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从容樽酒间,留连棋局上。

郑侠宋代〕《送陈守仁入太学

父子本天性,至恩无比伦。
矧公之尊府,子舍公一身。
料从少小来,迨兹壮有室。
未尝越旬月,远去慈亲膝。
借问今何之,千里具行装。
答言为道艺,愤悱趋上庠。
有客前献言,惟道若大路。
驾子天神明,贤圣在举步。
幽堂列坟典,周孔以为师。
学成名亦遂,且不离庭闱。
答云子言善,在予非不知。
父母生我身,劬劳靡不为。
垂髫俾之学,外不与毫丝。
乃今有室家,儿女发已束。
分寸无所立,何以酬顾复。
如彼甲与乙,名高髦俊科。
又若丙与丁,禄位今嵯峨。
是皆予亲友,予独无所就。
是以不宁居,忙於贾求售。
昔者三千徙。负笈洙泗滨。
孟轲远游学,母老仍家贫。
尚晨昏侍,以就德业新。
盖以慈爱心,惟期已成达。
男子四方志,安能恋房闼。
客前贺日都,事固无必非。
子志乃如此,顾予安得知。
在家事多夺,远大非可必。
大孝在显亲,为子解羁馽。
日月如逝波,无方可维絷。
陶侃惜分阴,仲尼犹不及。
自古力道业,寸晷垂琳璆。
子今道所出,处处足浇浮。
阳和达京辇,士女方春游。
百宝妆楼台,歌喉珠宛转。
恼乱巧迎逢,偏能伺方便。
平生足持守,到此总不见。
又有非辈流,频频甚莺斯。
顾盼借颜色,谈笑怀奸欺。
从容樽酒间,留连棋局上。
英豪俊杰心,鲜不由此放。
子今志者大,思虑宜蚤正。
慎子之朋侪,力与光阴竞。
由此期显亲,昊天其斯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从容樽酒留连棋局

从容(從容)cóng róng
(1).举动。《礼记·缁衣》:“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 孔颖达 疏:“从容有常者,从容,谓举动有其常度。”《楚辞·九章·怀沙》:“ 重华 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 王逸 注:“从容,举动也。”《文选·枚乘〈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从容猗靡,消息阳阴。” 吕延济 注:“从容,犹举动也。”参阅 清 王念孙 《广雅疏证》卷六上。
(2).悠闲舒缓,不慌不忙。《书·君陈》:“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庄子·秋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下兰臺而周览兮,步从容於深宫。”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略 从容闲雅,本自天资。”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他的神情很从容,象是睡觉。”
(3).以形容声响,谓浑厚而舒缓。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钟磬之器愈厚者,则声愈从容;薄者反是。”
(4).盘桓逗留。《楚辞·九章·悲回风》:“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唐 白行简 《三梦记》:“夜已久,恐不得从容,即当睽索。” 元 孙叔顺 《粉蝶儿》套曲:“停立在曲槛边,从容在芳径里。” 清 恽敬 《舟经丹霞山记》:“舟人放溜恐触壁,以縴逆挽其舟,逶迤投壁下,故得从容其境。”
(5).斡旋;周旋。《汉书·郦食其陆贾等传赞》:“ 陆贾 位止大夫,致仕诸 吕 ,不受忧责,从容 平 勃 之间,附会将相以彊社稷,身名俱荣,其最优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宣宗 ﹞每上殿与学士从容,未尝不论儒学。” 宋 曾巩 《金山寺水陆堂记》:“盖 新 ( 瑞新 )者,余尝与之从容。彼其材且辨,有以动人者,故成此不难也。”《宋史·辛仲甫传》:“时 吕蒙正 以长厚居相位, 王沔 任事, 仲甫 从容其间而已。”
(6).宽缓。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若急须者,麴乾则得。从容者,经二十日许,受霜露,弥令酒香。”《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是妻弟已将此一项用去了,须老夫赔偿。且从容两日,必当处补。”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五》:“还是‘人之患’较为从容,即使有时逼上午门,也不过费两三个钟头而已。”
(7).谓经济宽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是居 镇江 吕城 ,以耕种为业。家道从容。”《红楼梦》第六十回:“我添了月钱,家里又从容些。”
(8).谓顺利,顺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江老 虽不怎的富,别人看见他生意从容,衣食不缺,便传説了千金、几百金家事。”
(9).指中药肉苁蓉。 唐 张贲 《药名联句》:“从容犀局静,断续玉琴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肉苁蓉》﹝释名﹞:“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从容,和缓之貌。”
怂恿;劝诱。从,通“ 怂 ”。《史记·吴王濞列传》:“ 鼂错 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 吴 过可削。”《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衡山王 以此恚,与 奚慈 、 张广昌 谋,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 清 王念孙 《广雅疏证·释训》“从容,举动也”:“自动谓之从容,动人谓之怂慂,声义竝相近,故怂慂或作从容。”  ——《漢語大詞典》
樽酒 zūn jiǔ
(1).杯酒。《易·坎》:“樽酒簋贰,用缶。” 唐 杜甫 《客至》诗:“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2).代指酒食。 唐 罗隐 《谗书·后雪赋》:“ 梁王 咏叹斯久,撤去樽酒。 相如 竦然,再拜稽首。”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留连(留連)liú lián
亦作“ 留联 ”。
(1).犹滞留,滞积。《素问·生气通天论》:“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素问·疏五过论》:“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2).犹流离,流浪。 汉 焦赣 《易林·讼之蹇》:“留连多难,损其食粮。”
(3).耽搁;拖延。《后汉书·刘陶传》:“事付主者,留连至今,莫肯求问。”《魏书·宗钦传》:“既承雅赠,即应有答,但唱高则难和,理深则难训,所以留连日月,以至于今。” 郭沫若 《长春集·跨上火箭篇》:“工农文章遍天下,作家何得再留连?”
(4).留恋不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二:“飞鸟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自存。” 北魏 《元晖墓志》:“密勿礼闈,留联臺阁。”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明 高瑞南 《金落索·题情》曲:“我就生也留连,死也留连,爱你心生死都不变。” 朱自清 《南京》:“ 南京 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
(5).指沉醉逸乐之事。 宋 苏轼 《骊山》诗:“由来留连多丧国,宴安酖毒因奢惑。”
(6).留心;用心琢磨。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公﹞言为世范,行为士则,留连《坟》《索》,怊悵文词。”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凡古人之诗,莫不为之留连涵泳而咀味其旨趣之所存。”
(7).绵延;连续不断。《文选·嵇康〈琴赋〉》:“忽飘颻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吕延济 注:“留联,相连声也。” 唐 杜甫 《又送辛员外》诗:“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悵望近人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 涛 ﹞居 浣花里 ,种菖蒲满门,傍即东北走 长安 道也,往来车马留连。”
(8).指连在一起。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
(9).挽留。 宋 梅尧臣 《翠羽辞》:“主人重客苦留连,急走鈿车令去取。”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公恐虏猝犯之,败其功,乃留连其使,数与之讲议,虽抑止其僭,亦不决然絶也。”
(10).水果名。产于 南洋 。 清 黄遵宪 《新加坡杂诗》之九:“絶好留连地,留连味细尝。”自注:“留连,果最美者。”  ——《漢語大詞典》
棋局 qí jú
亦作“棊局”。
(1).棋盘。古代多指围棋棋盘。《急就篇》卷三:“棊局博戏相易轻。” 王应麟 补注:“所以行棊谓之局。”《文选·韦昭〈博弈论〉》“枯棊三百,孰与万人之将” 李善 注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棊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棊子各一百五十枚。”按, 唐 以前围棋棋局之制如此,今则纵横各十九道,合为三百六十一道。《晋书·天文志上》:“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棊局。” 唐 杜甫 《江村》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2).指弈棋。《后汉书·张衡传》:“ 弈秋 以棊局取誉, 王豹 以清謳流声。” 宋 苏轼 《司马君实独乐园》诗:“樽酒乐餘春,棋局消长夏。”
(3).指在棋盘上布子的形势。《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这四句诗,是把棋局比着世局。”
(4).比喻世局。 清 汪懋麟 《就斯詹事引疾乞归》诗:“似君骨相宜廊庙,漫拟 严光 一辈人。世事浑如百折滩,纷纷棋局肯休官。”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