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行路难,行路难,莫难于瞿塘之滟滪。

成鹫清代〕《过羚羊峡

上峡上峡行不休,一夫力挽千钧舟。船头刺篙后摇橹,长徽短纆柔如组。

牂牁乃是百谷王,端水作腹泷水肠。兼山习坎为束峡,譬则咽喉司吐纳。

昨宵峡口闻风雷,耳长目短心先骇。今朝峡中豁烟雾,山色水声浑不住。

此时此景堪语谁,当境不觉旁得之。上如龙伯大人抚长剑,截取方舆作天堑。

下如任国公子垂钜竿,坐临砥柱观狂澜。前如五丁凿破蚕丛道,金牛奔入西山草。

后如祖龙东面挥神鞭,众石俯首争相先。左如维摩一榻一方丈,金毛狮子纷相向。

右如陁罗千手千芙蓉,三十二相填虚空。入如有穷射天弹九日,蔀屋宵中见营室。

出如瞿昙夜半睹明星,扶桑浴日天鸡鸣。天鸡鸣,我当去,行遍千山万山路。

顺风顺水下峡船,相逢莫问曾经处。行路难,行路难,莫难于瞿塘之滟滪。

何如羚羊古峡彻底清,照见行人不知数。行人照水水照人,形影奔波漫相遇。

当从旧路复归来,石出水枯山骨露。顺流东下会有时,回首唤山与山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行路难行路难莫难滟滪

行路难(行路難)xíng lù nán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漢語大詞典》
莫难(莫難)mò nán
宝珠名。 晋 郭义恭 《广志》:“莫难珠,其色黄,生 东夷 。”一本作“ 木难 ”。参见“ 木难 ”。
即莫难扇。 明 孙临 《江南曲》:“沙棠舟,窈窕女,蜚襳垂髾杂白褚。手持莫难将雏曲,荡漾青波照紫縠。”参见“ 莫难扇 ”。  ——《漢語大詞典》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1.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2.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1.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2.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3.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4.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5.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6.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1.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1.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2.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1.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1.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瞿 qú/jù《國語辭典》

瞿 [ qū ]

  1. 姓。如元代有瞿信。

瞿 [ jù ]

  1. 惊惧、害怕。《礼记·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通「惧」。

瞿 [ ​qú ]

  1. (一)​之又音。
塘 táng《國語辭典》

塘 [ táng ]

  1. 堤岸,后亦用为地名。如:「堤塘」、「河塘」、「海塘」、「钱塘」、「瞿塘」。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
  2. 水池、池子。如:「水塘」、「池塘」。唐·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3. 浴池。如:「洗澡塘」。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滟滪(灧澦)yàn yù
亦作“灩澦”。 即 滟滪堆 。 唐 张祜 《送曾黯游夔州》诗:“不远 夔州 路,层波 灧澦 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大抵峡路峻急,故曰:‘朝离 白帝 ,暮宿 江陵 。’四月、五月尤险,故曰:‘ 灩澦 大如马, 瞿唐 不可下; 灩澦 大如牛, 瞿唐 不可留; 灩澦 大如襆, 瞿唐 不可触。’” 肖华 《过三峡》诗:“ 滟滪 险礁锁铁关,‘朝着我来’免沉沦。”参见“ 灧澦堆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