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容婉娈翠娥黛,内史委蛇宫锦囊。
孙蕡〔明代〕《题唐仙方伎图布政徐本所藏》
九重春色浮金辇,柳亸雕檐昼阴转。阁门无事简书稀,朝下三郎幸南苑。
仗底微风拂赭黄,熏炉别殿送天香。昭容婉娈翠娥黛,内史委蛇宫锦囊。
飘飘野老来何许,赐坐从容陪宴语。卦气初生石鼎丹,清风自是蓬壶侣。
奚童忽启文书箱,白骡随地走如羊。金华不识紫烟客,那得化石初平方。
骊山未起朝元阁,谁遣御前方伎作。招邀青鸟天际来,勾引霓裳月中落。
渔阳铁骑战尘生,云栈萦纡路不平。此时安得仙翁术,化作潼关百万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昭容 zhāo róng
(1). 汉 代舞乐名。《汉书·礼乐志》:“ 高祖 六年,又作《昭容》乐,《礼容》乐。《昭容》者,犹古之《招夏》也,主出《武德舞》。”
(2).古女官名。 汉 始置。《宋书·后妃传序》:“昭仪, 汉元帝 所制。昭容, 世祖 所制。”《新唐书·百官志二》:“昭仪、昭容……各一人,为九嬪,正二品。” 明 陆采 《明珠记·巡陵》:“贵嬪昭容并列,夫人世妇齐称。”参见“ 九嬪 ”。 ——《漢語大詞典》
(2).古女官名。 汉 始置。《宋书·后妃传序》:“昭仪, 汉元帝 所制。昭容, 世祖 所制。”《新唐书·百官志二》:“昭仪、昭容……各一人,为九嬪,正二品。” 明 陆采 《明珠记·巡陵》:“贵嬪昭容并列,夫人世妇齐称。”参见“ 九嬪 ”。 ——《漢語大詞典》
婉娈(婉孌)wǎn luán
亦作“ 婉恋 ”。
(1).美貌。《诗·齐风·甫田》:“婉兮孌兮,总角丱兮。” 郑玄 笺:“婉孌,少好貌。” 唐 陈子昂 《清河张氏墓志铭》:“失其窈窕之秀,婉孌之姿,贞节峻於寒松,韶仪丽於温玉。” 清 陈维嵩 《调笑令·咏古》词:“宛转,羞相见,月白风清人婉孌。” 叶圣陶 《隔膜·一课》:“那些同伴极和气的样子,穿了灰白色的舞衣,做各种婉娈优美的舞蹈。”
(2).借指美女。 清 钮琇 《觚賸·粟儿》:“而一遇婉孌,其倾倒繾綣如此。”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琵琶庆传》:“年过不惑,而韶颜穉态,犹似婉孌。”
(3).柔顺;柔媚。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侯胡公夫人灵表》:“契阔中馈,婉恋供养。”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贵妃﹞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孌万态,以中上意。” 宋 秦观 《与苏公先生简》:“某鄙陋,不能脂韦婉孌,乖世俗之所好。”
(4).缠绵;缱绻。 晋 陆机 《于承明作与士龙》诗:“婉孌居人思,紆鬱游子情。” 唐 蒋防 《霍小玉传》:“自尔婉孌相得,若翡翠之在云路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数游 魏十四 华馆,频诣 武七 芳筵,婉孌心期,绸繆讌语,应接无暇。”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八章:“奚事一逢彼姝,遽加余以尔许缠绵婉恋,累余蝨身於情网之中,负己负人,无有是处耶?”
(5).依恋貌。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卢綰 自微,婉孌我皇。” 南朝 梁 江淹 《思北归赋》:“夫以雄才不世之主,犹储精於 沛 乡;奇略独出之君,尚婉恋於 樊阳 。”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离骚》者,《诗》之苗裔也……读其词,审其言,如赤子婉恋於父母侧而不忍去。”
(6).委婉含蓄。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崔国辅》:“ 国辅 诗,婉孌清楚,深宜调味。”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诗有六义,《颂》简而奥,夐哉尚矣;《大雅》宏远,非 周 人莫为;《小雅》婉孌,能或庶几。” ——《漢語大詞典》
(1).美貌。《诗·齐风·甫田》:“婉兮孌兮,总角丱兮。” 郑玄 笺:“婉孌,少好貌。” 唐 陈子昂 《清河张氏墓志铭》:“失其窈窕之秀,婉孌之姿,贞节峻於寒松,韶仪丽於温玉。” 清 陈维嵩 《调笑令·咏古》词:“宛转,羞相见,月白风清人婉孌。” 叶圣陶 《隔膜·一课》:“那些同伴极和气的样子,穿了灰白色的舞衣,做各种婉娈优美的舞蹈。”
(2).借指美女。 清 钮琇 《觚賸·粟儿》:“而一遇婉孌,其倾倒繾綣如此。”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琵琶庆传》:“年过不惑,而韶颜穉态,犹似婉孌。”
(3).柔顺;柔媚。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侯胡公夫人灵表》:“契阔中馈,婉恋供养。”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贵妃﹞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孌万态,以中上意。” 宋 秦观 《与苏公先生简》:“某鄙陋,不能脂韦婉孌,乖世俗之所好。”
(4).缠绵;缱绻。 晋 陆机 《于承明作与士龙》诗:“婉孌居人思,紆鬱游子情。” 唐 蒋防 《霍小玉传》:“自尔婉孌相得,若翡翠之在云路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数游 魏十四 华馆,频诣 武七 芳筵,婉孌心期,绸繆讌语,应接无暇。”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八章:“奚事一逢彼姝,遽加余以尔许缠绵婉恋,累余蝨身於情网之中,负己负人,无有是处耶?”
(5).依恋貌。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卢綰 自微,婉孌我皇。” 南朝 梁 江淹 《思北归赋》:“夫以雄才不世之主,犹储精於 沛 乡;奇略独出之君,尚婉恋於 樊阳 。”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离骚》者,《诗》之苗裔也……读其词,审其言,如赤子婉恋於父母侧而不忍去。”
(6).委婉含蓄。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崔国辅》:“ 国辅 诗,婉孌清楚,深宜调味。”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诗有六义,《颂》简而奥,夐哉尚矣;《大雅》宏远,非 周 人莫为;《小雅》婉孌,能或庶几。” ——《漢語大詞典》
翠娥 cuì é
指美女。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翠娥嬋娟初月暉,美人更唱舞罗衣。” 宋 梅尧臣 《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金带繫袍迴禁署,翠娥持烛侍吟窗。” 清 孙枝蔚 《采莲歌》:“多少游人看翠娥,船归羞和采莲歌。” ——《漢語大詞典》
黛 dài《國語辭典》
黛 [ dài ]
名- 青黑色的顏料,古時女子用以畫眉。《楚辭·屈原·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澤只。」
- 婦女的眉。南朝梁·元帝〈代舊姬有怨〉詩:「怨黛舒還斂,啼紅拭復垂。」
- 美女。唐·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 青黑色的。唐·韋莊〈三用韻〉:「晚日舒霞綺,遙天倚黛岑。」
内史 nèi shǐ
(1).官名。 西周 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 春秋 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左传·襄公十年》:“使 周 内史选其族嗣,纳诸 霍 人,礼也。” 杜预 注:“内史,掌爵禄废置者。”《孔子家语·执辔》:“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
(2).官名。 秦 官,掌治理京师。 汉景帝 分置左右内史。 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史记·蒙恬列传》:“ 始皇 二十六年, 蒙恬 因家世得为 秦 将,攻 齐 ,大破之,拜为内史。”《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景帝 即位,以 错 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
(3).官名。 西汉 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 隋 始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六:“ 汉 制,诸侯王国以相治民事,若郡之有太守也。 晋 则以内史行太守事,国除为郡,则復称太守,然二名往往混淆,史家亦互称之。”
(4).官名。 隋文帝 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 隋炀帝 改为内书省。 唐高祖 武德 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唐 皇甫冉 《韦中丞西厅海榴》诗:“海花争让候榴花,犯雪先开内史家。”参阅《通志·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
(5).古政区名。 秦 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 咸阳 (今 咸阳市 东北)。辖境相当今 陕西 关中平原 。 汉景帝 时分左、右 内史 。 武帝 时又分左、右 内史 为 京兆尹 、 左冯翊 和 右扶风 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汉书·地理志下》:“本 秦 京师为 内史 ,分天下作三十六郡。” 颜师古 注:“京师,天子所都畿内也。 秦 并天下,改立郡县,而京畿所统,特号 内史 ,言其在内,以别於诸郡守也。”
(6).复姓。 周 内史 叔兴 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漢語大詞典》
(2).官名。 秦 官,掌治理京师。 汉景帝 分置左右内史。 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史记·蒙恬列传》:“ 始皇 二十六年, 蒙恬 因家世得为 秦 将,攻 齐 ,大破之,拜为内史。”《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景帝 即位,以 错 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
(3).官名。 西汉 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 隋 始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六:“ 汉 制,诸侯王国以相治民事,若郡之有太守也。 晋 则以内史行太守事,国除为郡,则復称太守,然二名往往混淆,史家亦互称之。”
(4).官名。 隋文帝 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 隋炀帝 改为内书省。 唐高祖 武德 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唐 皇甫冉 《韦中丞西厅海榴》诗:“海花争让候榴花,犯雪先开内史家。”参阅《通志·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
(5).古政区名。 秦 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 咸阳 (今 咸阳市 东北)。辖境相当今 陕西 关中平原 。 汉景帝 时分左、右 内史 。 武帝 时又分左、右 内史 为 京兆尹 、 左冯翊 和 右扶风 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汉书·地理志下》:“本 秦 京师为 内史 ,分天下作三十六郡。” 颜师古 注:“京师,天子所都畿内也。 秦 并天下,改立郡县,而京畿所统,特号 内史 ,言其在内,以别於诸郡守也。”
(6).复姓。 周 内史 叔兴 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漢語大詞典》
委蛇 wēi yí
(1).绵延屈曲貌。《楚辞·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二十八字之间,委蛇曲折,含不尽之意。” 清 唐甄 《潜书·匪更》:“委蛇合度,是谓从旧。”
(2).曲折行进貌。《史记·苏秦列传》:“嫂委虵蒲服,以面掩地而谢。” 司马贞 索隐:“委虵谓以面掩地而进,若虵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宅妖》:“腻然而倒,委蛇入壁,移时始没。”
(3).迂远貌。《文选·嵇康〈琴赋〉》:“穆温柔以怡懌,婉顺敍而委蛇。” 吕向 注:“委蛇,长远之貌。” 晋 成公绥 《天地赋》:“河汉委虵而带天,虹蜺偃蹇於昊苍。”
(4).雍容自得貌。《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 笺:“委蛇,委曲自得之貌。” 陆德明 释文:“《韩诗》作‘逶迤’,云公正貌。”《隶释·汉冀州从事张表碑》:“委虵公门,謇謇匪躳。” 宋 苏轼 《谢三伏早出院表》:“遽蒙假借之私,得遂委蛇之乐。”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便便腹高卧,委蛇復委蛇。”
(5).随顺、顺应貌。《庄子·应帝王》:“吾与之虚而委蛇。” 成玄英 疏:“委蛇,随顺之貌也。”《庄子·庚桑楚》:“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明史·吴时来传》:“晚节不能自坚,委蛇执政间。” 清 恽敬 《博妇》:“虽然二君子者,委虵以适变,坚忍以藏用,期於復 汉 唐 之祚而已。”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吾以为今日革命,不能不与外国委蛇。虽极委蛇,犹不能不使外人干涉。”参见“ 虚与委蛇 ”。
(6).神话传说中的蛇。《庄子·达生》:“委蛇,其大如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
(7).草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葳蕤》:“委蛇,此亦似是萎蕤,并俟考访。” ——《漢語大詞典》
(2).曲折行进貌。《史记·苏秦列传》:“嫂委虵蒲服,以面掩地而谢。” 司马贞 索隐:“委虵谓以面掩地而进,若虵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宅妖》:“腻然而倒,委蛇入壁,移时始没。”
(3).迂远貌。《文选·嵇康〈琴赋〉》:“穆温柔以怡懌,婉顺敍而委蛇。” 吕向 注:“委蛇,长远之貌。” 晋 成公绥 《天地赋》:“河汉委虵而带天,虹蜺偃蹇於昊苍。”
(4).雍容自得貌。《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 笺:“委蛇,委曲自得之貌。” 陆德明 释文:“《韩诗》作‘逶迤’,云公正貌。”《隶释·汉冀州从事张表碑》:“委虵公门,謇謇匪躳。” 宋 苏轼 《谢三伏早出院表》:“遽蒙假借之私,得遂委蛇之乐。”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便便腹高卧,委蛇復委蛇。”
(5).随顺、顺应貌。《庄子·应帝王》:“吾与之虚而委蛇。” 成玄英 疏:“委蛇,随顺之貌也。”《庄子·庚桑楚》:“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明史·吴时来传》:“晚节不能自坚,委蛇执政间。” 清 恽敬 《博妇》:“虽然二君子者,委虵以适变,坚忍以藏用,期於復 汉 唐 之祚而已。”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吾以为今日革命,不能不与外国委蛇。虽极委蛇,犹不能不使外人干涉。”参见“ 虚与委蛇 ”。
(6).神话传说中的蛇。《庄子·达生》:“委蛇,其大如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
(7).草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葳蕤》:“委蛇,此亦似是萎蕤,并俟考访。” ——《漢語大詞典》
宫锦(宫錦)gōng jǐn
宫中特制或仿造宫样所制的锦缎。 唐 岑参 《胡歌》:“ 黑 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前蜀 毛文锡 《虞美人》词:“宝檀金缕鸳鸯枕,綬带盘宫锦。” 宋 王安国 《清平乐·春晚》词:“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明 袁宏道 《贞寿诗为冯太史母》:“宫锦到地红,霜心与头白。” 清 刘大櫆 《江贞女传》:“ 顾君 至 岳州 ,遂以宫锦团扇、水晶连环授 江 氏幼女,以为订。” ——《漢語大詞典》
囊 náng/nāng《國語辭典》
囊 [ náng ]
名- 口袋、袋子。如:「行囊」、「香囊」、「锦囊」、「探囊取物」。唐·杜甫〈重赠郑炼〉诗:「郑子将行罢使臣,囊无一物献尊亲。」
- 似袋子的东西。如:「胆囊」、「毛囊」、「气囊」。《红楼梦·第三回》:「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囊瓦。
- 用袋子盛装物品。《聊斋志异·卷一·王成》:「囊货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濡。」
- 如囊包物般的。如:「囊括四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