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南使
宋 杨万里 郡中上元灯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其二 北使才归南使来,前船未送后船催。 ——《骈字类编》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北风(北風)běi fēng
(1).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诗·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城北》:“是时八月,天气已冷,北风驱雁,飞雪千里。”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胡也频 《北风里》:“响在四周的,是北风的哮叫。”
(2).犹言北方的曲调。《左传·襄公十九年》:“ 晋 人闻有 楚 师, 师 旷 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楚 必无功。’” 杨伯峻 注:“风指曲调,《诗》有国风,即各国之乐曲。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 ——《漢語大詞典》
(2).犹言北方的曲调。《左传·襄公十九年》:“ 晋 人闻有 楚 师, 师 旷 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楚 必无功。’” 杨伯峻 注:“风指曲调,《诗》有国风,即各国之乐曲。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 ——《漢語大詞典》
冽 liè《國語辭典》
冽 [ liè ]
形- 寒冷。如:「凛冽」。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二二出》:「暮光又早生新月,野旷西风冽。」
冰山 bīng shān
(1).冰冻形成的山。冰山遇天气转暖即消融,故亦以比喻不可长久依赖的靠山。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 杨国忠 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 张彖 者, 陕州 人也,力学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低折於人。人有劝 彖 令修謁 国忠 ,可图显荣。 彖 曰:‘尔辈以谓 杨公 之势,倚靠如 泰山 ,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后果如其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些人依附内相,原是冰山,一朝失势,破败死亡,此是常理。”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英梦禅》:“夫以封圻大臣,素丝自励,谨避嫌隙,犹恐察访不週,自招罪戾。岂可结交权要,倚冰山为巢窟,其祸不旋踵矣。” 鲁迅 《准风月谈·二丑艺术》:“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长久。”
(2).冰层长年不化的高山。 鲁迅 《野草·死火》:“我梦见自己在冰山间奔驰。”
(3).两极地带的冰川,入海口处常结成巨大的冰块,受海浪冲击而断裂,漂浮海上,成为冰山,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逐渐溶化。 ——《漢語大詞典》
(2).冰层长年不化的高山。 鲁迅 《野草·死火》:“我梦见自己在冰山间奔驰。”
(3).两极地带的冰川,入海口处常结成巨大的冰块,受海浪冲击而断裂,漂浮海上,成为冰山,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逐渐溶化。 ——《漢語大詞典》
峨峨 é é
亦作“峩峨”。
(1).高貌。《文选·〈楚辞·招魂〉》:“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吕向 注:“峨峨,高皃。”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九嵕 嶻嶭, 南山 峩峩。”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三:“峩峩高山巔,浼浼青川流。”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题昭君出塞图》曲:“羽盖峨峨,虎皮驮驮。” 苏曼殊 《燕子龛随笔》:“﹝王子﹞傅粉涂脂,峨峨云髻,状若好女焉。”
(2).盛壮,盛美。《诗·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毛 传:“峨峨,盛壮也。” 清 王士禄 《顾云美八分书歌》:“当年海内无干戈,留都之物尤峨峨。” ——《漢語大詞典》
(1).高貌。《文选·〈楚辞·招魂〉》:“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吕向 注:“峨峨,高皃。”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九嵕 嶻嶭, 南山 峩峩。”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三:“峩峩高山巔,浼浼青川流。”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题昭君出塞图》曲:“羽盖峨峨,虎皮驮驮。” 苏曼殊 《燕子龛随笔》:“﹝王子﹞傅粉涂脂,峨峨云髻,状若好女焉。”
(2).盛壮,盛美。《诗·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毛 传:“峨峨,盛壮也。” 清 王士禄 《顾云美八分书歌》:“当年海内无干戈,留都之物尤峨峨。” ——《漢語大詞典》
千里 qiān lǐ
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 郑 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唐 孟郊 《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漢語大詞典》
雪 xuě《國語辭典》
雪 [ xuě ]
名-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
- 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 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
-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雪 [ xuè ]
- 「雪白」的「雪」的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