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三种病人也会医,灯笼露柱常相伴。

释印肃宋代〕《颂证道歌·证道歌

体若虚空勿涯岸,通身是口说得半。
三种病人也会医,灯笼露柱常相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三种病人灯笼露柱相伴

三种(三種)sān zhǒng
(1).指黍、稷、稻。《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 幽州 ,其畜宜四扰,其穀宜三种。” 郑玄 注:“三种,黍、稷、稻。”
(2).三类。《礼记·丧大记》:“熬,君四种八筐,大夫三种六筐,士二种四筐,加鱼腊焉。”《宋史·职官志三》:“凡内外军校封赠綾纸三种,分四等:大綾纸二等,中綾纸一等,小綾纸一等。”
宋 名将 种世衡 之子, 种古 、 种谔 、 种诊 三兄弟的合称。《宋史·种世衡传》:“子 古 、 諤 、 诊 ,皆有将材。 关中 号曰‘三 种 ’。”  ——《漢語大詞典》
病人 bìng rén
(1).生病的人。《荀子·法行》:“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牀而己不染。”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侍候病人我在行。”
(2).谓使人民困顿。《后汉书·仲长统传》:“如此,在位病人,举用失贤,百姓不安,争讼不息,天地多变,人物多妖,然后可以分此罪矣。” 李贤 注:“病人,谓万姓困敝也。”
(3).谓扰乱为害人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信都 令家,妇女惊恐,更互疾病,使 輅 筮之。 輅 曰:‘君北堂西头有两男子……昼则浮游,夜来病人,故使惊恐。’”  ——《漢語大詞典》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1.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2.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3.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4.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5.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7.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8.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1.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2.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3.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4.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5.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会 ( 會 ) huì/kuài
会 [ huì ]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
  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
  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
  4. 彼此见面:~面。~见。
  5. 付钱:~账。~钞。
  6. 理解,领悟,懂:~心,体~。
  7. 能,善于:~游泳。~英语。
  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
  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
  10. 恰好,正好:~天大雨。
  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会 [ kuài ]
  1. 总计:~计(❶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❷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2. 姓。
医 ( 醫 ) yī
医 [ yī ]
  1. 治病:~疗。~术。~务。~道。
  2. 治病的人:~士。~生。~德。
  3. 治病的科学:西~。中~。
灯笼(燈籠)dēng lóng
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宋书·武帝纪下》:“牀头有土鄣、壁上挂葛灯笼。”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可可的我的灯笼刚到门就灭了,那里讨火烧他?”《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又一个走堂的小二,拿着一盏灯笼,高高的擎起送考。” 巴金 《寒夜》一:“两个灯笼红亮亮地挂在球竿上。”  ——《漢語大詞典》
露柱 lù zhù
指旌表门第立柱柱端的龙形部分。《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两脚出来如露柱。” 蒋礼鸿 通释:“露柱,旌表门第的柱端龙形的部分。”《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中·空中语要》:“不见有露柱,见解偏枯。见露柱但唤作露柱,见拄仗但唤作拄仗,有什么过。” 宋 陆游 《拄杖歌》:“归来灯前夜欲半,露柱説法君应闻。”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1.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2. 姓。如汉代有常惠。
  1.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2.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1.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2.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相伴 xiāng bàn
陪伴;伴随。 宋 钱愐 《钱氏私志》:“上出帘观看,令 梁守道 相伴,赐酒果。”《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我回去,替你寻个有法术手段得的人相伴你去。”《红楼梦》第七八回:“﹝ 寳玉 ﹞因转念一想:‘不如还是和 袭人 厮混,再与 黛玉 相伴。’”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改正错误的,却总是那师傅来一个示范的典雅动作,相伴一个微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