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峭壁凌空霭气浮,山泉滴茗暗香流。

吕本中宋代〕《夏夜宿乳窦峰

峭壁凌空霭气浮,山泉滴茗暗香流。炎云不到冰心静,好向峰前一簟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峭壁凌空山泉暗香

峭壁 qiào bì
陡削的山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其下层巖峭壁,举岸无阶。”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三休俯乔木,千级攀峭壁。”《老残游记》第九回:“北窗看着离山很近,一片峭壁,穿空而上,朝下看,像甚深似的。” 杨朔 《海市》:“特别是城北 丹崖山 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 蓬莱阁 更有气势。”  ——《漢語大詞典》
凌空 líng kōng
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水上有连理树,其树柞櫟也,南北对生,凌空交合。” 唐 骆宾王 《秋雁》诗:“带月凌空易,迷烟逗浦难。” 宋 陆游 《初发夷陵》诗:“俊鶻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打围》:“遍江南独我尊,气凌空将湖海吞,看威行四海声名振。” 杨朔 《海市》:“特别是城北 丹崖山 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 蓬莱阁 ,更有气势。”  ——《漢語大詞典》
霭 ( 靄 ) ǎi
霭 [ ǎi ]
  1. 云气:~~(云雾密集的样子)。云~。烟~。暮~。
气 ( 氣 ) qì《國語辭典》

气 [ qì ]

  1. 云气。《说文解字·气部》:「气,云气也。」清·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浮 fú《國語辭典》

浮 [ fú ]

  1. 漂在水上或飘在空中。如:「漂浮」、「悬浮」。《诗经·小雅·菁菁》:「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唐·陈羽〈喜雪上窦相公〉诗:「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2. 显现。如:「浮现」、「脸上浮著微笑。」
  3. 超过。如:「人浮于事」。《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贵于我如浮云」。《文选·左思·吴都赋》:「陵鲤若兽,浮石若桴。」
  2.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3. 虚而不实的。如:「浮名」、「浮文」。
  4. 轻佻、不沉著。如:「轻浮」、「心浮气躁」。

浮 [ ​fóu ]

  1. (一)​之又音。
山泉 shān quán
(1).山中泉水。 唐 朱庆余 《山居》诗:“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
(2).犹山水。指山水风景。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荡。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 隋 卢思道 《上巳禊饮》诗:“山泉好风日,城市厌嚣尘。”  ——《漢語大詞典》
滴 dī《國語辭典》

滴 [ dī ]

  1. 点状的液体。如:「水滴」、「雨滴」、「汗滴」。
  2. 量词。计算液体下滴数量的单位。如:「几滴雨」、「两滴眼泪」、「数滴汗水」。
  1. 液体呈点状往下掉。如:「汗水直往下滴。」、「滴上眼药水。」南唐·李煜〈忆江南·多少泪〉词:「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宋·陆游〈江上对酒作〉诗:「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觞。」
茗 míng《國語辭典》

茗 [ míng ]

  1. 本指较晚采取的茶叶,现为茶的通称。如:「品茗」、「香茗」。

茗 [ ​mǐng ]

  1. (一)​之又音。
暗香 àn xiāng
(1).犹幽香。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二:“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 宋 李清照 《醉花阴》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红楼梦》第三八回:“珍重暗香踏碎处,凭谁醉眼认朦朧。” 朱自清 《看花》:“大殿上正做晚课,送来梵呗的声音,和着梅林中的暗香,真叫我们舍不得回去。”
(2).词牌名。双调,仄韵,九十七字。 宋 姜夔 自度曲。也名红香、晚香。  ——《漢語大詞典》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1.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3.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4.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1.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3.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4.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5.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1.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2.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3.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4.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