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政 zhèng《國語辭典》
政 [ zhèng ]
名- 政策、法令。《周礼·天官·小宰》:「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 法则、规则。《荀子·天论》:「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
- 国家公务机关的行政业务。如:「内政」、「财政」、「省政」、「县政」。
- 治理。《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 文字上的指正,多用为求教的词语。如:「乞政」、「呈政」。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抱布 bào bù
《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后因以“抱布”指自媒。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困》:“氓伯以婚,抱布自媒,弃礼急情,卒罹祸尤。”亦用以斥责买卖婚姻。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以彼行媒,同之抱布。”按: 王源 嫁女收聘钱五万用以买妾,故 沈约 斥为行同商贾。参见“ 抱布贸丝 ”。 ——《漢語大詞典》
鼓 gǔ《國語辭典》
鼓 [ gǔ ]
名- 樂器名。一種用皮革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的打擊樂器。其形有大有小,聲音洪亮。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敲擊、拍擊、彈奏。如:「鼓掌」、「鼓琴」、「鼓瑟」。《詩經·小雅·白華》:「鼓鍾于宮,聲聞于外。」唐·孟郊〈上張徐州〉詩:「願鼓空桑弦,永使萬物和。」
- 振動。如:「鼓動風潮」。《易經·繫辭上》:「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晉·潘尼〈後園頌〉:「翔鳥鼓翼,游魚載浮。」
-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岂能 qǐ néng
怎能;哪能。例如:我岂能反对? ——《漢語大詞典》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 极,特别地:刀子~快。
-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霹雳(霹靂)pī lì
(1).响雷,震雷。 汉 枚乘 《七发》:“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靂之所感也。”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靂。”《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走进堂中,只听得打齁之声,如霹靂一般的响。” 曹禺 《雷雨》第三幕:“雷声大作,一声霹雳。”
(2).喻壮盛的声威。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 越 南海北霹靂动,蛮夷尽奉王正月。”
(3).雷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有大石柱,上作马像, 无忧王 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靂,其柱中折仆地。”
(4).比喻突然发生。 明 张景 《飞丸记·代女捐生》:“痛心如割,焦愤如焚,霹靂从空起。” 郭沫若 《南京印象》十二:“唉?这在我真是一个晴天霹雳,实在是做梦也没有想到。”
(5).形容神速。 唐 孟郊 《峡哀》诗:“峡水剑戟狞,峡舟霹靂翔。” 明 高启 《忆昨行寄吴中故人》诗:“狐裘蒙茸欺北风,霹靂应手鸣雕弓。”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结客 五陵 英少,脱手黄金一笑,霹靂应弓弦。”
(6).象声词。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风涛相豗,中作霹靂。”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赋呈有栖川炽仁亲王》诗:“拐马熟连环,飞礮鸣霹靂。”
(7).古星名。《星经》卷下:“霹靂五星在云雨北,主天威击擘万物。”
(8).古琴曲名。 唐 沈佺期 《琴曲歌辞·霹雳引》:“客有鼓瑟於门者,奏《霹靂》之商声。”参见“ 霹靂引 ”。
(9).古琴名。 明 陆延枝 《说听》卷下:“吾乡有 金某 者,得古琴曰霹靂,携入都,介所识巨璫以献,上试其音清越。”参见“ 霹靂琴 ”。 ——《漢語大詞典》
(2).喻壮盛的声威。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 越 南海北霹靂动,蛮夷尽奉王正月。”
(3).雷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有大石柱,上作马像, 无忧王 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靂,其柱中折仆地。”
(4).比喻突然发生。 明 张景 《飞丸记·代女捐生》:“痛心如割,焦愤如焚,霹靂从空起。” 郭沫若 《南京印象》十二:“唉?这在我真是一个晴天霹雳,实在是做梦也没有想到。”
(5).形容神速。 唐 孟郊 《峡哀》诗:“峡水剑戟狞,峡舟霹靂翔。” 明 高启 《忆昨行寄吴中故人》诗:“狐裘蒙茸欺北风,霹靂应手鸣雕弓。”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结客 五陵 英少,脱手黄金一笑,霹靂应弓弦。”
(6).象声词。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风涛相豗,中作霹靂。”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赋呈有栖川炽仁亲王》诗:“拐马熟连环,飞礮鸣霹靂。”
(7).古星名。《星经》卷下:“霹靂五星在云雨北,主天威击擘万物。”
(8).古琴曲名。 唐 沈佺期 《琴曲歌辞·霹雳引》:“客有鼓瑟於门者,奏《霹靂》之商声。”参见“ 霹靂引 ”。
(9).古琴名。 明 陆延枝 《说听》卷下:“吾乡有 金某 者,得古琴曰霹靂,携入都,介所识巨璫以献,上试其音清越。”参见“ 霹靂琴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