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摩挲酒家壁,留着醉时题。

朱继芳宋代〕《春游

雨过青青草,湖边信马蹄。
夕阳沙路远,春水板桥低。
柳暗渔人屋,花香燕子泥。
摩挲酒家壁,留着醉时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摩挲酒家

摩挲 mā sā
亦作“ 摩莎 ”。亦作“ 摩娑 ”。
(1).揉搓。《礼记·郊特牲》“汁献涚于醆酒” 汉 郑玄 注:“摩莎泲之,出其香汁。” 冰心 《南归》:“ 涵 和 华 摩挲着忧愁的倦眼,和我交替。”
(2).抚摸。《释名·释姿容》:“摩娑,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后人復於 长安 东 霸城 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 唐 韩愈 《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礪角,谁復著手为摩挲?”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吴六奇》:“其署中有峻石高数丈, 查 爱之,摩挲抚惜,因醉题‘縐石’。”
(3).琢磨。 元 汤式 《一枝花·劝妓女从良》套曲:“试点检鶯花簿,细摩挲烟月文。”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兴至则解衣盘礴,一妻二女,皆能点染设色,相与摩挲指示,共相娱悦。”
(4).模糊。 宋 陆游 《睡起遣怀》诗:“摩挲困睫喜汤熟,小瓶自拆山茶香。”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你莫不是眼摩挲,错认了你这亲眷,你却是姓甚么。”《金瓶梅词话》第八回:“此时宿酒未醒,醉眼摩娑,前合后仰。” 傅敷 《感秋》诗之三:“欲写沉忧付壮歌,江山眼底认摩娑。”
(5).消磨。 明 王九思 《曲江春》第四折:“从今后,青山止许 巢由 採,黄金休把 相如 买,摩挲了壮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一:“大抵著书,上者羽翼世道……又次者资辅聪明,又次者摩娑岁月。”
(6).摸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孤嫁女》:“时值上弦,幸月色昏黄,门户可辨。摩娑数进,始抵后楼。”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譬如黑暗之中未睹天目,暗中摩挲,不辨方位,何能不误入迷途以待天晓乎?”  ——《漢語大詞典》
酒家 jiǔ jiā
(1).酒肆,酒店。《史记·栾布季布列传》“赁佣於 齐 ,为酒人保”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酒家作保佣也。”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李白 一斗诗百篇, 长安 市上酒家眠。”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苏城 有 南园 、 北园 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
(2).今用作饭馆、旅馆的通称。如:金陵酒家、岭南酒家。
(3).指酒店主人。《后汉书·李燮传》:“ 燮 从受学,酒家异之,意非恒人,以女妻 燮 。”
(4).指酒保。酒店雇用的人。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滴溜溜一片青帘风外舞,怎得个 燕市 酒人来共沽![唤科]酒家有么?”  ——《漢語大詞典》
壁 bì《國語辭典》

壁 [ bì ]

  1. 墙垣。如:「铜墙铁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家居徒四壁立。」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2. 器物或生物的组织,有维持保护的功用。如:「炉壁」、「胃壁」、「细胞壁」。
  3. 险峻陡峭的山石。如:「悬崖峭壁」。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4. 军队驻守的营垒。如:「坚壁清野」、「壁垒分明」。《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汉书·卷一·高帝纪上》:「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
  5. 边、方面。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那壁姨姨,敢是赵盼儿么?」元·罗贯中《风云会·第四折》:「文官每这壁,武官每那壁,斟玉液,住金杯。」
  6.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最末宿,有星两颗。《孙子·火攻》:「发 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宿在箕、壁、翼、轸也。」也称为「东壁」。
  1. 驻扎、驻屯。《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1. 像壁一样陡峭的。如:「壁立千仞」。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1.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2.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3.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4.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5.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着 ( 著 ) zhuó/zháo/zhāo/zhe
着 [ zhuó ]
  1. 穿(衣):穿~。穿红~绿。~装。
  2. 接触,挨上:~陆。附~。不~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4. 下落,来源:~落。
  5. 派遣:~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着 [ zháo ]
  1. 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2. 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3. 使,派,用:别~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火。灯~了。
  5. 入睡:躺下就~。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了。没见~。
着 [ zhāo ]
  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儿。没~儿了。
  3. 放,搁进去:~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
着 [ zhe ]
  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
  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照~办。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1.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1.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2.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题 ( 題 ) tí《國語辭典》

題 [ tí ]

  1. 額頭。《說文解字·頁部》:「題,額也。」《韓非子·解老》:「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在其題。』」
  2. 詩文、演講或一件事情所標立的一項名目。如:「標題」、「詩題」、「文題」。
  3. 考試時要求解答的問題。如:「選擇題」、「試題」、「問答題」。
  4. 量詞。計算題目的單位。如:「十題問答題」、「兩題申論題」。
  1. 簽署、寫在上面。如:「題名」、「題詩」、「題字」。
  2. 述說。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一折》:「諸葛亮鋤田鉋地,劉先生織席編履,那等的人題他做甚麼?」同「提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