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犁春雨趁农耕,歌咏康衢了此生。

袁甫宋代〕《耕乐诗四首

一犁春雨趁农耕,歌咏康衢了此生。
若有可忧方有乐,本无亏处亦无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犁春雨农耕歌咏康衢此生

一犁(一犁)
宋 赵抃 村居 雨泥双燕下,烟垄一犁耕。
宋 苏轼 东坡八首,并叙 其三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宋 苏轼 次韵张昌言给事省宿 待向嵩阳求水竹,一犁烟雨伴公归。
宋 徐积 和张文潜晚春 其三 恰得一犁雨,田事正火急。
宋 杨万里 和仲良春晚即事五首 其四 一犁关五秉,百箔候三眠。
金 李俊民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四 雨 一犁虽美满,犹恨不当春。
金 李俊民 雨后 春空霭霭暮云低,飞过山前雨一犁。
金 冯辰 雨后 东风花外锦鸠啼,唤起西山雨一犁。
元 周权 赠别 书灯双鬓雪,野饭一犁云。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一百首 其九十九 不识江南有阡陌,一犁烟雨自黄昏。
元 刘因 鹊桥仙 喜雨 野人得饱更无求,看满意一犁春雨。  ——《骈字类编》
春雨 chūn yǔ
(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漢語大詞典》
趁 chèn《國語辭典》

趁 [ chèn ]

  1. 追逐。《梁书·卷九·曹景宗传》:「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獐鹿,每众骑趁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水浒传·第四三回》:「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著那血迹寻将去。」
  2. 找寻。《水浒传·第七三回》:「胡乱趁些晚饭吃,借宿一夜,明日早行。」明·汤显祖《南柯记·第十出》:「好笑,好笑,没烦恼趁烦恼。」
  3. 利用。如:「趁虚而入」。唐·白居易〈早发楚城驿〉诗:「月乘残夜出,人趁早凉行。」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官事未易了〉词:「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
  4. 追随、跟随。唐·白居易〈初到洛下闲游〉诗:「趁伴入朝应老丑,寻春放醉尚粗豪。」
  5. 赶、及时以赴。宋·陆游〈杂感〉诗一○首之七:「山人那信宦途艰,强著期衣趁晓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农耕(農耕)nóng gēng
谓耕种土地。《管子·乘马》:“正月,令农始作,服於公田农耕,及雪释,耕始焉。” 晋 陶潜 《桃花源诗》:“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一:“《礼记》《吕氏月令》:季冬出土牛,示农耕早晚。”  ——《漢語大詞典》
歌咏(歌詠)gē yǒng
亦作“ 歌咏 ”。
(1).歌唱;吟咏。《史记·宋微子世家》:“ 箕子 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唐 赵嘏 《送滕迈郎中赴睦州》诗:“想到钓臺逢竹马,只应歌咏伴猿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余观三百五篇,如桃、李、芍药、棠棣、兰之类,无不歌咏。”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声音繁变,寖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 茅盾 《这时代的诗歌》:“最近出现了不少的歌咏这大时代的诗歌。”
(2).谓以诗歌颂扬。《汉书·刘向传》:“ 周公 思慕,歌咏 文王 文德。” 唐 黄滔 《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贵臣歌咏日,皆作白麟看。” 宋 苏轼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 杭 扬 二州,各得百道,吏民鼓舞,歌咏圣泽。” 蒋光慈 《劳动的武士》:“你是拥护自由公道的天使,你永值得诗人的歌咏和赞美!”
(3).指诗歌。 唐 皮日休 《襄州春游》诗:“等门遇事成歌咏,取次衝筵隐姓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夫自 周 衰,採诗之官废, 汉 魏 之世,歌咏杂兴。”  ——《漢語大詞典》
康衢 kāng qú
(1).四通八达的大路。《列子·仲尼》:“ 尧 乃微服游於康衢。”《晋书·潘岳传》:“动容发音,而观者莫不抃舞乎康衢,謳吟乎圣世。” 唐 元稹 《哀病骢》诗:“曾听禁漏惊衙鼓,惯踏康衢怕小桥。”
(2).喻指显要的地位。犹言要路。 清 侯方域 《赠彭子序》:“以视 马周 、 张齐贤 ,起身布衣,应运倏忽,岂不附景命,陟康衢,磊落光明,居然以得位行志大丈夫哉!”
(3).称颂盛世之歌。 清 赵翼 《儿辈劝以拙集付梓》诗:“敢追 汉 殿凌云赋,聊附康衢击壤吟。”参见“ 康衢謡 ”。
(4).喻指贤才未遇时所唱之歌。  ——《漢語大詞典》
了 liǎo/le《國語辭典》

了 [ liǎo ]

  1. 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2. 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1. 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2. 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1.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了 [ le ]

  1.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2.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此生 cǐ shēng
这辈子。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裡,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