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琅琅 láng láng
(1).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礧石相击,琅琅礚礚。”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嗟嗟 子厚 ,今也则亡。临絶之音,一何琅琅。” 宋 苏舜钦 《秀州通越门外》诗:“密树重萝覆水光,珍禽无数语琅琅。” 明 高启 《送高二文学游钱塘》诗:“读书闭阁人罕识,明月夜照声琅琅。”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天风一以吹,戛玉音琅琅。”
(2).形容人品坚贞,高洁。《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慨慨 马生 ,琅琅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 李善 注:“《广雅》曰:‘琅琅,坚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琅琅先生,雅杖名节,虽遇尘雾,犹振霜雪。”《晋书·庾阐传》:“质清浮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峯。”
(3).明朗,清朗。 晋 殷晋安 《文殊像赞》:“琅琅三达,如日之明;亹亹神通,在变伊形。” 清 姚鼐 《寄王禹卿》诗:“无因闻玉笛,烟月夜琅琅。” ——《漢語大詞典》
(2).形容人品坚贞,高洁。《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慨慨 马生 ,琅琅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 李善 注:“《广雅》曰:‘琅琅,坚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琅琅先生,雅杖名节,虽遇尘雾,犹振霜雪。”《晋书·庾阐传》:“质清浮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峯。”
(3).明朗,清朗。 晋 殷晋安 《文殊像赞》:“琅琅三达,如日之明;亹亹神通,在变伊形。” 清 姚鼐 《寄王禹卿》诗:“无因闻玉笛,烟月夜琅琅。” ——《漢語大詞典》
琼佩(瓊珮)qióng pèi
亦作“ 琼珮 ”。 玉制的佩饰。《楚辞·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金雀垂藻翘,琼珮结瑶璠。” 唐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阴深灵气静凝美,的砾龙綃杂琼珮。” 清 黄鷟来 《冯公泽先生招看红梅漫成长句》:“又疑帝子列华宴,霞裾琼珮光参错。” ——《漢語大詞典》
陟降 zhì jiàng
(1).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传:“盖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 马瑞辰 通释:“《集传》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迎神》:“陟降左右,诚达幽圆。” 宋 陈亮 《重华宫正谢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寿;陟降在帝,孰知 文后 之声!” 清 唐孙华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灵游。”
(2).犹往来。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今则囊如悬罄,佣室寓食。方将适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栈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大礼史 王曾 言:‘皇帝执玉被衮,酌献七室,而每室奏乐章,恐陟降为劳,请节宫架之奏。’” 王国维 《观堂集林·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古又有陟降一语,古人言陟降犹今人言往来,不必兼陟与降二义。”
(3).谓中晷影的长短变化。《新唐书·历志三上》:“中晷长短,谓之陟降。景长则夜短,景短则夜长。积其陟降,谓之消息。” ——《漢語大詞典》
(2).犹往来。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今则囊如悬罄,佣室寓食。方将适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栈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大礼史 王曾 言:‘皇帝执玉被衮,酌献七室,而每室奏乐章,恐陟降为劳,请节宫架之奏。’” 王国维 《观堂集林·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古又有陟降一语,古人言陟降犹今人言往来,不必兼陟与降二义。”
(3).谓中晷影的长短变化。《新唐书·历志三上》:“中晷长短,谓之陟降。景长则夜短,景短则夜长。积其陟降,谓之消息。” ——《漢語大詞典》
岩殿(岩殿)
韦应物诗上陟岩殿憩暮看云壑平矞揭徯斯送华尊师奉诏祀武当诗金芝产斋房 云冠岩殿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