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慇勤为我出新诗,金石因声泉涌思。

汪藻宋代〕《次韵贾仲远还浮溪猥藁之什

我家浮溪溪水头,一褐一裘聊玩世。谁教去踏晓鼓朝,也学儿童攻偶俪。

忆身曾是掖垣客,岁晚犹期乐天似。两年漂泊万里馀,老矣始于鱼得计。

欣逢贾傅古湘口,城郭虽非人物是。连台拗倒时一醉,醉后还为五禽戏。

慇勤为我出新诗,金石因声泉涌思。年来处处饱葵苋,染鼎忽惊尝异味。

荷花开已三四红,有酒无过行乐耳。与公同嚼三百杯,莫负便便五经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为我出新金石因声泉涌

慇 yīn《國語辭典》

慇 [ yīn ]

  1. 伤痛。《说文解字·心部》:「慇,痛也。」晋·江淹〈伤爱子赋〉:「屑丹泣于下壤,傃慇忧于上旻。」
  1. 情意周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尝衔杯酒接慇懃之余懽。」
勤 qín《國語辭典》

勤 [ qín ]

  1. 使担负徭役、使劳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国语·周语下》:「勤百姓以为己名,其殃大矣。」
  2. 努力从事。《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3. 帮助化解危难。《国语·晋语二》:「秦人勤我矣。」《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
  1. 尽心尽力的做。如:「勤耕」、「勤读」。
  2. 经常、常常。如:「勤换洗」、「她洗澡洗得很勤。」唐·白居易〈送杨八给事赴常州〉诗:「须勤念黎庶,莫苦忆交亲。」
  1. 劳苦的事。《燕丹子·卷下》:「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晋·陶渊明〈咏三良诗〉:「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2. 职务、工作。如:「内勤」、「值勤」、「地勤」。
  3. 姓。如唐代有勤曾。
  1. 诚恳、周到。如:「殷勤」。
为我(爲我)wèi wǒ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漢語大詞典》
出新 chū xīn
文学艺术上指旧有的事物得到新发展。例如:写反面人物,如何才能出新,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漢語大詞典》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金石 jīn shí
(1).金和美石之属。《大戴礼记·劝学》:“故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马,百姓藏布帛。”
(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荀子·劝学》:“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后汉书·独行传序》:“或志刚金石,而剋扞於强御。” 宋 杨万里 《程泰之尚书龙学挽词》:“相逢便金石,一别几春秋。” 清 梁章钜 《退庵笔记·摄生》:“若常令少小之緼袍,不至於甚厚,则必咸保金石,而寿比南山矣。”
(3).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於竹帛,鏤於金石,琢於槃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孙诒让 间诂:“《吕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绩铭乎金石,著于槃盂。’ 高 注云:‘金,鐘鼎也;石,丰碑也。’”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既还奏,羣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扬厉无前之伟绩,可以勒之金石,垂於无穷。”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始东巡郡县,羣臣乃相与诵其功德,刻于金石,以垂后世。”
(4).常用以比喻不朽。 汉 陆贾 《新语·至德》:“而欲建金石之功,终传不絶之世,岂不难哉!”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5).指钟磬一类乐器。《国语·楚语上》:“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韦昭 注:“金,钟也;石,磬也。”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唐 司空图 《连珠》:“金石之悬已扣,孰谓识微;风云之候未形,罕知能制。”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诗至于动天地……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筦絃金石造歌以被之。”
(6).指钟磬发出的乐声。 唐 张乔 《宴边将》诗:“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颯动江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7).常用以比喻诗文音调铿锵,文辞优美。 南朝 梁 沈约 《怀旧诗·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峯振奇响。调与金石偕,思逐风云上。” 唐 韩愈 《荆州唱和诗序》:“鏗鏘发金石,幽眇感鬼神。”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有四炼》:“谐会五音,清便宛转,宫商迭奏,金石相宣。” 清 郑燮 《题程羽宸黄山诗卷》诗:“赋诗数十篇,才思何阔朗。刻画宠金石,鏗鏘叶平上。”
(8).指古代用金属、石头制成的兵器。《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郑玄 注:“用金石者,作枪雷椎椁之属。”
(9).指古代丹药。《旧唐书·裴潾传》:“况金石皆含酷烈热毒之性……臣愿所有金石,鍊药人及所荐之人皆先服一年,以考其真伪,则自然明验矣。” 明 李贽 《藏书·因时大臣·谢安》:“譬如人有虚怯之症……不遽试以金石之药,攻劫之剂。”  ——《漢語大詞典》
因声(因聲)yīn shēng
犹言寄语。指托人带话。 唐 杜甫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因声置驛外,为觅酒家壚。” 仇兆鳌 注:“因声,犹云寄语。”  ——《漢語大詞典》
泉涌(泉湧)quán yǒng
亦作“ 泉涌 ”。
(1).泉水喷涌。比喻事物源源不断,滔滔不绝。 晋 陆云 《南征赋》:“雄声泉涌,逸气风亮。”《旧唐书·郑畋传》:“﹝ 大中 ﹞十年,王师讨 徐 方,禁庭书詔旁午, 畋 洒瀚泉涌,动无滞思,言皆破的,同僚阁笔推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粉饰多词,妙绪泉涌。”
(2).形容液体大量涌出。 王西彦 《刀俎上》:“媳妇一边这样斗胆地分辩着,一边就拉起衣襟,揩着泉涌而出的眼泪。”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