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叔子以德,郭子仪以信。
万物皆有性,顺其性为大。顺之则无变,反之则有害。
禹之治河也,浚川而掘地。水行乎地中,其性安而遂。
因地为之防,犹恐不足制。故附之山足,使循山而行。
山不可必得,或原阜丘陵。水行乎两间,既固而既宁。
及将近下流,山远而地平。渠裂为二道,河分为九形。
虽暴不得怒,虽盛不得盈。所以顺而制,归之于沧溟。
后代蒙其业,历世六七十。凡千有馀年,而无所决溢。
国君与世主,岂皆尽有德。盖繇河未徙,一皆循禹迹。
河道既一徙,下涉乎战国。水行平地上,乃堤防堙塞。
其时两堤间,实容五十里。水既有游息,堤无所啮毁。
后世迫而坏,河役始烦促。伐尽魏国薪,下尽淇园竹。
群官皆负薪,天子自临督。其牲用白马,其璧用白玉。
歌辞剧辛酸,姑不至号哭。瓠子口虽塞,宣房宫虽筑。
其后复北决,分为屯氏河。遂不复堤塞,塞亦无如何。
两河既分流,害少而利多。久之屯氏绝,遂独任一渠。
凡再决再塞,用延世之徒。有天时人事,可图不可图。
有幸与不幸,数说不可诬。其后复大决,大坏其田庐。
灌三十一县,言事者纷如。将欲塞之耶,凡役百万夫。
费累百巨万,亦未知何如。如此是重困,是重民叹吁。
言事者不已,亦不复塞诸。李寻解光辈,其言不至迂。
遂任水所之,渠道自割除。当时募水工,无一人应书。
学虽有专攻,术亦有穷欤。诸所说河者,桓谭实主之。
但聚而为书,实无以处之。班孟坚作志,亦无所出取。
事有甚难者,虽知无所补。今之为河堤,与汉无甚殊。
远者无数里,近无百步馀。两堤束其势,如缚吞舟鱼。
适足激其怒,使之逃囚拘。又水性隐伏,有容而必居。
浸淫而灌注,日往而月徂。埽材有腐败,土壤有浮虚。
水进而不止,正如人病躯。病已在骨髓,医方治皮肤。
下不漏足胫,上突为背疽。或水如雷声,或埽如人喘。
或决如山倾,或去如席卷。如蛟龙引阵,如虎豹逃圈。
如地户开辟,如谁何生变。如神物主之,不可得而辨。
嗟乎有如此,堤防岂能禁。盖缘平地上,失水之本性。
而又无二渠,分九河所任。以九合为一,所以如此甚。
今之为邑居,多在古堤内。以诸埽准之,高于屋数倍。
以水面准之,亦高数尺外。诸埽正如城,而土有轻脆。
民正如鱼鳖,处破湟畎浍。被溺者常事,不溺者幸大。
又河水重浊,淀淤日以积。又夏秋霖雨,诸水凑以入。
故有必决势,不决者盖鲜。或决彼决此,或决近决远。
或决不可塞,或塞而复决。或决于旦暮,或决于岁月。
或新埽苟完,或旧埽溃裂。譬如千万钧,用一绳持挈。
必有时而败,必有处而绝。而自决大吴,凡害几郡县。
河既北浸边,诸塘皆受患。亡胡与逸马,熟为之隔限。
今虽甚盛时,亦防不虞变。所以议论者,复故道为便。
故道虽已高,可复亦可为。但恐既复后,其变不可知。
我兵学虽陋,公兵学虽奇。我说兵之难,公亦莫我违。
河事异于兵,其难堪嘘欷。智有不可及,力有不可施。
汲黯非不伟,所塞辄复隳。王遵无奈何,誓死而执圭。
若与唐衢说,号哭垂涕洟。未说穿故道,未说治故堤。
且说塞河口,所费不可推。诸所调发者,委积与山齐。
卷埽者如云,进埽者如飞。下埽名入川,其势忧流移。
上埽名争高,少动即势危。万人梯急赴,两大鼓急椎。
作号声号令,用转光指麾。其救护危急,争须臾毫釐。
又闻被灾郡,数路方荐饥。官私无畜聚,民力俱困疲。
朝廷谋已劳,两宫食不怡。生民仰首望,使者忘寝饥。
为之柰何乎,勿计速与迟。事虽有坚定,议论在所持。
如一身数疾,必以先后医。假如移所费,用以业贫民。
偿其所亡失,救其所苦辛。或贷其田租,或享其终身。
独孤有常饩,使同室相亲。露尸与暴骸,收敛归诸坟。
精选强明吏,处之使平均。乡官与胥徒,欺者以重论。
如此庶几乎,可无愁怨人。下酬更生望,上慰再造仁。
然而论议者,至今犹纷纷。或复其故道,或因其自然。
公如决于一,勿使众议牵。在己者有义,在命者以天。
而况行职分,而况本诚忱。圣朝无不察,知子之赤心。
嗟余何为者,草莽且贱微。与公本无素,一见即弗遗。
以伯兄处我,以古人相期。小设犹致说,大事宁无辞。
年且六十一,未作沟中尸。常恐公礼义,如投诸污泥。
岂欲为迂阔,不得已为诗。沥吾之肝胆,但恐同儿嬉。
又恐误公事,公千万慎思。如将从近功,即深图便宜。
如必谋久利,唯古人是希。是询而是度,是访而是咨。
或博物君子,或宿儒老师。或滨河野叟,或市井年耆。
或愚直夫妇,所言无蔽欺。或老胥退兵,耳闻而目窥。
或世为水学,可与讲是非。或博募水工,按地形高卑。
从便道穿渠,稍引河势披。海既为大壑,汴既分一支。
如关窍疏通,脏腑病可治。此说如何哉,但恐出于狂。
如何完障塞,如何复诸塘。观变而待时,亦恐谋不臧。
为复有说者,且须严边防。如魏尚守边,见称于冯唐。
如祭彤久任,使匈奴伏藏。以车制冲突,如卫青武刚。
多置强弩手,如李广大黄。选募如马隆,练卒如高王。
如汉置奔命,使我军势张。短兵斫马胫,冲车乱其行。
赏不以首级,所以严部分。大陷刀如墙,可以坚吾阵。
羊叔子以德,郭子仪以信。光弼战河阳,挥旗令直进。
其时诸军势,如决水千仞。杨素不用车,可汗下马拜。
仅以其身免,号哭而大败。将帅在方略,胜却百万兵。
安边在良将,胜却筑长城。愿子治水功,有以酬明时。
便领铁林兵,尽衣犀牛皮。连营环绣帽,大纛随牙旗。
分金赐勇敢,藏书付偏裨。先声义信远,下令霜风驰。
出塞有丰草,近关无马蹄。穹庐大漠外,别部黑山西。
伐谋为上策,何用长缨羁。本朝正明盛,以德服外夷。
使来不受献,南越回山梯。西闭玉门关,东却高句丽。
四夷无一事,各安巢穴栖。名将更无功,优诏勒鼎彝。
师旋作鼓吹,军容除虎貔。银珰致郊劳,翰林严锁扉。
除书纸用麻,省吏身著绯。公方有所念,山足江之湄。
无心入黄阁,有表辞赤墀。乞得老来身,浩歌还会稽。
白云与绿波,无所不可之。春风桃花坞,秋色黄菊篱。
茶篮与酒榼,壶矢兼琴棋。烹鸡炊黍饭,可倩庞公妻。
岂无会稽老,雪夜同泛溪。亦有二三子,棹歌相追随。
散尽橐中金,留得身上衣。有宅是官借,无田可扶犁。
闲吟题寺观,长啸入云霓。公得我诗后,一梦须先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羊 [ yáng ]
名- 哺乳纲牛科部分动物的泛称。皮、毛、角、骨可供使用,肉、乳可食用。有绵羊、山羊、羚羊等。
- 姓。如汉代有羊续。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羊 [ xiáng ]
形- 吉利、吉祥。如:「吉羊如意」。通「祥」。
叔 [ shú ]
名- 稱謂:➊ 用以稱父親的弟弟。如:「叔父」、「叔侄」。➋ 用以稱丈夫的弟弟。如:「小叔」。➌ 用以稱父親平輩朋友中年紀小於父親的人。如:「王叔叔」。
- 姓。如漢代有叔壽。
- 兄弟中排行第三的。《儀禮·士冠禮》:「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
- 衰微、衰末。參見「叔世」、「叔季」等條。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德 [ dé ]
名- 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 品行、作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恩泽、恩惠。《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 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离心离德」。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称。
- 姓。如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简姓德。
- 感激、感恩。《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 好的、善的。如:「德政」、「德誉」。《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郭 [ guō ]
名- 城墙外再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三国演义·第二回》:「适督邮行部至县,玄德出郭迎接。」
- 物体的外部。《宋书·卷七五·颜竣传》:「元嘉中铸四铢钱,轮郭形制,与五铢同。」通「廓」。
- 姓。如唐代有郭子仪。
-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 礼物:贺~。谢~。
-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 姓。
信 [ xìn ]
名- 誠實不欺。如:「講信修睦」。《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書札、書簡。如:「書信」、「平信」、「掛號信」。
- 消息、音訊。如:「音信」、「凶信」、「口信」。
- 使者、送信件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 符契、憑證。如:「印信」。《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
- 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 聽從、不懷疑。如:「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 敬仰、崇奉。如:「信奉」、「信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 知曉、知道。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 連宿兩晚。如:「信宿」。《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晉·杜預·注:「信,再宿也。」
- 確實、的確、果真。《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 隨意、任憑。如:「信口開河」、「信手拈來」。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信 [ shēn ]
動- 伸直、舒展。《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通「伸」。
- 陳述表白。《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通「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