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方今圣人亲召除,始获铨曹注名姓。

徐时栋清代〕《门荫歌为孙通判作

通判孙君吾外姻,海坛总镇之仲孙。一旦过我话家世,自言身被先皇恩。

先皇恩诏出丹禁,大僚子孙许推荫。是时伯父已在官,递及家君以父任。

未及受禄奄然殂,佥议袭荫当在吾。房从忽起相争夺,抱牍往控言虚诬。

有司积久不能定,封章展转达天听。方今圣人亲召除,始获铨曹注名姓。

军兴大开捐纳科,黄金台上赀郎多。年年却送人作郡,嗟尔门荫可奈何。

黑貂裘敝面枯槁,卅载九上长安道。轮蹄铁尽归去来,行年六十吾将老。

归来妻儿啼饥寒,丈夫贫贱难为欢。作贾无财农无产,百计不如仍作官。

去年需次将及期,行囊羞涩还典衣。他人我先已十日,亲朋笑我来何迟。

我有穷交归自客,昨日相逢好颜色。鲜衣怒马游市中,闻道军前拜恩泽。

嗟我哀苦难具陈,门资衰歇惭先人。啖饭食肉吾未老,逝将往从江南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方今圣人铨曹注名

方今 fāng jīn
(1).当今;现时。《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 汉 晁错 《论贵粟疏》:“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唐 卢纶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别墅即事》:“《韶》乐方今奏,云林徒蔽亏。”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西湖》套曲:“看方今宇宙间,遍寰区为第一。”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方今天下一统,更不好在这些地方来分彼此。”
(2).往时;当时。《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汉书音义》曰:方,向也。谓 高祖 之时。” 刘良 注:“方今,犹向时也。”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方今,犹言当时。”  ——《漢語大詞典》
圣人(聖人)shèng rén
(1).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孟子·滕文公下》:“ 尧 舜 既没,圣人之道衰。”《淮南子·俶真训》:“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 唐 韩愈 《原道》:“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出,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余始读《易》,至《繫辞传》,曰:大哉言乎!天地阴阳造化之賾,尽在是矣,非圣人孰能作之?” 毛泽东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有些人似乎以为,一进了共产党都是圣人,没有分歧,没有误会,不能分析。”
(2).专指 孔子 。《孟子·公孙丑上》:“ 子夏 、 子游 、 子张 ,皆有圣人之一体。”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六籍中独《诗》《书》《易象》与 鲁 《春秋》经圣人之手耳。” 明 李东阳 《诗话》:“ 荆楚 之音,圣人不録,实以要荒之故。”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 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而且不实行劳动。”
(3).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 仇兆鳌 注:“ 唐 人称天子皆曰圣人。”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及 宋 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叵奈 杨国忠 这廝好生无礼,在圣人前奏准,着我做 渔阳 节度使,明陞暗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侧闻宫中圣人又復减膳持斋,对天涕泣。”
(4).称皇后、皇太后。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 唐 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嬪妃为娘子。”《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 关礼 ﹞入见太皇太后而泣,问其故, 礼 对曰:‘圣人读书万卷,亦尝见有如此时而保无乱者乎?’”
(5).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涅槃经·圣行品七之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 西域 ﹞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 曇謨最 为东方圣人。” 隋 王通 《中说·周公》:“或问佛。子曰:‘圣人也。’” 元 耶律楚材 《〈楞严外解〉序》:“学至於佛,则无可学者,乃知佛即圣人,圣人非佛。” 明 唐寅 《释迦如来赞》:“西方有大圣人,不言而自信,不治而不乱,巍巍乎独出三界之外,名之为佛。”
(6).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晋书·艺术传·郭黁》:“百姓闻 黁 起兵,咸以圣人起事,事无不成,故相率从之如不及。”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二人相顾方笑,而 臻 适入,执其手曰:‘圣人矣。’”《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陇西 处士 王嘉 ,隐居 倒虎山 ,有异术,能知未然; 秦 人神之。 秦王 坚 、 后秦王 萇 及 慕容冲 皆遣使迎之。十一月, 嘉 入 长安 ,众闻之,以为 坚 有福,故圣人助之。”
(7).清酒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 达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辽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宋 杨万里 《和萧伯和春兴》:“圣人枉索方兄价,我与贤人也一中。”参见“ 中2圣人 ”。  ——《漢語大詞典》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2. 婚姻:~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亲 [ qìng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读轻声)。
    召 zhào/shào《國語辭典》

    召 [ zhào ]

    1. 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如:「召唤」、「召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召 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 招致、引来。如:「召祸」。《书经·微子》:「降监殷民,用乂雠敛,召敌雠不怠。」

    召 [ shào ]

    1. 国名。周畿内国,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岐山县西南。
    2. 姓。如汉代有召平。
    除 chú《國語辭典》

    除 [ chú ]

    1. 去掉。如:「铲除」、「扫除」、「为民除害」、「排除万难」。
    2. 免掉旧官职,任命新官职。《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三国演义·第一回》:「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
    3. 更易、更换。如:「除岁」、「爆竹一声除旧岁」。
    4. 整治、修治。《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5. 用一数把另一数分成若干等分。如:「六除以二等于三。」
    1. 台阶。《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唐·杜甫〈南邻〉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2. 数学上的运算方法之一。即除法。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
    1. 表示不计算在内。如:「除非」、「除了教书外,晚上他还在大学进修。」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获 ( 獲 穫 ) huò
    获 [ huò ]
    1. 打猎得到的禽兽:猎~。
    2. 得到,取得:~得。~奖。~悉。如~至宝。
    3. 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
    4. 能得到机会或空闲:不~面辞。
    5. 收割庄稼:收~。
    铨曹(銓曹)quán cáo
    (1).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 唐 包湑 《会昌解颐录·麴思明》:“銓曹往例,各合得一官,或荐他人亦得。”《宋史·岳云传》:“﹝ 岳云 ﹞功在第一, 飞 不言。逾年,銓曹辩之,始迁武翼郎。”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漫劳乌府臺前客,屈作銓曹部下人。”
    (2).借指主管选拔官员之长官。《明史·顾鼎臣传》:“兵部主事 马承学 恃 鼎臣 有联,自诡必得銓曹,臣故抑 承学 而用 崑 。”  ——《漢語大詞典》
    注名(註名)zhù míng
    谓记名于名册。《西游记》第五回:“话表 齐天大圣 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註名便了。”  ——《漢語大詞典》
    姓 xìng《國語辭典》

    姓 [ xìng ]

    1. 表示个人所属家族及区别家族系统的符号。如:「姓氏」、「贵姓」、「百家姓」。唐·杜甫〈哀王孙〉诗:「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元·睢景臣〈哨遍·社长排门告示套·尾〉:「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2. 姓。如汉代有姓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