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鍊师为我袖人妖,大地共睹升平乐。

释今无明代〕《李鍊师伏妖歌

鍊师来自南岳山,秘携符术潜人间。罗浮亦住冲虚观,腹饥分食葛洪丹。

妖狐白昼敢欺人,娥眉十八娇青春。金线压成双凤袄,寸弓凌绝波心尘。

云鬟五六随侍奉,浓情皓腕芳魂动。年少邀欢乐事饶,巨罗金错勤相送。

延得鍊师归宝阁,将到未到狐氛落。狐愁漫倚天师符,欢情恍惚难如昨。

鍊师既到只寻常,无剑无印无旌幢。井渫寒分一茗具,博山閒插半条香。

案头拾得包药纸,随拨尘埃随动指。香烟爇纸吹巽风,须臾力士几惊死。

力士身长下九天,十分壮勇驱云烟。手提玉女宫妆乱,摧抑掷向鍊师前。

翻身跃冶似无事,旁观十目皆洞然。鍊师呼狐狐起立,漫言用慰如饮泣。

年少还贪旧日欢,横波送语声尤急。又问云鬟已何之,答言动止皆相随。

来时不肯轻抛弃,腹中与处如囊锥。鍊师摇手语皆止,狐向鍊师脱生死。

鍊师微笑垂衣袖,敏捷一入如苍鼠。鍊师捉袖更书符,形声俱灭归虚无。

寒风四壁乍消落,光明依旧照屋庐。复就宾阶恣语笑,主人欲谢防语粗。

嗟吁安得尽剪雷州葛,裁成衣袖遮天阔。鍊师为我袖人妖,大地共睹升平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鍊师为我人妖大地升平

鍊师(鍊師)
原指德高思精的道士,后作一般道士的敬称。 唐 颜真卿 《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与 天台 司马 鍊师 子微 为方外交。”《花月痕》第四八回:“ 采秋 便问道:‘鍊师何来?’道姑笑道:‘贫道云游之人,脚跟无定,是从来处来。’”  ——《漢語大詞典》
为我(爲我)wèi wǒ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漢語大詞典》
袖 xiù《國語辭典》

袖 [ xiù ]

  1. 衣服从肩到手腕的部分。如:「衣袖」。《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文选·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1. 把东西藏在袖子里。《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我得一卷书,麤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视。」
人妖 rén yāo
(1).亦作“ 人祅 ”。人事方面的反常现象;人为的灾祸。《荀子·天论》:“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韩诗外传》卷二:“夫万物之有灾。人妖最可畏也。曰:何谓人妖?曰枯耕伤稼,枯耘伤岁,政险失民,田秽稼恶,糴贵民飢……是谓人妖。”《隋书·高祖纪下》:“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
(2).比喻坏人。 张志民 《周总理呵,就在我们身旁》诗:“人妖和病魔夺去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十二:“许以高官厚禄,利诱他向人妖效忠,他不动!”
(3).旧称与正常人不同的怪异的人。如伪装异性或有生理变态的人。《南史·崔慧景传》:“ 东阳 女子 娄逞 变服诈为丈夫,粗知围棊,解文义,徧游公卿,仕至 扬州 议曹从事。事发, 明帝 驱令还东。 逞 始作妇人服而去,叹曰:‘如此之伎,还为老嫗,岂不惜哉。’此人妖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人有生而白毛者,近人妖也。” 清 唐甄 《潜书·丑奴》:“若 奄奴 者,非鬼蜮之妖,其人妖乎!”  ——《漢語大詞典》
大地 dà dì
广大地面;普天之下。亦指有关地球的。 北魏 温子升 《寒陵山寺碑序》:“虽復高天销於猛炭,大地沦於积水,固以传之不朽,终亦记此无忘。”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悵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漢語大詞典》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睹 dǔ《國語辭典》

睹 [ dǔ ]

  1. 看見。如:「有目共睹」、「睹物思人」。《莊子·秋水》:「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紅樓夢·第九九回》:「賈母等一則怕他招受寒暑,二則恐他睹景傷情。」
升平(昇平)shēng píng
太平。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今宜改葬 蕃 武 ,选其家属诸被禁錮,一宜蠲除,则灾变可消,昇平可致也。”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平山冷燕》第一回:“话説先朝隆盛之时,天子有道,四海昇平,文武忠良,万民乐业。”
太平。《汉书·梅福传》:“使 孝武帝 听用其计,升平可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民有三年之储曰升平。” 南朝 梁 沈约 《南郊恩诏》之二:“仰寻先烈,思致升平。” 宋 朱淑真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升平。” 杨朔 《生命泉》:“这许多野物杂居一起,熙熙攘攘,和和睦睦,活现出一派升平景象。”  ——《漢語大詞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