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意萧萧竹树,人静后、满庭秋色。
杨芳灿〔清代〕《玉漏迟 忆鸥小艇玩月》
晚霞初散绮,正素月流空,光逗帘额。试拓疏窗,浅印一方珂雪。
凉意萧萧竹树,人静后、满庭秋色。河影直。远山不动,夜云堆碧。
携手共觅清欢,好料理吟笺,莫负兰夕。记否频年,对景漫劳相忆。
小閤玲珑如艇,浑疑泛、鸥波千尺。更漏急。生衣露华吹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凉意(涼意)liáng yì
亦作“凉意”。 清冷的感觉。 宋 梅尧臣 《次韵和景彝对月》:“萧萧风雨变凉意,索索晚云开斗晴。” 宋 戴炳 《四月即景》诗:“苍竹颭风凉意足,碧梧留雨夜声多。” 茅盾 《子夜》十八:“太阳躲过了。小河那边吹来的风,就很有些凉意。” ——《漢語大詞典》
萧萧(蕭蕭)xiāo xiāo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晋 陶潜 《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唐 刘长卿 《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 羌 笛声相和。”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 杨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竹树(竹树)
唐 祖咏 家园夜坐寄郭微 馀风生竹树,清露薄衣襟。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四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唐 张籍 三原李氏园宴集 高怀有馀兴,竹树芳且鲜。
唐 姚合 送陈倜赴江陵从事 江村竹树多于草,山路尘埃半是云。
唐 薛能 春雨 利物乾坤内,并风竹树间。
唐 方干 山井 滟滟湿光凌竹树,寥寥清气袭衣襟。
唐 方干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郭里云山全占寺,村前竹树半藏溪。
唐 杜荀鹤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唐 皮日休 秋晚留题鲁望郊居二首 其一 竹树冷濩落,入门神已清。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 旁观竹树回环翠,下视湖山表里清。
宋 苏轼 新居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宋 陈造 呈赵帅 今朝河面吹细痕,竹树不声人骏奔。掣铃一笑话畴昔,便有乐事酬佳辰。
元 陈樵 石楼草庐 一室宽于一亩宫,隔林竹树影重重。
元 王逢 园馆杂书二首 其一 竹树藏山石作门,鱼矼水带洗花痕。 ——《骈字类编》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四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唐 张籍 三原李氏园宴集 高怀有馀兴,竹树芳且鲜。
唐 姚合 送陈倜赴江陵从事 江村竹树多于草,山路尘埃半是云。
唐 薛能 春雨 利物乾坤内,并风竹树间。
唐 方干 山井 滟滟湿光凌竹树,寥寥清气袭衣襟。
唐 方干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郭里云山全占寺,村前竹树半藏溪。
唐 杜荀鹤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唐 皮日休 秋晚留题鲁望郊居二首 其一 竹树冷濩落,入门神已清。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 旁观竹树回环翠,下视湖山表里清。
宋 苏轼 新居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宋 陈造 呈赵帅 今朝河面吹细痕,竹树不声人骏奔。掣铃一笑话畴昔,便有乐事酬佳辰。
元 陈樵 石楼草庐 一室宽于一亩宫,隔林竹树影重重。
元 王逢 园馆杂书二首 其一 竹树藏山石作门,鱼矼水带洗花痕。 ——《骈字类编》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静 ( 靜 ) jìng《國語辭典》
- 「静 」的异体字。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名-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庭 tíng《國語辭典》
庭 [ tíng ]
名- 厅堂、正房。《说文解字·广部》:「庭,宫中也。」清·段玉裁·注:「宫者,室也。室之中曰庭。」《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 院子、大厅台阶前的空地。如:「庭院」。《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 泛称宽阔的地方。如:「大庭广众」。
- 审理诉讼案件的场所。如:「法庭」、「开庭」、「民事庭」。
- 额头。如:「天庭饱满」、「庭阙不张」。
秋色 qiū sè
(1).秋日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秋色悽愴,松声断絶,百年几何,归于此别。” 唐 李贺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支凝夜紫。”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三:“秋色从西来,风物自凄紧。” 峻青 《秋色赋》:“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2).与秋时相应的颜色。指白色。《太平御览》卷二四引《礼记·月令》“立秋之日……天子居总章左个,乘白骆”注:“乘白骆,从秋色也。” ——《漢語大詞典》
(2).与秋时相应的颜色。指白色。《太平御览》卷二四引《礼记·月令》“立秋之日……天子居总章左个,乘白骆”注:“乘白骆,从秋色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