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始知河豚与江柱,诗人取譬聊滑稽。

袁燮宋代〕《和李左藏荔支

姑射山中冰雪姿,凛然标格欺寒威。
一经蒙庄品题后,使人起敬如宾尸。
仙风道骨今何有,韶颜丰颊夸绝奇。
闽中有美信姝丽,衣被五色光参差。
荧粕已讶色夺目,柔滑更喜香浮肌。
天工著意破炎毒,故遣佳实生繁滋。
旨哉悦口众所嗜,岂闻来去分招麾。
其他所产亦有取,游女敢自同宫妃。
我家甬东萃闽舶。胜事屡入骚人辞。
有时根拔信宿至,负枝露叶殊未衰。
杂然红绿间陈紫,图牒所在生致之。
始知河豚与江柱,诗人取譬聊滑稽。
宾朋恣食水晶颗,残膏賸馥沾群儿。
年来吏役困奔走,此志不展常低垂。
轻红酽白不易得,西风每起莼鲈思。
忽蒙杰句警偷懦,一先尘虑忘渴饥。
此中滋味甚不薄,吾曹哜嚅当及时。
挥毫咏物聊复尔,相待莫负平生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河豚江柱诗人取譬滑稽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河豚 hé tún
亦作“ 河魨 ”。 鱼名。体圆筒形,口小,牙愈合成牙板。背部黑绿色,腹部白色,鳍紫红色。肉味鲜美,肝脏、生殖腺及血液有剧毒,经处理后可食用。我国沿海和某些内河有出产。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蔞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元 王逢 《江边竹枝词》:“如刀江鱭白盈尺,不独河魨天下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食品有名》:“水之咸淡相交处产河豚。河豚,鱼类也,无鳞颊,常怒气满腹,形殊弗雅,然味极佳,煮治不精,则能杀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之一》:“岁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江柱 jiāng zhù
江珧柱的简称。 宋 苏轼 《和蒋夔寄茶》:“金虀玉膾饭炊雪,海螯江柱初脱泉。”参见“ 江珧柱 ”。  ——《漢語大詞典》
诗人(詩人)shī rén
(1).指《诗经》的作者。《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託志乎素餐。”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范鲁公 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
(2).写诗的作家。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唐 白居易 《马上作》诗:“ 吴中 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明 黄淳耀 《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 陶徵士 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 摩詰 、 昌黎 、 梦得 、 圣俞 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 孙犁 《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漢語大詞典》
取譬 qǔ pì
打比方;寻取比喻。《诗·大雅·抑》:“取譬不远,昊天不忒。”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唐 韩子 言医师之用药,匠氏之用木,有如相之用人。其取譬可谓亲且切矣。” 何其芳 《扇上的烟云》:“有时我真慨叹着取譬之难。”  ——《漢語大詞典》
聊 liáo《國語辭典》

聊 [ liáo ]

  1. 乐事、兴趣。《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汉·王延寿·注:「聊,乐也。」
  2. 姓。如汉代有聊仓。
  1. 藉、依赖。如:「民不聊生」。《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 闲谈。如:「聊天」、「闲聊」。
  1. 姑且、暂且。如:「聊备一格」、「聊表寸心」。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三五:「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滑稽 huá jī
(1).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上海 、 杭州 、 苏州 等地,诙谐生动,同北方相声相近。
(2).形容圆转顺俗的态度。《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王逸 注:“转随俗已。” 汉 扬雄 《法言·渊骞》:“饱食安坐,以仕易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其滑稽之雄乎!”《魏书·崔玄伯传》:“宽性滑稽,诱接豪右,宿盗魁帅,与相结交,倾衿待遇,不逆微细。”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二:“故独超然不涉乎人道之患,其滑稽自全,夫熟得而测之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刘文清》:“及入相后,适当 和相 专权,公以滑稽自容,初无所建白。”
(3).谓能言善辩,言辞流利。后指言语、动作或事态令人发笑。《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髡 者, 齐 之赘壻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司马贞 索隐:“按:滑,乱也;稽,同也。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説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 中立 性滑稽,尝与同列观南御园所畜狮子,主者云县官日破肉五觔以饲之。同列戏曰:‘吾儕反不及此狮子耶?’ 中立 曰:‘然。吾辈官皆员外郎(借声为‘园外狼’)也,敢望园中狮子乎!’众皆大笑。”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傻敦敦的,可眼神里又藏着敏捷;言谈举止来得滑稽可笑,却给人的感觉又像那样忠诚可靠。”
(4).古代的流酒器。类似后代的酒过龙。 汉 扬雄 《酒箴》:“鴟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復借酤。”《太平御览》卷六七一引 北魏 崔浩 《汉记音义》:“滑稽,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若今之阳燧樽。” 清 曹寅 《和静夫谢送惠山酒》:“滑稽腹大原无论,画榼仍留待晚春。”《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这滑稽是件东西,就是掣酒的那个酒掣子,俗名叫‘过山龙’,又叫‘倒流儿’。因这件东西从那头儿把酒掣出来,绕个湾儿注到这头儿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