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邓林(鄧林)dèng lín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哉 夸父 ,难以理寻,倾沙逐日,遯形邓林。” 唐 韩愈 《海水》诗:“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清 钱谦益 《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四:“闻逐邓林搜弃杖,戏禁沧海学栽桑。”
(2).比喻荟萃之处,聚汇之所。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陈思 《赠弟》、 仲宣 《七哀》、 公干 《思友》、 阮籍 《咏怀》……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清 魏源 《碑洞》诗:“不是碑渊海,真成鬼邓林。”
(3).古地名。 战国 时在 楚国 北境。《商君书·弱民》:“隐以 邓林 ,缘以 方城 。”《史记·礼书》:“阻之以 邓林 ,缘之以 方城 。”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以为今 襄州 南凤林山 是古 邓祁侯 之国,在 楚 之北境,故云阻以 邓林 也。” ——《漢語大詞典》
(2).比喻荟萃之处,聚汇之所。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陈思 《赠弟》、 仲宣 《七哀》、 公干 《思友》、 阮籍 《咏怀》……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清 魏源 《碑洞》诗:“不是碑渊海,真成鬼邓林。”
(3).古地名。 战国 时在 楚国 北境。《商君书·弱民》:“隐以 邓林 ,缘以 方城 。”《史记·礼书》:“阻之以 邓林 ,缘之以 方城 。”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以为今 襄州 南凤林山 是古 邓祁侯 之国,在 楚 之北境,故云阻以 邓林 也。” ——《漢語大詞典》
东 ( 東 ) dōng
东 [ dōng ]
-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
-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 请客出钱的人:作~。
- 姓。
影 yǐng《國語辭典》
影 [ yǐng ]
名- 光线被遮挡而造成的阴暗形象。如:「人影」、「树影」、「阴影」。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人、物的形象或图像。如:「摄影」、「背影」、「身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写了武松乡贯、年甲、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红楼梦·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
- 参见「影印 」条。
- 仿照、描摹。如:「这篇小说是影了此一真人实事所写成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汉之赋颂,影写楚世。」
- 掩蔽、隐藏。《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对面松林里影著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家望。」
扶桑 fú sāng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 晋 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於 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 陶潜 《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説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 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 颜光敏 《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輦过。”
(3).东方古国名。后亦代称 日本 。《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 碣石 、 扶桑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 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餘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元 王冕 《送颐上人归日本》诗:“上人住近 扶桑国 ,我家亦在 蓬莱 丘。” 鲁迅 《集外集拾遗·〈送增田涉君归国〉诗》:“ 扶桑 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4).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緑,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 徐渭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 汤江 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 粤 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畧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復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絶。”
(5).乐名。《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 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参见“ 扶来 ”。 ——《漢語大詞典》
(2).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於 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 陶潜 《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説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 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 颜光敏 《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輦过。”
(3).东方古国名。后亦代称 日本 。《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 碣石 、 扶桑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 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餘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元 王冕 《送颐上人归日本》诗:“上人住近 扶桑国 ,我家亦在 蓬莱 丘。” 鲁迅 《集外集拾遗·〈送增田涉君归国〉诗》:“ 扶桑 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4).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緑,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 徐渭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 汤江 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 粤 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畧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復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絶。”
(5).乐名。《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 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参见“ 扶来 ”。 ——《漢語大詞典》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 姓。
弱水 ruò shuǐ
(1).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故古时所称 弱水 者甚多。(1)《书·禹贡》:“ 黑水 西河 惟 雍州 , 弱水 既西。”又:“导 弱水 至于 合黎 ,餘波入于 流沙 。”上源指今 甘肃 山丹河 ,下游即 山丹河 与 甘州河 合流后的 黑河 ,入 内蒙古 境后,称 额济纳河 。(2)《山海经·西山经》:“ 劳山 , 弱水 出焉,而西流注於 洛 。”指今 陕西 北部 洛水 上游某支流。(3)《山海经·大荒西经》:“﹝ 昆仑 之丘﹞其下有 弱水 之渊。”《史记·大宛列传》:“ 安息 长老传闻 条支 有 弱水 西王母 。”《后汉书·西域传·大秦》:“﹝ 大秦国 ﹞西有 弱水 、 流沙 ,近 西王母 所居处。”所指皆在西方远处以至国外。(4)《汉书·地理志下》:“ 金城郡 …… 临羌 。”原注:“西有 须抵池 ,有 弱水 、 昆仑山 祠。”可能指今 青海 。(5)《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北有 弱水 。”当在今 黑龙江 省境内。(6)《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 魏 主循 弱水 西行,至 涿邪山 。”当在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7)《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有 弱水 南流。”当在今 青海 或 西藏 境。(8)《新唐书·北狄传·奚》:“以 奚 阿会部 为 弱水州 。”当在今 内蒙古 东境。
(2).又名 娑夷水 。即今 克什米尔 西北部 吉尔吉特 (Gilgit)附近 印度河 北岸支流。 唐 天宝 六年(公元747年) 高仙芝 攻 小勃律 ,进军至此。
(3).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海内十洲记·凤麟洲》:“ 凤麟洲 在 西海 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 宋 苏轼 《金山妙高台》诗:“ 蓬莱 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西游记》第二二回:“八百 流沙 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红楼梦》第二五回:“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 蓬莱 弱水西。”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呜呼!现象如是,虽弱水四环,锁户孤立,犹将汰於天行,以日退化。”
(4).犹言爱河情海。《红楼梦》第九一回:“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苏曼殊 《碎簪记》:“余曰:‘然则二美并爱之矣。’ 庄湜 復嘆曰:‘君思“弱水三千”之义,当识吾心。’余曰:‘今问子,心所先属者阿谁?’曰:‘ 灵芳 。’”三千,喻其多。 ——《漢語大詞典》
(2).又名 娑夷水 。即今 克什米尔 西北部 吉尔吉特 (Gilgit)附近 印度河 北岸支流。 唐 天宝 六年(公元747年) 高仙芝 攻 小勃律 ,进军至此。
(3).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海内十洲记·凤麟洲》:“ 凤麟洲 在 西海 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 宋 苏轼 《金山妙高台》诗:“ 蓬莱 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西游记》第二二回:“八百 流沙 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红楼梦》第二五回:“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 蓬莱 弱水西。”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呜呼!现象如是,虽弱水四环,锁户孤立,犹将汰於天行,以日退化。”
(4).犹言爱河情海。《红楼梦》第九一回:“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苏曼殊 《碎簪记》:“余曰:‘然则二美并爱之矣。’ 庄湜 復嘆曰:‘君思“弱水三千”之义,当识吾心。’余曰:‘今问子,心所先属者阿谁?’曰:‘ 灵芳 。’”三千,喻其多。 ——《漢語大詞典》
西沉 xī chén
从天空向地平线降落。例如:太阳已西沉,黑夜即将降临。 ——《漢語大詞典》
析木津 xī mù jīn
指析木星次的银河。析木次自尾十度至斗十一度,其间为汉津(银河),故称。《左传·昭公八年》:“ 陈 , 顓頊 之族也,嵗在鶉火,是以卒灭。 陈 将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復由。” 唐 杨炯 《浑天赋》:“东宫则析木之津,寿星之野,箕为傲客,房为駟马。” 清 毛世楷 《秋日感怀》诗:“人间何处投金瀨,天上徒闻析木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