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扰扰淫哇中,闻此古歌咏。

袁燮宋代〕《与范总干

贤士未达时,怀宝混尘境。
得志行所为,泽民效伊尹。
常深纳沟念,疾苦勤访问。
所期培殖丰,肯诧裁决敏。
所以龚黄辈,仁声达幽隐。
是时民气乐,鱼跃快於牣。
高躅欲追攀,是心先戒谨。
日怜老钝资,不敢污兰省。
朅来楚江边,宣布宽大令。
牧养乃其职,此事无穷尽。
孳孳抚凋瘵,凛凛忧饥馑。
今岁雨意悭,斋心罄三请。
甘泽幸滂沱,良田稍膏润。
杂种亦复熟,穷闾庶安枕。
亭平富词学,春华灼下品。
贻我喜雨篇,仁心极矜轸。
源流自介庵,句法深以稳。
扰扰淫哇中,闻此古歌咏。
我无为霖手,丹阙何由觐。
兀坐哦君诗,字字堪企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扰扰淫哇歌咏

扰扰(擾擾)rǎo rǎo
纷乱貌;烦乱貌。《国语·晋语六》:“唯有诸侯,故扰扰焉。凡诸侯,难之本也。”《列子·周穆王》:“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 唐 武元衡 《南徐别业早春有怀》诗:“生涯扰扰竟何成,自爱深居隐姓名。” 宋 苏轼 《荆州》诗之四:“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鰕。”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  ——《漢語大詞典》
淫哇 yín wā
(1).淫邪之声(多指乐曲诗歌)。《文选·嵇康〈养生论〉》:“目惑玄黄,耳务淫哇。” 李善 注:“《法言》曰:‘哇则 郑 ’; 李轨 曰:‘哇,邪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 嶧 阳云和,不为不御而息唱,以竞显於淫哇。”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前累求新作,今者书尾有自厌之説,岂可疾淫哇而欲废置律吕?” 宋 叶适 《哀巩仲至》诗:“离离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章炳麟 《箴新党论》:“匿采之华辞,不可以备瞽蒙之颂;淫哇之赋咏,不可以瞻国政之违。”
(2).指淫荡的话语。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忽听淫哇,好教我裂眥攒眉礪齿牙。”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1.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2.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4. 姓。如汉代有古霸。
  1.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歌咏(歌詠)gē yǒng
亦作“ 歌咏 ”。
(1).歌唱;吟咏。《史记·宋微子世家》:“ 箕子 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唐 赵嘏 《送滕迈郎中赴睦州》诗:“想到钓臺逢竹马,只应歌咏伴猿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余观三百五篇,如桃、李、芍药、棠棣、兰之类,无不歌咏。”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声音繁变,寖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 茅盾 《这时代的诗歌》:“最近出现了不少的歌咏这大时代的诗歌。”
(2).谓以诗歌颂扬。《汉书·刘向传》:“ 周公 思慕,歌咏 文王 文德。” 唐 黄滔 《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贵臣歌咏日,皆作白麟看。” 宋 苏轼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 杭 扬 二州,各得百道,吏民鼓舞,歌咏圣泽。” 蒋光慈 《劳动的武士》:“你是拥护自由公道的天使,你永值得诗人的歌咏和赞美!”
(3).指诗歌。 唐 皮日休 《襄州春游》诗:“等门遇事成歌咏,取次衝筵隐姓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夫自 周 衰,採诗之官废, 汉 魏 之世,歌咏杂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