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子职既久旷,亲鬓谅已皤。

王绅宋代〕《送罗以道御史归省

商飙动西墅,落叶辞庭柯。时序易迁转,仰视鸿雁过。

柏台有名士,感慨良已多。一从服官箴,日月如飞梭。

子职既久旷,亲鬓谅已皤。恩荣赐归省,秦淮发轻舸。

骢马耀秋日,绣衣明素波。男儿能似此,亲乐当如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子职久旷

子职(子職)zǐ zhí
儿子对父母应尽的职责。《孟子·万章上》:“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 宋 曾巩 《代皇太子延安郡王谢皇后笺》:“敢不尽子职之微劳,无忘砥礪;答母仪之大赐,庶补毫分。”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曾观典籍,未闻妇道而不拜舅姑;试论纲常,岂有子职而不事父母。” 清 刘大櫆 《裘宜人墓志铭》:“宜人以妇供子职,色养维谨。太宜人之没,呼之曰:‘贤妇,愿尔娶妇贤亦如尔。’”  ——《漢語大詞典》
既 jì《國語辭典》

既 [ jì ]

  1. 已经。《论语·先进》:「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2. 尽、全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
  3. 不久。《左传·文公元年》:「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1. 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常与「就」或「则」连用。《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2.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与「且」、「又」、「也」等词连用。如:「既醉且饱」、「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元·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1. 姓。如汉代有既良。
久旷(久曠)jiǔ kuàng
长久荒废;长期空缺。《汉书·礼乐志》:“久旷大仪,未有立礼成乐。”《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  ——《漢語大詞典》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2. 婚姻:~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亲 [ qìng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读轻声)。
    鬓 ( 鬢 ) bìn
    鬓 [ bìn ]
    1.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角。~丝。
    谅 ( 諒 ) liàng
    谅 [ liàng ]
    1. 宽恕:~解(jiě)。~察。体~。见~。原~。
    2. 信实:~直(诚信正直)。
    3. 推想:~必。~已上车。
    4. 固执,坚持成见。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皤 pó《國語辭典》

    皤 [ pó ]

    1. 白。元·吕止庵〈后庭花·儒冠两鬓皤〉曲:「儒冠两鬓皤,青衫老泪多。」
    2. 白发的。如:「皤叟」、「皤翁」。唐·白居易〈白发〉诗:「白发生来三十年,而 今须鬓尽皤然。」
    3. 大的。唐·杜牧〈雨中作〉诗:「浊醪气色严,皤腹瓶甖古。」
    1. 凸出。《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