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急思边才自表见,纳交游侠弹长剑。

严遂成清代〕《阮怀宁大铖

首上百官图,义儿下拜雌雄狐。继上合算疏,鼠窜两端为黠奴。

奴两端窜黠于鼠,复畏东林如猛虎。虎从风,云从龙,龙兴狐鼠空其丛。

禁锢沉沉十七载,辇金湔濯无成功。急思边才自表见,纳交游侠弹长剑。

天赐一船名大愿,闻道甲申三月变。机关可转策可献,东南一角皇都建。

拥戴阴通马凤阳,一奇货也居福王。下流地岂唐灵武,伪种人非夏少康。

公等自图富贵耳,何心庙佑关存亡。妖书移宫及梃击,借以报复掺乾纲。

立甫逾月其名荐,诏呼冠带趣上殿。三要两合十四隙,姑妄言之未尽善。

第一义先翻逆案,四十三参十八罗汉,一网打入妖僧传。

复社门户靡孑遗,要典重刊铨政乱。都督满街走,职方贱如狗。

谐价西园钱入手,君渔于色湎于酒。宫女三千歌舞酣,叛藩十万貔貅吼。

吴绫夜画乌丝栏,量江那管钓鱼船。守城渠答春灯谜,对敌军书燕子笺。

燕子飞飞止谁屋,春灯无光暗玉烛。可怜一载小朝廷,空传南部烟花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边才自表纳交游侠长剑

急 jí《國語辭典》

急 [ jí ]

  1. 没耐心、暴躁的。如:「急性子」、「急得要命」。《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2. 不能等、亟待解决的。如:「急事」、「急件」、「急邮」。
  3. 快而猛烈。如:「急病」、「急流勇退」。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1. 因想把事情尽速完成而激动。如:「为这事我都急昏了。」、「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2. 令人著急。如:「考试铃都响了,还不见他人,真急人!」
  3. 忙于解决他人之事或困难。如:「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1. 迅速的。如:「急转弯」。《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项羽急击秦军。」
  1. 困难、严重的事。如:「告急」、「救急」。《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边才(邊才)biān cái
(1).治理边疆的才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经略大臣设罢》:“而赞画 万世德 、 梁云龙 亦一时之选,皆以边才致通显。” 清 方苞 《书〈泾阳王佥事家传〉后》:“ 涇阳 王僉事 徵 ,当 明 崇禎 朝,以边才由司理擢按察司僉事。”
(2).治理边疆的人才。《明史·冯师孔传》:“十五年詔举边才,用荐起故官,监 通州 军。”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目下请告家居,暂图安逸。怎奈封疆多事,朝廷命臣下各举边才。”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时重边才,巧於覬覦节鉞,欲为 王威宣 、 韩襄毅 ,而有 张汉儒 之狱。”  ——《漢語大詞典》
自表 zì biǎo
(1).自示其独特别致。《庄子·天下》:“﹝ 宋鈃 尹文 ﹞作 华山 之冠以自表。”《后汉书·崔駰传》:“叫呼衒鬻,县旌自表,非 随 和 之宝也。”《新唐书·李晟传》:“ 晟 每与贼战,必锦裘绣帽自表,指顾阵前。”
(2).自上奏章;自己上表呈请。《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侍御史 蜀郡 景毅 子 顾 为 膺 门徒,未有録牒,不及於谴。 毅 慨然曰:‘本谓 膺 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脱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自表 后主 曰:‘ 成都 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餘饶。’”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 侯 ( 葛浦庐 )曰:‘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乃自表乞转封於弟。”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纳交(納交)nà jiāo
结交。《朱子语类》卷二八:“其行辈与吾相若者,则纳交取友,亲炙渐磨。”《宋史·张忠恕传》:“始 魏了翁 尝勉 忠恕 以植立名节,无隤家声,及是嘆曰:‘ 忠献 有后矣!’ 真德秀 闻之,更纳交焉。” 明 归有光 《乞醯》:“是一事之微,可以纳交也,可以为惠也,可以使人称我也。”  ——《漢語大詞典》
游侠(遊俠)yóu xiá
(1).古称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韩非子·五蠹》:“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后汉书·班固传上》:“乡曲豪俊游侠之雄,节慕 原 尝 ,名亚 春 陵 ,连交合众,骋騖乎其中。” 唐 王维 《少年行》之一:“ 新丰 美酒斗十千, 咸阳 游侠多少年。” 杨朔 《征尘》:“这样善良的农民在北方的旅途上时常可以遇见,他们总是那样率真,质朴,存着点古代游侠的豪爽的味儿。”
(2).犹任侠。《史记·汲郑列传》:“ 黯 为人性倨,少礼……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諫,数犯主之颜色。”《汉书·宣帝纪》:“﹝曾孙﹞受《诗》於 东海 澓中翁 ,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一》:“ 焦达峰 者, 瀏阳 人,高等小学生,喜游侠,恒与 洪 江 诸魁黠相结。”
(3).指无赖之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红楼梦》第七五回:“这些都是少年,正是鬭鸡走狗,问柳评花的一干游侠紈裤。”
(1).古称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人。《韩非子·五蠹》:“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 清 顾英白 《江城秋灯》诗:“游侠欢邀饌玉珍,屠沽意满尊金缕。”
(2).指侠义的行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高才好学,然亦喜游侠。”《后汉书·段熲传》:“ 熲 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  ——《漢語大詞典》
弹 ( 彈 ) dàn/tán
弹 [ dàn ]
  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
  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弹 [ tán ]
  1.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射。~跳。~拨。~指。~琴。~奏。~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2.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劾。~纠。讥~。
长剑(長劍)cháng jiàn
(1).锋刃较长的剑。《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鏘鸣兮琳琅。”《后汉书·宦者传序》:“高冠长剑,紆朱怀金者,布满宫闈。” 元 虞集 《苏武慢·和冯尊师》词:“老矣 浮丘 ,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
(2).比喻怀才不遇。用 冯谖 弹铗故事。 唐 高适 《自蓟北归》诗:“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诗:“长剑復归来,相逢 洛阳 陌。”参见“ 弹2鋏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