林石田》:“江春蛟妾舞,塞煖雁奴归。” ——《漢語大詞典》
篇 piān《國語辭典》
篇 [ piān ]
名- 书籍、简册。《说文解字·竹部》:「篇,书也。」清·段玉裁·注:「书,箸也,箸于简牍者也,亦谓之篇。古曰篇,汉人亦曰卷。」南朝齐·谢朓〈酬德赋〉:「登金华以问道,得石室之名篇。」
- 首尾完整的文章。如:「通篇及义」。唐·韩愈〈送灵师〉诗:「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
- 量词。计算文章或诗作的单位。如:「一篇论文」、「诗三百篇」。《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唐·杜甫〈饮中八僊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祸福(禍福)huò fú
(1).灾殃与幸福。《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祸福交错乎倚伏之间,兴亡缠绵乎盈虚之会。”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指灾祸。 晋 欧阳建 《临终诗》:“潜图密已构,成此祸福端。” ——《漢語大詞典》
(2).指灾祸。 晋 欧阳建 《临终诗》:“潜图密已构,成此祸福端。” ——《漢語大詞典》
甚 shèn/shén《國語辭典》
甚 [ shèn ]
副- 很、非常。如:「甚多」、「甚好」、「甚佳」。
- 過分、過度。如:「欺人太甚」。
甚 [ shé ]
- (二)之又音。
甚 [ shén ]
- 參見「甚麼 」條。
明白 míng bái
(1).清楚;明确。《墨子·旗帜》:“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 唐 元稹 《四晧庙》诗:“出处贵明白,故吾今有云。”《朱子语类》卷六七:“《易传》明白,无难看。”《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到底还是读书人説话明白。” 茅盾 《右第二章》:“四个五个黑点盘旋着来了,渐渐儿低了,那银灰色的机翼上两个红圆圈儿也看得明白了。”
(2).确实。《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安 甚大逆无道,谋反明白,当伏诛。”《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既总闲牧,因择良马内 范阳 ,又夺 张文儼 马牧,反状明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昆命元龟辨证本末》:“继得旨: 陈晦 援证明白,无罪可待; 倪思 轻侮朝廷,肆言诬罔,可特降两官。”《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既贜证刀杖明白,叫小廝与我拴锁在门房内,明日写状子送到提刑所去。”
(3).明净;白净。《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復朴。” 唐 孙棨 《北里志·王团儿》:“次曰 福娘 ,字 宜之 ,甚明白,丰约合度,谈论风雅,且有体裁。”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 澹 容貌清瘦明白,擢第升朝, 崔鉉 辟入幕。” 元 宋旡 《次友人春别》诗:“杨柳昏黄晚西月,梨花明白夜东风。”
(4).清白;光明。《楚辞·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王逸 注:“言己修行清白,皎然日明。”《后汉书·列女传序》:“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 宋 欧阳修 《刘公墓志铭》:“公为人磊落明白,推诚自信,不为防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今日召见,果安详諳练,明白诚实。”
(5).公然;显然;不含胡。《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夜与妻故来相别,不敢明白见你。”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他那里是着我叫,明白是羞我。”《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民女的家事官长怎么晓得的这样详细?还要求明白指教。” 杨朔 《昨天的临汾》:“来人左臂上绾的一块白布徽章,明白地告诉我他是八路军的人员。”
(6).了解;知道。《老子》:“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庄子·天道》:“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宋 欧阳修 《经旨·春秋论下》:“此疑似难明之事,圣人尤当求情责实以明白之。” 巴金 《中国人》:“他大概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真理:人无论如何摔不掉自己的祖国。”
(7).聪明;懂道理。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於玄虑。”《红楼梦》第五七回:“姑娘是个明白人,没听见俗语説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老舍 《新爱弥耳》:“小孩子们不跟他玩耍,因为他明白,而他们糊涂。”
(8).犹明证。《晋书·王恭传》:“﹝ 王国宝 ﹞与其从弟 绪 同党凶狡,共相扇动。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
(9).辩明;辩白。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生前无分辨处,做鬼也要明白此事。”
(10).了当。《何典》第二回:“若未曾明白,要防他赶上司。” 刘半农 注:“明白,了当也。” ——《漢語大詞典》
(2).确实。《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安 甚大逆无道,谋反明白,当伏诛。”《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既总闲牧,因择良马内 范阳 ,又夺 张文儼 马牧,反状明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昆命元龟辨证本末》:“继得旨: 陈晦 援证明白,无罪可待; 倪思 轻侮朝廷,肆言诬罔,可特降两官。”《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既贜证刀杖明白,叫小廝与我拴锁在门房内,明日写状子送到提刑所去。”
(3).明净;白净。《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復朴。” 唐 孙棨 《北里志·王团儿》:“次曰 福娘 ,字 宜之 ,甚明白,丰约合度,谈论风雅,且有体裁。”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 澹 容貌清瘦明白,擢第升朝, 崔鉉 辟入幕。” 元 宋旡 《次友人春别》诗:“杨柳昏黄晚西月,梨花明白夜东风。”
(4).清白;光明。《楚辞·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王逸 注:“言己修行清白,皎然日明。”《后汉书·列女传序》:“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 宋 欧阳修 《刘公墓志铭》:“公为人磊落明白,推诚自信,不为防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今日召见,果安详諳练,明白诚实。”
(5).公然;显然;不含胡。《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夜与妻故来相别,不敢明白见你。”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他那里是着我叫,明白是羞我。”《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民女的家事官长怎么晓得的这样详细?还要求明白指教。” 杨朔 《昨天的临汾》:“来人左臂上绾的一块白布徽章,明白地告诉我他是八路军的人员。”
(6).了解;知道。《老子》:“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庄子·天道》:“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宋 欧阳修 《经旨·春秋论下》:“此疑似难明之事,圣人尤当求情责实以明白之。” 巴金 《中国人》:“他大概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真理:人无论如何摔不掉自己的祖国。”
(7).聪明;懂道理。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於玄虑。”《红楼梦》第五七回:“姑娘是个明白人,没听见俗语説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老舍 《新爱弥耳》:“小孩子们不跟他玩耍,因为他明白,而他们糊涂。”
(8).犹明证。《晋书·王恭传》:“﹝ 王国宝 ﹞与其从弟 绪 同党凶狡,共相扇动。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
(9).辩明;辩白。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生前无分辨处,做鬼也要明白此事。”
(10).了当。《何典》第二回:“若未曾明白,要防他赶上司。” 刘半农 注:“明白,了当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