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忠义人,俗口诮曰伧。
三岁识四声,七岁能文章。十三冠童军,英声震文场。
平生性沉郁,雅不乐襮彰。宅躬已高洁,治事尤精详。
奋起佐义师,大节何慨慷。先忧后乐志未遂,眼看海化田栽桑。
眇眇一秀才,诏令侨海阳。芦中之人信穷士,国仇家愤何能忘?
吃箫不为吴市乞,卜邻石户同农忙。山中千树桐,泽中千足羊。
无聊聊读货殖传,更用陶朱公策施之商。人生患难思骨肉,况乃兄弟非寻常。
少为失母雏,出入相扶将。以父为之师,读书同一堂。
双峰之山何峨峨!大甲之水何汤汤!瑞莲王子池、古柏大部庄,何须风雨夕,始复思联床。
此情此境曾几日,君年且壮予且强。渡江忠义人,俗口诮曰伧。
方同筹划宇宙分内事,将飞敛翼聊徜徉。三豕渡河岁云暮,送君韩江江上风帆张。
谁知此别遂永诀?至今每过泪洒江亭旁。春风吹客忽出海,岂复再觅扶馀王?
临行不得一握手,心有万绪谁度量。三书海外竟绝笔,语语真挚尤心伤。
忧患焚和抑何亟?满腔热血冰难凉。丈夫死牖下,恨不为国殇。
是时乾坤正翻覆,目不忍视能无盲?飘然撒手不姑待,南溟有客方归航。
闻丧复闻乱,百感增茫茫。谁为赋大招?返魂终无香。
魂来夜黑晓得耗,信知梦寐非荒唐。登坟一哭千古恸,空山转眼今几霜。
渡台船针指辰巽,山中坟向如其方。化为黄鹄有羽翼,东南飞定还吾乡。
黄鹄能言反乎复,天荒地老此恨终须偿。安能浪信人言已成佛,幻视世界无兴亡。
佛言我相即非相,此图何乃神飏飏!每见此图在,不信其人亡。
其才未展肆,其貌非老苍。丰其智慧啬其寿,生才何意吾直疑彼苍。
神龟不可呼,安得叩九阊。吾家世忠孝,卜者言将昌。
不于其身于其子,丹山已见双凤皇。益之一凤雏,三凤方翱翔。
视此图中人,前辉而后光。题图者谁?为乃兄义师故帅虞曹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渡江
后汉书宋均传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到下记属县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分类字锦》
忠义(忠義)zhōng yì
(1).忠贞义烈。《后汉书·桓典传》:“ 献帝 即位,三公奏 典 前与 何进 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 唐 崔融 《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老残游记》第二回:“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凡人存着好心的,有天良的,老实的,讲究忠义的,都是傻子吧?”
(2).指忠臣义士。《后汉书·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 明 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 ——《漢語大詞典》
(2).指忠臣义士。《后汉书·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 明 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俗 sú《國語辭典》
俗 [ sú ]
名- 群众的风尚习惯。如:「礼俗」、「陋俗」、「入境随俗」、「移风易俗」。《礼记·曲礼上》:「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世人、一般人。汉·杨恽〈报孙会宗书〉:「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三国志·卷五七·吴书·虞翻传》:「性不协俗,多见谤毁。」
- 尘世、世间。如:「还俗」。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自幼舍俗出家,在白马寺中修行。」
- 粗鄙的。如:「粗俗」、「鄙俗」。三国蜀·诸葛亮〈表废廖立〉:「国家不任贤而任俗吏。」
- 平凡的、平庸的。如:「俗士」、「俗人」。唐·白居易〈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诗:「欲期明日东邻醉,变作腾腾一俗夫。」
- 大众化的、浅近的。如:「俗语」、「俗谚」、「俗文学」、「通俗小说」。
口 kǒu《國語辭典》
口 [ kǒu ]
名- 人或动物饮食、发声的器官。如:「张口」、「闭口」、「守口如瓶」。《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也称为「嘴」。
- 器物纳入取出的地方。如:「枪口」、「瓶口」。汉·王充《论衡·道虚》:「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覆盖其口。」
- 内外相通的出入处。如:「港口」、「门口」、「巷口」、「海口」。
- 关隘。常用于地名。如:「张家口」、「喜峰口」、「古北口」。
- 兵器或工具上的锋刃。如:「刀口」、「剑口」。
- 破裂的地方。如:「伤口」、「裂口」、「缺口」。
- 量词:➊ 计算人数的单位。如:「一家八口」。➋ 计算牲畜数量的单位。相当于「只」、「头」。如:「三口猪」。➌ 计算器物数量的单位。如:「两口锅子」、「一口钢刀」、「一口枯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诮 ( 誚 ) qiào
诮 [ qiào ]
- ◎ 责备:~让。讥~。~呵。
曰 yuē《國語辭典》
曰 [ yuē ]
动- 说。用于文言文。《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梁惠王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
- 称为、叫做。用于文言文。《书经·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 用于句首或句中,无义。《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曰归,我心西悲。」《文选·张衡·东京赋》:「曰止曰时,昭明有融。」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伧 ( 傖 ) cāng/chen
伧 [ cāng ]
- ◎ 古代讥人粗俗,鄙贱:~俗,~荒。~夫。
- ◎ 〔寒~〕见“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