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四千
唐 杜甫 客居 峡开四千里,水合数百源。
唐 窦群 自京将赴黔南 西南一望云和水,犹道黔南有四千。
唐 方干 赠上虞胡少府百篇 日晷未移三十刻,风骚已及四千言。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缥缈峰 葛洪话刚气,去地四千里。
《韵府拾遗 先韵》:赵孟頫诗别妇经春夏离乡整四千 ——《骈字类编》
唐 窦群 自京将赴黔南 西南一望云和水,犹道黔南有四千。
唐 方干 赠上虞胡少府百篇 日晷未移三十刻,风骚已及四千言。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缥缈峰 葛洪话刚气,去地四千里。
《韵府拾遗 先韵》:赵孟頫诗别妇经春夏离乡整四千 ——《骈字类编》
一百 yī bǎi
(1).数词。十的十倍。《孟子·公孙丑下》:“前日於 齐 ,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唐 骆宾王 《冬日宴》诗:“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五:“ 政和 中,遂著於令,士庶传习诗赋者,杖一百。”
(2).泛指多数。 北周 庾信 《对酒歌》:“人生一百年,欢笑惟三五。” 宋 杨万里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诗之一:“更无短计消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3).指跨步。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七:“今人一足引前,一足曳后,谓之一百……又今人履石渡水,将近彼岸,跨步而过,亦曰一百。”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多数。 北周 庾信 《对酒歌》:“人生一百年,欢笑惟三五。” 宋 杨万里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诗之一:“更无短计消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3).指跨步。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七:“今人一足引前,一足曳后,谓之一百……又今人履石渡水,将近彼岸,跨步而过,亦曰一百。” ——《漢語大詞典》
春秋 chūn qiū
(1).春季与秋季。《礼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
(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3).泛指祭祀。《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
(4).泛指四时。《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张衡 《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
(5).光阴;岁月。《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 《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
(6).年纪;年数。《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 《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
(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惧,作《春秋》。” 宋 范仲淹 《近名论》:“ 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
(8).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春秋》, 燕 之《春秋》等。 汉 以后有《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史记·乐毅列传》:“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 墨子 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康有为 《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寃狱两年悲党錮,维新元老记春秋。”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
(9). 春秋 、 战国 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
(10).指褒贬。《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涇渭,皮里自具春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 王 ( 王生 )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11).时代名。 孔子 《春秋》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孟子·尽心下》:“ 春秋 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春秋 之末,羣经方备。” 唐 韩愈 《进士策问》:“ 春秋 之时,百有餘国。” ——《漢語大詞典》
(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3).泛指祭祀。《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
(4).泛指四时。《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张衡 《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
(5).光阴;岁月。《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 《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
(6).年纪;年数。《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 《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
(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惧,作《春秋》。” 宋 范仲淹 《近名论》:“ 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
(8).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春秋》, 燕 之《春秋》等。 汉 以后有《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史记·乐毅列传》:“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 墨子 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康有为 《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寃狱两年悲党錮,维新元老记春秋。”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
(9). 春秋 、 战国 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
(10).指褒贬。《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涇渭,皮里自具春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 王 ( 王生 )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11).时代名。 孔子 《春秋》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孟子·尽心下》:“ 春秋 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春秋 之末,羣经方备。” 唐 韩愈 《进士策问》:“ 春秋 之时,百有餘国。” ——《漢語大詞典》
序 xù《國語辭典》
序 [ xù ]
名- 厅堂的东西墙。《说文解字·广部》:「序,东西墙也。」《仪礼·士冠礼》:「主人玄端爵𫖒,立于阼阶下,直东序西面。」
- 古代的学校名称。如:「乡序」。《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排列的次第。如:「顺序」、「次序」。《仪礼·乡饮酒礼》:「众宾序升,即席。」《隋书·卷十三·音乐志上·序》:「乐失其序,则亲疏乱。」
- 文体名:➊ 通常放在正文前,概说、评述作品内容。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序以建言,首引情本。」➋ 通常临别赠言的文章称为「序」,创始于唐。如韩愈有〈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等。唐·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闻其归,皆相勉为诗以推大之,而属余为序。」
- 季节。《文选·江淹·杂体诗·谢仆射》:「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红楼梦·第八十七回》:「(永)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
- 开头的。如:「序曲」、「序幕」。
正统(正統)zhèng tǒng
(1).旧指一系相承、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与“僭窃”、“偏安”相对。 汉 班固 《典引》:“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 秦 於今世,继正统者九代,千餘年兴亡之事,不可歷数。”《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其时 周太祖 郭威 在位,改元 广顺 。虽正统之尊,未就混一之势。四方割据称雄者还有几处,共是五国三镇。” 吕志伊 《读史感赋》:“休争正统与偏安,国贼 曹操 论不刊。”
(2).嫡系子孙。《汉书·郊祀志下》:“ 宣帝 即位,由 武帝 正统兴。”《后汉书·崔瑗传》:“中常侍 江京 、 陈达 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 宋 张载 《经学理窟·祭祀》:“夫祭者必是正统相承,然后祭礼正,有所统属。”
(3).泛指学派、党派等一脉相传的嫡派。 宋 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呜呼大厦倾,孰可任梁栋?愿公力起之,千载传正统。” 姚华 《源流》:“ 汉 去古未远,《诗》《书》之传,犹深入人心,高文典册,必用 相如 ,盖词翰之絶诣,乃文章之正统。” 瞿秋白 《现实》三:“以前,曾经有过所谓文艺理论上的‘ 普列哈诺夫 正统’的呼声,这当然是错误的。” ——《漢語大詞典》
(2).嫡系子孙。《汉书·郊祀志下》:“ 宣帝 即位,由 武帝 正统兴。”《后汉书·崔瑗传》:“中常侍 江京 、 陈达 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 宋 张载 《经学理窟·祭祀》:“夫祭者必是正统相承,然后祭礼正,有所统属。”
(3).泛指学派、党派等一脉相传的嫡派。 宋 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呜呼大厦倾,孰可任梁栋?愿公力起之,千载传正统。” 姚华 《源流》:“ 汉 去古未远,《诗》《书》之传,犹深入人心,高文典册,必用 相如 ,盖词翰之絶诣,乃文章之正统。” 瞿秋白 《现实》三:“以前,曾经有过所谓文艺理论上的‘ 普列哈诺夫 正统’的呼声,这当然是错误的。” ——《漢語大詞典》
偏安 piān ān
谓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而苟安于一方。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先帝虑 汉 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託臣以讨贼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侥倖 康王 南渡,即了帝位,偏安一隅,偷閒取乐。” 郁达夫 《乙亥元日读陈龙川集有感时事》诗:“大地春风十万家,偏安原不损繁华。” ——《漢語大詞典》
治乱(治亂)zhì luàn
(1).安定与动乱。《书·君牙》:“民之治乱在兹。”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王闿运 《上巡抚恽侍郎书》:“观其诚伪知其治乱,观其轻重知其兴亡。”
(2).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继絶世,举废邦,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达治乱之要者,遏将来之患。”《前汉书平话》卷上:“陛下圣文神武,治乱安危。” ——《漢語大詞典》
(2).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继絶世,举废邦,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达治乱之要者,遏将来之患。”《前汉书平话》卷上:“陛下圣文神武,治乱安危。” ——《漢語大詞典》
详 ( 詳 ) xiáng/yáng
详 [ xiáng ]
- 细密,完备,与“略”相对:~细。~略。~情。~谈。周~。~实(详细而确实。亦作“翔实”)。语焉不~(说得不详细)。
- 清楚地知道:内容不~。
- 说明,细说:内~。
- 审慎:~平(审理案件审慎公平)。~刑(断案用刑谨慎)。
- 旧时的一种公文,下级官员对上级的报告:上~。~文。
- 同“佯”,假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