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忍说还山是,难言出塞非。

袁崇焕明代〕《归庾岭

功名劳十载,心迹渐依违。忍说还山是,难言出塞非。

主恩天地重,臣遇古今稀。数卷封章外,浑然旧日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还山难言出塞

忍 rěn《國語辭典》

忍 [ rěn ]

  1. 含容。《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 承受。《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3. 抑制、强抑。如:「忍俊不住」。《楚辞·屈原·离骚》:「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1. 愿意、能够。汉·王符《潜夫论·忠贵》:「宁见朽贯千万,而不忍赐人一钱。」南唐·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词:「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 狠心、不仁慈。如:「残忍」。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还山(還山)huán shān
      (1).致仕;退隐。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末自 夏汭 ,固乞还山。权憇 汝南县 境,固非息心之地。”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喜归》词:“再拜谢不敏,早晚乞还山。” 清 汪懋麟 《九月十三日还山》诗之一:“幸遂还山愿,萧然去国轻。”
      (2).方言。山区人称死后葬于山上。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六:“有人劝这老倌不立继,开导他说:‘你有六七亩好田,饱子饱药,百年之后,还怕没得人送你还山?’”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难言(難言)nán yán
      不容易说;说不清楚。《礼记·檀弓下》:“丧有死之道焉,先王之所难言也。” 宋 李清照 《满庭芳》词:“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也觉心中十分伤惨,哽咽难言。” 郭沫若 《蔡文姬》附录《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虽然得归故土,而是抛别了亲生的二子,这应该是有难言之痛的。”
      论难之言。《鬼谷子·权篇》:“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宋 曾巩 《先大夫集后序》:“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而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漢語大詞典》
      出塞 chū sài
      出边塞。《史记·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攻 梁 , 梁 破则 周 危矣。” 唐 李白 《太原早秋》诗:“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蒋文肃入场》:“上閲其文喜之,因改今名,遂携出塞,不数载以致大拜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六○八年, 隋炀帝 出塞巡视去年所筑 长城 ,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 长城 。”  ——《漢語大詞典》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