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府工歌听苹鹿,春日计偕登上国。
郑真〔明代〕《八月中秋日宿郑文中家是夜月食随班行礼次日玩月慨然有怀作古诗一首》
团团一轮月,飞上黄金阙。空斋兀坐悄无言,出门一笑天地白。
银河耿耿蟾宫秋,金波穆穆凝不流。安得清风生两腋,奋身直上青云游。
我家本在东海住,三岛神仙隔烟雾。年年八月看月明,广寒指点无多路。
去年作客向钱塘,翰墨鼓勇登文场。嫦娥折赠一枝桂,霏霏满袖携天香。
郡府工歌听苹鹿,春日计偕登上国。翩然捧檄濠梁来,苜蓿盘空照晴旭。
凄凉逆旅逢今宵,何用沽酒倾金瓢。故乡远隔二千里,眼空碧落心飘飘。
闺中夜凉珠露滴,两儿同向楼头立。云鬟玉臂思依依,舐犊恩慈怪违膝。
人生离合非偶然,纷纷万事俱由天。古云千里同婵娟,莫道月圆人未圆。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郡府 jùn fǔ
郡守的官署。《晋书·谢尚传》:“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 尚 造乌布帐。”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平明趋郡府,不得展故人。” ——《漢語大詞典》
工歌
唐书礼乐志贞元中太常礼院脩撰王泾考次历代郊庙沿革之制及其工歌祝号而图其坛屋陟降之序为郊祀录十卷 ——《韵府拾遗 歌韵》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副-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苹 ( 蘋 ) píng/pēng《國語辭典》
苹 [ píng ]
名- 在水面飘浮生长的一种植物。《说文解字·艸部》:「苹,萍也,无根,浮水而生者。」《大戴礼记·夏小正》:「湟潦生苹。」同「萍 」。
- 藾萧,一种古书上的植物,属白蒿类。《尔雅·释草》:「苹,藾萧。」晋·郭璞·注:「今藾蒿也,初生亦可食。」《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同「苹 」(二)。
鹿 lù《國語辭典》
鹿 [ lù ]
名- 动物名。哺乳纲偶啼目鹿科。体型细长,腿长,褐色毛,性温顺,雄者有角。栖息于沙漠、冻原、沼泽和高山坡等地区。肉可食,皮可制革,角可供作装饰品。
- 方形的粮仓。《国语·吴语》:「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三国吴·韦昭·注:「员曰囷,方曰鹿。」
- 比喻帝位、政权。《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唐·温庭筠〈过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 姓。如汉代有鹿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春日 chūn rì
(1).春天;春季。《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 唐 寒山 《诗》之六十:“ 洛阳 多女儿,春日逞华丽。” 管桦 《故乡》:“我被这春日的太阳晒得发热。”
(2).春天的太阳。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虽壅之以黑坟,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晋书·乐志下》:“仁配春日,威踰秋霜。” 唐 杜牧 《商山麻涧》诗:“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塒春日斜。”
(3).立春之日。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 ——《漢語大詞典》
(2).春天的太阳。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虽壅之以黑坟,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晋书·乐志下》:“仁配春日,威踰秋霜。” 唐 杜牧 《商山麻涧》诗:“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塒春日斜。”
(3).立春之日。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 ——《漢語大詞典》
计偕(计偕)
汉书武帝纪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见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注师古曰计者上计簿使也郡国每岁遣诣京师上之偕者俱也令所徵之人与上计者俱来 ——《分类字锦》
登 dēng《國語辭典》
登 [ dēng ]
动- 上、升。由低处到高处。如:「登山」、「登峰造极」、「一步登天」、「捷足先登」。《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进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 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宋·苏轼〈荔支叹〉:「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 记录、刊载。如:「登记」、「登报」、「登帐」、「刊登」。
- 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工文章。」
- 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如:「拜登厚赐」。
- 北方方言。指穿。如:「脚登长筒靴」。《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底下登著缎靴。」
- 姓。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
上国(上國)shàng guó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漢語大詞典》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