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圣教沦胥,微言殄瘁。

王胄隋代〕《在陈释奠金石会应令诗

元气氤氲,玄风缅邈。垂衣钻燧,修文反朴。异代殊时,袭礼沿乐。

损益虽著,罔弗于学。体斯将圣,实表宗师。三千仰德,五百应期。

除丘黜素,定礼删诗。作训垂范,斯文在兹。有梁不造,群胡蹈轶。

圣教沦胥,微言殄瘁。大陈光启,搜扬遗逸。儒雅成林,诗书闲出。

我星纂历,负扆握图。文同四表,教渐八区。韬戈偃革,抑末崇儒。

矩步接武,缝掖相趋。元良继体,作睿惟则。明乃离照,泽符震德。

审谕宁陈,圭璋靡忒。聿修三善,以贞万国。展兹鸾驾,敬业兽门。

尚仁降礼,齿胄纡尊。式陈俎豆,夤荐蘋蘩。иね成列,丝竹相喧。

奠飨斯洽,克谐嘉宴。酒溢金罍,肴分玉馔。肃肃冠冕,诜诜巾卷。

咸资楙德,是称俊选。时惟岁聿,律变灰迁。鸿门寒重,璧水冰坚。

风移瑞气,日藻非烟。空知庆跃,何答陶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圣教沦胥微言殄瘁

圣教(聖教)shèng jiào
(1).旧称 尧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导。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孔 门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故圣教废毁,则聪慧之人并造奇音。”《新唐书·柳浑传》:“﹝ 柳浑 ﹞早孤,方十餘岁,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诸父欲从其言, 浑 曰:‘去圣教,为异术,不若速死。’”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经学理学》:“ 东吴 之 惠氏 、 东浙 之 万氏 ,经学皆宗 汉 ,而未尝悖圣教也。”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今 中国 之人,号称奉圣教,而农工商贾,终身未登夫子庙堂,不知圣教为何物。”
(2).宗教信徒对各自宗教的尊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时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诸苾芻,依毘奈耶訶责制止,削除谬法,宣明圣教。” 唐 卢士衡 《寄天台道友》诗:“且住人閒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  ——《漢語大詞典》
沦胥(淪胥)lún xū
(1).相率牵连。《诗·小雅·雨无正》:“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毛 传:“沦,率也。” 郑玄 笺:“胥,相铺徧也。言王使此无罪者见牵率相引而徧得罪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铺’字当训病,《韩诗》作‘痡’,本字也。谓相率而入於刑,入於刑则病苦。”
(2).泛指沦陷、沦丧。《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淳风杪莽以永丧,縉绅沦胥而覆溺。” 唐 张鷟 《游仙窟》:“下官堂构不绍,家业沦胥。” 清 顾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韵》:“一身长瓠落,四海竟沦胥。” 严复 《论教育书》:“神州之陆沉诚可哀,而四万万之沦胥甚可痛也。”  ——《漢語大詞典》
微言 wēi yán
(1).精深微妙的言辞。《逸周书·大戒》:“微言入心,夙喻动众。” 朱右曾 校释:“微言,微眇之言。”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没而微言絶,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唐 李白 《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宋 秦观 《代蔡州进兴龙节功德疏》:“贝叶微言,善会权而归实;蘂珠妙旨,能却老以延年。” 清 魏源 《〈公羊〉〈春秋〉论下》:“无三科、九旨则无《公羊》,无《公羊》则无《春秋》,奚微言之与有!” 龚尔位 《怀人》诗之一:“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
(2).隐微不显、委婉讽谏的言辞。《宋书·范晔传》:“﹝ 孔熙先 ﹞始以微言动 曄 , 曄 不回, 熙先 乃极辞譬説。”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一:“盖《诗》本以微言諫风,託兴於山川草木,而劝諫於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準,唯在达其志耳。”
(3).密谋;暗中进言。《吕氏春秋·精谕》:“ 白公 问於 孔子 曰:‘人可与微言乎?’ 孔子 不应。” 高诱 注:“微言,阴谋密事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侯 乃微言太后风上,於是乃以 魏其侯 为丞相, 武安侯 为太尉。”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 幵 ( 吴幵 ) 儔 ( 莫儔 )微言 金 有立 邦昌 ( 张邦昌 )意。”
(4).指秘密的计谋。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保国会之微言不箸竹帛,而入会诸公尚在。”
(5).指人所发出的细微语声。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夫声律之始,本乎声音:发喉引声,和言中宫,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商、角响高,宫、羽声下,高下既区,清浊旋别。”  ——《漢語大詞典》
殄瘁 tiǎn cuì
亦作“ 殄悴 ”。
(1).困穷,困苦。《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汉书·王莽传上》引作“殄顇”。《晋书·殷浩传》:“华夏鼎沸,黎元殄悴。”《宋书·谢晦传》:“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凡百有殄瘁之哀,苍生深横流之惧。” 明 唐顺之 《与王北涯苏州书》之三:“感慨平生,可胜悲怛!至於殄瘁之嘑,则海内志士之所同也。”
(2).凋谢;枯萎。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以朝菌之耀秀,不移晷而殄瘁;类春华之暂荣,未改旬而凋坠。” 唐 白居易 《养竹记》:“见丛竹於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宋 苏辙 《汝州谢雨文》:“自春徂夏,旱飢为苦。麰麦殄悴,禾未出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