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切时务,玉音屡褒扬。
符竹剖千里,休戚系一方。
田里息愁叹,民安由吏良。
方今重兹选,俾近天子光。
临遣重丁宁,考察何精详。
吾兄富才业,敏锐锋莫当。
论事切时务,玉音屡褒扬。
都梁虽远郡,于今为边防。
帝曰惟汝谐,专城赖纪纲。
吾兄勤布宣,德意达穷乡。
朝夕念此民,启处几不遑。
世方急催科,下令严秋霜。
罢癃因鞭笞,男女失耕桑。
财货岂不足,众弊实蠹伤。
但能澄其源,府库有余藏。
无告深可悯,盻盻将流亡。
根本不护惜,忍以斤斧戕。
吾兄独反是,属邑赖小康。
愿言坚此志,益使仁风翔。
此邦介荆蛮,其俗气禀刚。
宜以宽治之,驯扰狡与强。
用法人固畏,中心要易忘。
十步有茂草,多士咏思皇。
况有贤师儒,德年侔珪璋。
薰陶亦既亦既久,济济观趋跄。
儒风果大振,邹鲁相颉颃。
为政有先务,本固末乃昌。
规模欲传后,计虑宜深长。
天下久无事,武备弛不张。
干戈朽且钝,卒伍骄而狂。
教飞不可缓,常若赴敌场。
军阵日修明,奸宄敢陆梁。
塞下忧空虚,积粟乃金汤。
郡事无不宜,休誉寝以彰。
吾君不忘远,大明烛无疆。
承宣有如此,促召归周行。
嗟予寡所合,幽居空激昂。
每怀济川志,自愧非艅艎。
吾兄舍我去,矫首遥相望。
我怀不能已,作诗述肺肠。
微尘裨高山,可笑不自量。
相期配古人,岂徒出寻常。
努力进此道,千古垂芬芳。
罔俾循吏传,专美龚与黄。
田里息愁叹,民安由吏良。
方今重兹选,俾近天子光。
临遣重丁宁,考察何精详。
吾兄富才业,敏锐锋莫当。
论事切时务,玉音屡褒扬。
都梁虽远郡,于今为边防。
帝曰惟汝谐,专城赖纪纲。
吾兄勤布宣,德意达穷乡。
朝夕念此民,启处几不遑。
世方急催科,下令严秋霜。
罢癃因鞭笞,男女失耕桑。
财货岂不足,众弊实蠹伤。
但能澄其源,府库有余藏。
无告深可悯,盻盻将流亡。
根本不护惜,忍以斤斧戕。
吾兄独反是,属邑赖小康。
愿言坚此志,益使仁风翔。
此邦介荆蛮,其俗气禀刚。
宜以宽治之,驯扰狡与强。
用法人固畏,中心要易忘。
十步有茂草,多士咏思皇。
况有贤师儒,德年侔珪璋。
薰陶亦既亦既久,济济观趋跄。
儒风果大振,邹鲁相颉颃。
为政有先务,本固末乃昌。
规模欲传后,计虑宜深长。
天下久无事,武备弛不张。
干戈朽且钝,卒伍骄而狂。
教飞不可缓,常若赴敌场。
军阵日修明,奸宄敢陆梁。
塞下忧空虚,积粟乃金汤。
郡事无不宜,休誉寝以彰。
吾君不忘远,大明烛无疆。
承宣有如此,促召归周行。
嗟予寡所合,幽居空激昂。
每怀济川志,自愧非艅艎。
吾兄舍我去,矫首遥相望。
我怀不能已,作诗述肺肠。
微尘裨高山,可笑不自量。
相期配古人,岂徒出寻常。
努力进此道,千古垂芬芳。
罔俾循吏传,专美龚与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 看待:一概而~。
-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 按照:~件。~资排辈。
- 姓。
- 古同“伦”,条理。
-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 古同“抡”,挑选。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切 qiē/qiè《國語辭典》
切 [ qiè ]
动- 咬、咬紧。如:「咬牙切齿」。《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 贴近。如:「切身之痛」、「不切实际」。《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切。」
- 按脉。如:「望、闻、问、切」。《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 密合。如:「贴切」、「亲切」。《晋书·卷五六·江统传》:「申论陆云兄弟,辞甚切至。」
- 急迫、急促。如:「返乡心切」、「杜鹃声切」。《文选·李密·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 所有的。参见「[[一切]]」条。
- 一定、千万。如:「切记」。《老残游记·第一回》:「诸位切不可乱动。」
- 要点。《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 古代拼音法。将两字拼读成一字的声音。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如「端,都官切。」都取ㄉ音,官取ㄨㄢ韵,合读为「ㄉㄨㄢ」。参见「[[反切]]」条。
切 [ qiē ]
动- 用刀把东西割断、分开成几部分。如:「切菜」、「切断」、「切割」、「切水果」。
- 向批发商批购货物。如:「切货」。
- 电讯传播中,截断目前通讯,将第三消息插入。如:「将镜头切进来。」
- 篮球赛中闪身进攻对方篮下。如:「空手切入」、「单刀切入」。
- 一种球技。利用球拍做下切动作,使之旋转。用于网球、乒乓球等。
- 几何学上指直线与弧线或两弧线相接于一点。如:「两圆相切」。
时务(時務)shí wù
(1).按时应做的事情。多指农事。《国语·楚语上》:“民不废时务,官不易朝常。”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二:“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中国歌谣资料·丰年歌》:“习习晨风动,澍雨润禾苗。我后恤时务,我民以优饶。”
(2).当世大事。《汉书·昭帝纪赞》:“ 光 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 元秀才 既到京,屡陈时务,深符上旨。”《花月痕》第四六回:“﹝朝廷﹞詔中外文武及军民人等,直言时务。”
(3).时势。《汉书·朱博传》:“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时务。”《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二郎神 ﹞不达时务,到那日晚间,依然又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二回:“你也应该识点时务!”
(4).时世。 元 庾天锡 《雁儿落过得胜令》曲:“荒荒时务艰,急急光阴换。”
(5).时节;时候。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冬至来一百五日,正是那寒食时务。”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 ——《漢語大詞典》
(2).当世大事。《汉书·昭帝纪赞》:“ 光 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 元秀才 既到京,屡陈时务,深符上旨。”《花月痕》第四六回:“﹝朝廷﹞詔中外文武及军民人等,直言时务。”
(3).时势。《汉书·朱博传》:“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时务。”《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二郎神 ﹞不达时务,到那日晚间,依然又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二回:“你也应该识点时务!”
(4).时世。 元 庾天锡 《雁儿落过得胜令》曲:“荒荒时务艰,急急光阴换。”
(5).时节;时候。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冬至来一百五日,正是那寒食时务。”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 ——《漢語大詞典》
玉音 yù yīn
(1).尊称帝王的言语。《尚书大传》卷四:“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宋 苏森 《〈栾城集〉后序》:“ 孝宗皇帝 玉音问曰:‘ 子由 之文平淡而深造於理,《欒城集》天下无善本,朕欲刊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癸未,﹝上﹞临雍讲学,玉音朗朗。”
(2).对别人言辞的敬称。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唐 元稹 《酬孝甫见赠》诗之十:“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 宋 杨亿 《送刘秀州》诗:“骑置迢迢阻玉音,左鱼江海遂初心。”
(3).清越优雅的声音。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七:“灵凤抚云舞,神鸞调玉音。” 唐 元稹 《和乐天感鹤》:“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復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词:“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
(4).磬音。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兴辟雍之庠序,集国子,修文德。发金声,振玉音。”
(5).念经的声音。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车驾诣景灵宫孟饗》:“崇禋馆道士二十四员,在殿墀下叙立,举玉音法事。”
(6).佳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妾 陆氏 ,居东山望村。三日内,当候玉音。” ——《漢語大詞典》
(2).对别人言辞的敬称。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唐 元稹 《酬孝甫见赠》诗之十:“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 宋 杨亿 《送刘秀州》诗:“骑置迢迢阻玉音,左鱼江海遂初心。”
(3).清越优雅的声音。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七:“灵凤抚云舞,神鸞调玉音。” 唐 元稹 《和乐天感鹤》:“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復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词:“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
(4).磬音。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兴辟雍之庠序,集国子,修文德。发金声,振玉音。”
(5).念经的声音。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车驾诣景灵宫孟饗》:“崇禋馆道士二十四员,在殿墀下叙立,举玉音法事。”
(6).佳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妾 陆氏 ,居东山望村。三日内,当候玉音。” ——《漢語大詞典》
屡 ( 屢 ) lǚ
屡 [ lǚ ]
- ◎ 接连着,不止一次:~次。~年。~见不鲜。~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错)。~战~捷。
褒扬(襃揚)bāo yáng
亦作“褒扬”。 赞美表扬。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为人臣者,其法取象於地……推进光荣,襃扬其善,所以助明也。”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既而閒使行边,飞章言状,上乃临轩叹激,累詔褒扬。” 清 恽敬 《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神道碑铭》:“世有先贤之状,家藏旧事之録,褒扬过溢,渐至攘诬。” 萧乾 《一本腿色的相册》九:“如今,虽然事过境迁,也还不必在这事上求人褒扬。”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