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洞然一室张虚明,高越匡庐几千尺。

梁敏明代〕《游石室山

七星何年陨为石,壮观南溟镇坤极。平原散作青莲花,元气沦浑护苍碧。

岩峦耸峙争嵯峨,杓行直上联奎壁。洞然一室张虚明,高越匡庐几千尺。

腾龙跃虎分形胜,势拥浮岚转昕夕。峰棱侧立磨剑石,上割烟霞断鹏翼。

雄观伟视足奇怪,擎天众柱排云直。蓬莱之山在何许,此境尤为人爱惜。

苔花叠锦灿石文,钟乳垂珠散膏液。凉蟾清吹飒秋意,异草名葩自春色。

忆从天地开辟初,沧海桑田几更易。岩中神仙何渺茫,岩前版筑留遗迹。

古人游览为盛事,地灵人杰今犹昔。皇华使者乘骢游,涧谷林峦总光饰。

临花傍柳开绮筵,拂苔洒墨诗无敌。岩居老人深感激,再拜向前诉衷臆。

乃言岩龙长晏眠,一春霖雨无消息。使者奏奉上帝敕,呼之起布阳春泽。

生民早得服田亩,温衣饱食咸帝锡。我生世住灵岩前,歌诵太平昭圣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洞然一室虚明高越匡庐千尺

洞然 dòng rán
(1).贯通貌。 蒋一葵 《长安客话·恶峪》引 明 顿锐 《恶峪行》:“山形虽恶,中洞然,曲折盘回可寻索。” 明 王廷相 《慎言·作圣》:“圣人心有是神,则触处洞然,故曰‘声入心通’。”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出离界域,内外洞然,智者所见,盖不惟佛説正义而已矣。”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诗人能高其志,不为环境所左右,澄然清明,洞然无际,不殉于物,不蔽于情,那么由第二种诗可以进至第一种诗。”
(2).穿透貌。 清 袁祖志 《随园琐记》:“﹝ 陈阿六 ﹞遂率贼用洋枪轰击兄柩三百餘创,前后洞然。”
(3).清楚明了貌。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老僧遂於闇室中置五色綵於架,令( 黄彻 )视之……旬后,依稀认其白者。后半载,看五色即洞然而得矣。” 清 顾炎武 《与杨雪臣》:“人苟徧读五经,略通史鑑,天下之事,自可洞然,患在为声利所迷而不悟耳。”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今试总观前例,本根之要,洞然可知。”
(4).通亮貌。《太平广记》卷三七七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铁牀铜柱,烧之洞然,驱迫此人,抱卧其上。” 明 归有光 《项脊轩记》:“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冰心 《往事(二)》四:“忽然如同揭开殿顶,射下一道光明来,殿中洞然。”
(5).亦作“ 洞燃 ”。火熊熊燃烧貌。 五代 齐己 《赠持〈法华经〉僧》:“他时劫火洞燃后,神光璨璨如红莲。” 宋 苏轼 《磨衲赞》:“劫火洞然,此衲不坏。”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银山》:“劫火或洞然,此山无变坏。”
(6).心地坦白磊落貌。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洞然浑朴絶瑕謫,甲子一终反玄宅。” 宋 叶适 《朝奉大夫致仕黄公墓志铭》:“临絶视 度 而笑, 度 指其心曰:‘得非能於此洞然乎?’” 明 李贽 《送郑大姚序》:“观君魁然其容,充然其气,洞然不设城府。”
(7).空虚貌。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登岸拜奠毕,归视舟中洞然。” 王国维 《文学小言》:“自一方面言之,则必吾人之胸中洞然无物,而后其观物也深,而其体物也切。”
(8).象声词。 唐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恭敬貌。《荀子·非十二子》:“訾然洞然,缀缀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 杨倞 注:“洞然,恭敬之貌。”《淮南子·本经训》:“洞然无为而天下自和,憺然无欲而民自朴。”  ——《漢語大詞典》
一室
唐 李端 同皇甫侍御题惟一上人房 焚香居一室,尽日见空林。
唐 韦渠牟 杂歌谣辞 其十二 步虚词 一室心偏静,三天夜正春。
唐 刘禹锡 秋晚病中乐天以诗见问力疾奉酬 一室背灯卧,中宵扫叶声。
唐 李商隐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 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
唐 于鹄 题柏台山僧 上方唯一室,禅定对山容。
唐 封敖 题西隐寺 三年未到九华山,终日披图一室间。
宋 陆游 独夜 萧然一室平生惯,纛下何须拥万兵。
元 虞集 中秋前偶赋四首 其一 一室萧然绝蔽亏,桂香初发自先知。
元 陈樵 石楼草庐 一室宽于一亩宫,隔林竹树影重重。
元 叶颙 题应上人净深精舍 一室绝纤尘,炉烟贝叶经。
宋 黄庚 夜坐即事呈修竹 一室冷于冰,秋高夜气清。  ——《骈字类编》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虚明 xū míng
(1).空明;清澈明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唐 杜甫 《夏夜叹》诗:“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於虚明之处,毫釐无隐,一如对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勺园 林水紓环,虚明敞豁。”
(2).指内心清虚纯洁。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虚明之絶境,不可穷者,其唯神用者乎。” 宋 苏辙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之二:“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清 魏源 《夏夜柬李希廉》诗:“冏在空中影,正如水有鱼。虚明止一性,何辨君与吾。”  ——《漢語大詞典》
高越(高越)
刘桢鲁都赋岱宗邈其层秀干气雾以高越帅又北史窦荣定传突厥沙钵略寇边为行军元 率总管出梁州与虏战于高越原  ——《骈字类编》
匡庐(匡廬)kuāng lú
指 江西 的 庐山 。相传 殷 周 之际有 匡俗 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 寻阳 南有 九江 ,东合为 大江 ” 刘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记》:“ 匡庐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吴国伦 《鄱阳湖》诗:“欲向 匡庐 卧白云, 宫亭 水色昼氤氲。” 鲁迅 《热风·估〈学衡〉》:“ 匡庐 峨眉 ,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 林伯渠 《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 匡庐 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 匡俗 ”。  ——《漢語大詞典》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千尺 qiān chǐ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