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甲兵 jiá bīng
(1).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韩非子·十过》:“城廓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新五代史·晋高祖纪》:“冬十月辛巳,禁造甲兵。”《清史稿·郑献亲王齐尔哈朗传》:“我国肇兴,治弓矢,缮甲兵,视将士若赤子,故人争效死,每战必克。”
(2).披甲的士兵。亦指军队。《荀子·王制》:“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南史·傅昭传》:“及 昭 至,有人夜见甲兵出。” 唐 高蟾 《宋汴道中》诗:“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门幕中果伏有甲兵。”
(3).指战争;战乱。《左传·哀公十一年》:“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有恶闻甲兵之心。” 唐 杜甫 《夜》诗之二:“甲兵年数久,赋敛夜深归。” 宋 陈与义 《夜赋》:“腐儒忧平世,况復值甲兵。” 元 萨都剌 《过居庸关》诗:“上天胡不呼六丁,驱之海外消甲兵?” 明 郑善夫 《秋夜》诗:“独客尚未送贫贱,四方况是多甲兵。”
(4). 清 代旗兵的一等兵。《清会典事例·兵部三·官制》:“又由驍骑校内,每翼派委虚衔防御一员,章京一员,并由甲兵内派委外官二名。” ——《漢語大詞典》
(2).披甲的士兵。亦指军队。《荀子·王制》:“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南史·傅昭传》:“及 昭 至,有人夜见甲兵出。” 唐 高蟾 《宋汴道中》诗:“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门幕中果伏有甲兵。”
(3).指战争;战乱。《左传·哀公十一年》:“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有恶闻甲兵之心。” 唐 杜甫 《夜》诗之二:“甲兵年数久,赋敛夜深归。” 宋 陈与义 《夜赋》:“腐儒忧平世,况復值甲兵。” 元 萨都剌 《过居庸关》诗:“上天胡不呼六丁,驱之海外消甲兵?” 明 郑善夫 《秋夜》诗:“独客尚未送贫贱,四方况是多甲兵。”
(4). 清 代旗兵的一等兵。《清会典事例·兵部三·官制》:“又由驍骑校内,每翼派委虚衔防御一员,章京一员,并由甲兵内派委外官二名。” ——《漢語大詞典》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動-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 量詞:➊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名-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 成分。如:「糖分」、「養分」。
-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圣旨(聖旨)shèng zhǐ
(1).帝王的意旨和命令。 汉 蔡邕 《陈政事七要疏》:“臣伏读圣旨,虽 周成 遇风,讯诸执事, 宣王 遭旱,密勿祗畏,无以或加。”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下》:“ 延寿 、 汤 承圣旨,倚神灵,总百蛮之军,揽城郭之兵,出万死之计,入絶域之地。”《三国志·魏志·张辽传》:“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 辽 奉圣旨, 豨 必不敢害故也。” 唐 杜甫 《江陵望幸》诗:“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 宋 王谠 《唐语林·品藻》:“上曰:‘ 李林甫 之材不多得。’ 士淹 曰:‘诚如圣旨,近实无儔。’”《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使命口宣上皇圣旨:‘教 俞良 到 德寿宫 见驾。’”《花月痕》第四六回:“ 剑秋 口才,本是好的,对答如流。是日奏对,洋洋洒洒,大称圣旨,就放个 岳鄂 节度。” 老舍 《宝船》第二幕:“皇上有圣旨,大伙儿用心听!”
(2).今多用于比喻不能违反的意见或话语,有讽刺意。 浩然 《艳阳天》第七章:“他把 马之悦 的每一句话都当圣旨来念。”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五章:“我想捞两条小鱼儿,咱爷儿俩喝两盅儿!刚下上网,忽听圣旨到,就把我给提溜来啦。”
(3). 元 代特指从蒙语译为汉语,多用白话的皇帝训敕。《〈经世大典〉序录》:“国朝以国语训勅者曰圣旨,史臣代言者曰詔书。”
(4).圣人的意旨。有时专用于 孔子 。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 休 少以好学,游心典謨,既综七经,又精羣纬,钩深极奥,穷览圣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盖 丘明 亲承圣旨,録为实证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若乃尊贤隐讳,固 尼父 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 唐 欧阳詹 《怀州应宏词试片言折狱论》:“夫子之言,盖非於 季路 之云也。后之人不穷圣旨,以为夫子美於 季路 ,任一时之见轻而折狱者十有八九焉。迂哉!斯人也!”
(5).佛教徒称佛谕。《金石续编·北齐宋显伯等造像龛记》:“朝寻圣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执,务从圣旨。” 唐 高墉 《龙华寺窣堵波塔铭》:“ 弥勒 佛前,亲承圣旨。” ——《漢語大詞典》
(2).今多用于比喻不能违反的意见或话语,有讽刺意。 浩然 《艳阳天》第七章:“他把 马之悦 的每一句话都当圣旨来念。”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五章:“我想捞两条小鱼儿,咱爷儿俩喝两盅儿!刚下上网,忽听圣旨到,就把我给提溜来啦。”
(3). 元 代特指从蒙语译为汉语,多用白话的皇帝训敕。《〈经世大典〉序录》:“国朝以国语训勅者曰圣旨,史臣代言者曰詔书。”
(4).圣人的意旨。有时专用于 孔子 。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 休 少以好学,游心典謨,既综七经,又精羣纬,钩深极奥,穷览圣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盖 丘明 亲承圣旨,録为实证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若乃尊贤隐讳,固 尼父 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 唐 欧阳詹 《怀州应宏词试片言折狱论》:“夫子之言,盖非於 季路 之云也。后之人不穷圣旨,以为夫子美於 季路 ,任一时之见轻而折狱者十有八九焉。迂哉!斯人也!”
(5).佛教徒称佛谕。《金石续编·北齐宋显伯等造像龛记》:“朝寻圣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执,务从圣旨。” 唐 高墉 《龙华寺窣堵波塔铭》:“ 弥勒 佛前,亲承圣旨。” ——《漢語大詞典》
居守 jū shǒu
(1).留置守护。《左传·成公十六年》:“ 韩厥 将下军, 郤至 佐新军, 荀罃 居守。” 明 李东阳 《重修季子庙记》:“刑部尚书 白公 昂 尝读书其间,慨其敝陋,谓居守道徒曰:‘吾他日必修之。’”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 晁错 议,欲令上自将兵,身留居守。”《新唐书·辅公祏传》:“六年, 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令 雄诞 握兵副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顾鼎臣 ﹞奉勅居守,寻殁於位。” 清 唐甄 《潜书·诲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取决,如 伊尹 、 周公 之摄,此 慎 之所不如也。”
(3).官名。留守的别称。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自居守 河南 尹以及百事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諮而处焉?”按,此“居守”谓 东都 留守 郑馀庆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既发囊,唯有人左臂,若新支解焉。羣吏乃反接,送于居守。”
(4).犹守成。 明 李东阳 《张秋》诗:“创业固不易,居守乃其常。” ——《漢語大詞典》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 晁错 议,欲令上自将兵,身留居守。”《新唐书·辅公祏传》:“六年, 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令 雄诞 握兵副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顾鼎臣 ﹞奉勅居守,寻殁於位。” 清 唐甄 《潜书·诲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取决,如 伊尹 、 周公 之摄,此 慎 之所不如也。”
(3).官名。留守的别称。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自居守 河南 尹以及百事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諮而处焉?”按,此“居守”谓 东都 留守 郑馀庆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既发囊,唯有人左臂,若新支解焉。羣吏乃反接,送于居守。”
(4).犹守成。 明 李东阳 《张秋》诗:“创业固不易,居守乃其常。” ——《漢語大詞典》
付 fù《國語辭典》
付 [ fù ]
动- 授予、交给。如:「交付」、「托付」。《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原涉传》:「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 支出钱财。如:「付款」、「付帐」、「缴付」。
- 量词。计算成组成套物品的单位。如:「一付眼镜」、「两付碗筷」。通「副」。
宗臣 zōng chén
(1).与君主同宗之臣。《国语·鲁语下》:“ 公父文伯 之母欲室 文伯 ,饗其宗老…… 师亥 闻之曰:‘善哉!男女之饗,不及宗臣;宗室之谋,不过宗人。’”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文忠答赵履常》:“ 赵公 啟 文忠 曰:‘当思所以谋当路者,毋徒议之而已。’ 文忠 答以‘公为宗臣,固当思所以谋,如某不过朝廷一议事之臣尔。’” 清 李渔 《玉搔头·弄兵》:“ 屈原 今日投江死,我向潢池盗弄兵,同一宗臣心事别,此求实事彼求名。”
(2).世所敬仰的名臣。《汉书·萧何曹参传赞》:“ 淮阴 、 黥布 等已灭,唯 何 参 擅功名,位冠羣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颜师古 注:“言为后世之所尊仰,故曰宗臣也。”《南史·袁昂传》:“ 昂 在朝謇諤,世号宗臣。”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惟 神宗 日月之明,知公愈深。公虽请老,有大政事,必手詔访问,又追论定策之勋,以告天下,宠及其子孙,然后小人不敢復议,雍容进退,卒为宗臣。”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赞·韩忠献公》:“堂堂 魏公 , 宋 之宗臣。” ——《漢語大詞典》
(2).世所敬仰的名臣。《汉书·萧何曹参传赞》:“ 淮阴 、 黥布 等已灭,唯 何 参 擅功名,位冠羣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颜师古 注:“言为后世之所尊仰,故曰宗臣也。”《南史·袁昂传》:“ 昂 在朝謇諤,世号宗臣。”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惟 神宗 日月之明,知公愈深。公虽请老,有大政事,必手詔访问,又追论定策之勋,以告天下,宠及其子孙,然后小人不敢復议,雍容进退,卒为宗臣。”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赞·韩忠献公》:“堂堂 魏公 , 宋 之宗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