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用人论理见宸衷,赏罚刑威合至公。

杨皇后宋代〕《宫词

用人论理见宸衷,赏罚刑威合至公。
天下监司二千右,姓名都在御屏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用人论理宸衷赏罚刑威至公

用人 yòng rén
(1).任用人才;使用人员。《淮南子·说林训》:“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则弗得,数之则弗中,正在疏数之间。”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怀州 刺史闕,请用人。”《文献通考·田赋二》:“古之时用人,称其官则久而不徙,或终其身及其子孙。” 明 张居正 《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用人、行政,无一不当乎人心。”《说岳全传》第十三回:“今 岳飞 之才,不弱于 韩信 ;况国家用人之际,岂可失此栋梁?”
(2).使用的人。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夫铸伪金钱以有法,而钱之善恶无增损於故。择钱则物稽滞,而用人尤被其苦。” 王利器 校注引 黄侃 曰:“‘用人’当作‘用者’解。”
(3).犹言使用民众。《国语·越语下》:“后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艺,往从其所。”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下》:“用人无艺者,人犹众也,言用众之道无常也。”
(4).古谓杀人以祭。《左传·昭公十年》:“秋七月, 平子 伐 莒 ,取 郠 。献俘,始用人於 亳社 。” 杜预 注:“以人祭 殷社 。”
(5).佣工;仆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又交代用人,从此叫那土老儿叫做老爷,叫自己做太太。” 沙汀 《丁跛公》:“他是乡约的内弟……他在这屋里算是一个跑腿的用人。”
(6).特指奶妈。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是 曾 家多年的用人,大奶奶的丈夫就吃她的乳水哺养大的。”  ——《漢語大詞典》
论理(論理)lùn lǐ
(1).议论道理。《史记·李斯列传》:“諫説论理之臣閒於侧,则流漫之志詘矣。”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商榷指义者,谓之论理。” 明 陆垹 《篑斋杂著·太极存疑》:“先儒 朱子 ,反覆辨解,虽其所以论理者则是,然恐非太极本旨。”
(2).争论是非。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依 顾顺 要同他论理,问他为什么不培植自己的树?”《花城》1981年第2期(增刊):“ 丹丹 不肯罢休,去夺桐籽灯,再要论理。”
(3).按照道理。《红楼梦》第七回:“论理,我该亲自来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前几天 江都县 出了缺,论理就应该即刻委人。”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四:“你们两个人‘合作’,论理应该比独个儿写要好得多。”
(4).理论。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这种矛盾的论理,非我辈所能信服,亦非我辈所能实行。”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好高超的论理!’我在心里叫着。”
(5).逻辑。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一曰论理,logic思想之缺乏也。凡在学界,有学必有问,有思必有辩。论理者,讲学家之剑胄也。故 印度 有因明之教。” 廖仲恺 《各派社会主义与中国序》:“由理论上说来,各有颠扑不磨的精义,始终一贯的论理,甲论乙驳,所谓牛头不对马嘴,自然不成说话。”
伦理道德。论,通“ 伦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沈聿》:“二吏曰:‘郎建牛坊,平夷十古塚,大破论理,候郎对辩。’”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七章:“先生之哲学,博爱派哲学也;先生之论理,以‘仁’字为唯一之宗旨。”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宸衷 chén zhōng
(1).帝王的心意。 南朝 梁 沈约 《瑞石像铭》:“泛彼辽碣,瑞我国东,有符皇德,乃眷宸衷,就言鷲室,栖诚梵宫。”《旧唐书·杨发传》:“礼之疑者,决在宸衷。”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此其心皆体国,而所见各殊,惟折以宸衷,则众论一矣。”
(2).偶沿用于称国家最高领导。《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下》:“伏愿我大总统、总理宸衷之断,即颁明令斥免 曹 章 等。”  ——《漢語大詞典》
赏罚(賞罰,賞罸)shǎng fá
亦作“ 赏罸 ”。奖赏和惩罚。《书·康王之诰》:“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后人休。”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赏罸悬於天道,吉凶灼乎鬼神。”《辽史·食货志下》:“﹝ 太祖 ﹞於是抚诸部,明赏罚,不妄征讨。” 郭小川 《长江组歌》:“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有严明的赏罚。”  ——《漢語大詞典》
刑威 xíng wēi
(1).谓严历执法,使民畏慑。《荀子·议兵》:“刑威者强,刑侮者弱。” 王先谦 集解:“刑当罪使民可畏则强。”
(2).刑罚。《后汉书·应劭传》:“凡爵列、官秩、赏庆、刑威,皆以类相从,使当其实也。” 孙中山 《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近世各国刑罚,对於罪人,或夺其自由,或絶其生命,从未有滥加刑威,虐及身体,如体罚之甚者。”  ——《漢語大詞典》
合 hé/gě《國語辭典》

合 [ hé ]

  1. 關閉、合攏。如:「他笑得合不上嘴。」《說文解字·亼部》:「合,合口也。」《戰國策·燕策二》:「蚌合而拑其喙。」
  2. 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3. 交媾、交配。如:「交合」。《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4. 比對、對照。《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5. 相符、不違背。如:「合法」、「合身」、「合格」、「合意」。
  6. 調和、配製。《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
  7. 交戰、交鋒。《左傳·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貫余手。」漢·王充《論衡·福虛》:「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
  8. 折算。如:「一公斤合二點二磅。」
  1. 配偶。如:「天作之合」。
  2. 盛放物品的器皿。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通「盒」。
  3. 量詞。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鬥經三合,不見輸贏。」
  4. 姓。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
  1. 全部的、整個的。如:「合族」、「合家歡」。
  2. 和諧、融洽。如:「百年好合」。《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 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2. 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合 [ gě ]

  1.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也稱為「公合」。
至公 zhì gōng
(1).最公正;极公正。《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 郼 如 夏 ,此之谓至公。”《后汉书·荀彧传》:“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
(2).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 唐 刘虚白 《献主文》诗:“不知岁月能多少,又著麻衣待至公。” 宋 欧阳修 《与吴正献公书》:“某向以孤危之迹,当羣论汹涌之时,犹赖至公遏以清议,保全至此,恩德可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