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养勇所期戾孟子,动心那肯诧齐卿。

张载魏晋〕《集义斋

小斋新创得新名,大笔标题字势轻。
养勇所期戾孟子,动心那肯诧齐卿。
川流有本源源听,月入容光处处明。
此道几人能仿佛,浪言徒遣俗儒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养勇所期孟子动心

养勇(養勇)yǎng yǒng
培养勇气。《墨子·杂守》:“养勇高奋,民心百倍。”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宅仁由义,縉绅之徒成材於学校;超距蹋鞠,熊羆之旅养勇於营屯。”  ——《漢語大詞典》
所期 suǒ qī
期望。《梁书·王锡传》:“一日见二贤,实副所期。”《南史·蔡约传》:“今用卿为近蕃上佐,想副我所期。”  ——《漢語大詞典》
戾 lì《國語辭典》

戾 [ lì ]

  1. 凶狠暴烈。如:「暴戾」。《北史·卷六三·苏绰传》:「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
  2. 劲疾。《文选·潘岳·秋兴赋》:「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唐·李善·注:「戾,劲疾之貌。」
  1. 到达。《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唐·刘禹锡〈飞鸢操〉诗:「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
  2. 违背。《淮南子·览冥》:「举事戾苍天,发号逆四时。」
  1. 罪过。《左传·文公四年》:「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晋·杜预·注:「戾,罪也。」
孟子 mèng zǐ
(1). 春秋 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 宋国 子 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预 注:“ 子 , 宋 姓。” 孔颖达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 孟子 。”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左传·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于 吴 ,故不书姓。” 杜预 注:“讳娶同姓,故谓之 孟子 ,若 宋 女。” 杨伯峻 注:“国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称‘ 吴姬 ’或‘ 孟姬 ’,显然违‘同姓不婚’之礼,故改称‘ 吴孟子 ’。”
(2).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漢語大詞典》
动心(動心)dòng xīn
谓思想、感情引起波动。《孟子·公孙丑上》:“我四十不动心。”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红楼梦》第九三回:“就有什么人来引诱他,他也全不动心。” 萧红 《小城三月》一:“她必得等到许多人都开始采办了,这时候看样子,她才稍稍有些动心。”  ——《漢語大詞典》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1.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1.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1.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1.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1.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1.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1.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1.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2.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1.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1.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1.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1.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2.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1.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1. (一)​之又音。
诧 ( 詫 ) chà
诧 [ chà ]
  1. 惊讶,觉得奇怪:~谔。~异。惊~。~为奇事。
  2. 诳,欺骗:甘言~语(甜言蜜语,诳骗人的话)。
齐 ( 齊 ) qí/jì/zī/zhāi
齐 [ qí ]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
  4. 全;完全:~全。人到~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齐 [ jì ]
  1.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后作“剂”。
  2. 药剂:处~不过数种。后作“剂”。
  3.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
  4. 成功;成熟:事能得~。后作“济”。
齐 [ zī ]
  1.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齐 [ zhāi ]
  1. 同“斋”。
  2. 斋戒:~三日而后行。
  3. 庄敬:~庄。~严。
卿 qīng《國語辭典》

卿 [ qīng ]

  1. 職官名。古代指位在大夫之上的官爵。如:「上卿」、「公卿」。
  2. 對人的尊稱。《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衛人謂之慶卿。」
  3. 姓。如清代有卿祖培。
  1. 君對臣的美稱。宋·岳飛〈良馬對〉:「卿得良馬否?」
  2. 對同輩的敬稱。唐·杜甫〈惜別行送向卿〉詩:「卿家兄弟功名震。」同「您 」。
  3. 夫妻的相稱或專指夫對妻的稱呼。《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