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窈眇 yǎo miǎo
见“ 窈妙 ”。 ——《漢語大詞典》
笙箫(笙簫)shēng xiāo
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唐 曹唐 《小游仙诗》:“忽闻下界笙簫曲,斜倚红鸞笑不休。” 宋 张子野 《清平乐》词:“曲池斜度鸞桥,西园一片笙簫。”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砥志》:“那知我粉冷絮尘,脂冻桃花,不理旧时笙簫。” ——《漢語大詞典》
云汉(雲漢)yún hàn
(1).银河,天河。《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毛 传:“云汉,天河也。” 汉 张衡 《思玄赋》:“乘天潢之汎汎兮,浮云汉之汤汤。” 唐 李咸用 《雪》诗:“云汉风多银浪溅, 崑山 火后玉灰飞。” 明 许潮 《赤壁游》:“青嶂吐蟾光。云汉澄江一练长。” 清 陈梦雷 《拟古·迢迢牵牛星》诗:“牵牛处河东,河西闲织女。云汉烂清光,佳期渺何许。”
(2).云霄,高空。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羇。” 宋 王安石 《相鹤经》:“生三年,顶赤;七年,飞薄云汉。” 清 龚自珍 《语录》:“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 纪宇 《致青年朋友组诗·贡献歌》:“是雄鹰,鸟瞰五洲,搏击云汉,它怎么能甘心与鸡作伴。”
(3).《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郑玄 笺:“时旱渴雨,故 宣王 夜仰视天河,望其候焉。”后因以“云汉”为炎暑干旱之喻。《太平广记》卷二一○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刘褒 , 汉桓帝 时人。曾画云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
(4).喻帝王的美德。 南朝 宋 王微 《杂诗》之一:“常怀云汉渐,常欲復 周 《雅》。”《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昭章云汉,暉丽日月。” 李周翰 注:“云汉,喻文德也。” 唐 柳宗元 《为崔中丞请朝觐表》:“天威咫尺,诚寤寐而无违;云汉昭回,固瞻仰而何及。” 宋 王安石 《谢赐元丰敕令格式表》:“云汉之回甚昭,日月之照方久。”
(5).比喻美好的文章。有时特指帝王的笔墨。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 裕陵 固天纵,笔有云汉姿。” 宋 韩淲 《浣溪沙·次韵昌甫》词:“却忆手栽双柳句,真成云汉抉天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阁臣进御笔》:“然云汉天章,留之秘阁,使辅臣不时展閲。” ——《漢語大詞典》
(2).云霄,高空。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羇。” 宋 王安石 《相鹤经》:“生三年,顶赤;七年,飞薄云汉。” 清 龚自珍 《语录》:“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 纪宇 《致青年朋友组诗·贡献歌》:“是雄鹰,鸟瞰五洲,搏击云汉,它怎么能甘心与鸡作伴。”
(3).《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郑玄 笺:“时旱渴雨,故 宣王 夜仰视天河,望其候焉。”后因以“云汉”为炎暑干旱之喻。《太平广记》卷二一○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刘褒 , 汉桓帝 时人。曾画云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
(4).喻帝王的美德。 南朝 宋 王微 《杂诗》之一:“常怀云汉渐,常欲復 周 《雅》。”《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昭章云汉,暉丽日月。” 李周翰 注:“云汉,喻文德也。” 唐 柳宗元 《为崔中丞请朝觐表》:“天威咫尺,诚寤寐而无违;云汉昭回,固瞻仰而何及。” 宋 王安石 《谢赐元丰敕令格式表》:“云汉之回甚昭,日月之照方久。”
(5).比喻美好的文章。有时特指帝王的笔墨。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 裕陵 固天纵,笔有云汉姿。” 宋 韩淲 《浣溪沙·次韵昌甫》词:“却忆手栽双柳句,真成云汉抉天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阁臣进御笔》:“然云汉天章,留之秘阁,使辅臣不时展閲。” ——《漢語大詞典》
冷 lěng《國語辭典》
冷 [ lěng ]
形- 寒、凉、温度低。如:「今天天气好冷!」《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淡漠、不热烈。南朝梁·武帝〈净业赋〉:「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洁其如雪。」
- 寂静、寂寞。如:「冷冷清清」。唐·白居易〈晚出西郊〉诗:「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
- 闲散。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 鄙视、讥刺。如:「冷言冷语」、「冷眼旁观」。
- 不受欢迎的、无人过问的。如:「冷门」、「冷货」。
- 突然。《红楼梦·第九一回》:「冷不防外面往里一吹,把薛蝌吓了一大跳!」
- 姓。如汉代有冷寿光。
凄清(淒清)qī qīng
凄凉冷清。 清 江炳炎 《忆旧游·送杨耘谷游江楚诸胜》词:“别后悽清意,问隔窗梅影,谁伴黄昏?”
(1).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凄,一本作“ 凄 ”。 唐 赵嘏 《长安晚秋》诗:“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 家宫闕动高秋。” 清 马銮 《闻蛩》诗:“秋夜已凄清,空阶尔復鸣。”
(2).谓凄凉孤寂。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 唐 刘孝孙 《咏笛》:“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清 纳兰性德 《洞仙歌·咏黄葵》词:“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日色薄晚,阴云四垂,松风凄清,境物可怖。”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深冬雪后,风景凄清。”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弯弯的上弦月渐渐西沉,涧水哗哗地流着,这凄清的月光照着他的苍白的脸孔。” ——《漢語大詞典》
(1).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凄,一本作“ 凄 ”。 唐 赵嘏 《长安晚秋》诗:“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 家宫闕动高秋。” 清 马銮 《闻蛩》诗:“秋夜已凄清,空阶尔復鸣。”
(2).谓凄凉孤寂。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 唐 刘孝孙 《咏笛》:“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清 纳兰性德 《洞仙歌·咏黄葵》词:“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日色薄晚,阴云四垂,松风凄清,境物可怖。”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深冬雪后,风景凄清。”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弯弯的上弦月渐渐西沉,涧水哗哗地流着,这凄清的月光照着他的苍白的脸孔。” ——《漢語大詞典》
风露(風露)fēng lù
(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龄 《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郁达夫 《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 仲则 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
(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漢語大詞典》
(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漢語大詞典》
月华(月華)yuè huá
(1).月光,月色。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等﹞在山坡高处,立马望 华州 城里时,正是二月中旬天气,月华如昼,天上无一片云彩。”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尤其月华如霰似的散在 浑河 水面上,又静、又香,又是清凉。”
(2).月亮。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前蜀 韦庄 《捣练篇》诗:“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擣衣曲。” 清 纳兰性德 《台城路·上元》词:“阑干敲徧。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郭沫若 《瓶》诗之八:“我相信这不是甚么犯罪,白云抱着月华何曾受毁?”
(3).月精。月的精华。《太平经》抄甲部:“口口传诀在经者二十有四:……五者服月华。”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礼部侍郎 谢公 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4).月亮周围的五彩光环。由月亮光线通过云层内小水滴或细小冰晶,经衍射所致。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八月令》:“月之有华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见于十三、十七、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盖常见之而非异瑞,小説误以月晕为华,盖未见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天不可测》:“ 嘉庆 十九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有月华,人人可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余自幼闻‘月华’之説,终未见也。” ——《漢語大詞典》
(2).月亮。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前蜀 韦庄 《捣练篇》诗:“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擣衣曲。” 清 纳兰性德 《台城路·上元》词:“阑干敲徧。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郭沫若 《瓶》诗之八:“我相信这不是甚么犯罪,白云抱着月华何曾受毁?”
(3).月精。月的精华。《太平经》抄甲部:“口口传诀在经者二十有四:……五者服月华。”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礼部侍郎 谢公 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4).月亮周围的五彩光环。由月亮光线通过云层内小水滴或细小冰晶,经衍射所致。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八月令》:“月之有华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见于十三、十七、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盖常见之而非异瑞,小説误以月晕为华,盖未见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天不可测》:“ 嘉庆 十九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有月华,人人可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余自幼闻‘月华’之説,终未见也。” ——《漢語大詞典》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名-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