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晴窗翛翛散烟雾,眼底森然立群玉。

黄溍元代〕《阳山昱上人访予吴门寓舍求为湘竹诗予辞以未见竹上人不远六十里自山中舁其竹而来好事有如此者欣然为赋长句

道人来自阳山麓,手携旧种千竿竹。小裁方斛不盈尺,中有潇湘江一曲。

未信天工能尔奇,不知地脉从谁缩?晴窗翛翛散烟雾,眼底森然立群玉。

岂期我乃累此君,蒙犯风埃走尘俗。故山方远重愁绝,新句未成惭迫促。

黄冈之产大中椽,政用材美刳其腹。愿言保此终天年,岁暮山中伴幽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晴窗翛翛烟雾眼底森然群玉

晴窗 qíng chuāng
亦作“ 晴牕 ”。 明亮的窗户。 唐 杜牧 《闺情》诗:“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清 龚自珍 《跋某帖后》:“回忆幼时晴牕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  ——《漢語大詞典》
翛翛 xiāo xiāo
(1).羽毛残破貌。《诗·豳风·鸱鸮》:“予羽譙譙,予尾翛翛。” 毛 传:“翛翛,敝也。”
(2).泛指破敝。 明 高启 《丁校书见招晚酌》诗:“流水入花村杳杳,幽人对酒屋翛翛。”
(3).象声词。 三国 魏 甄皇后 《塘上行》:“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盛夏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乾。” 宋 苏轼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诗:“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清 方以智 《变拟古诗》之一:“郭门风翛翛,夹道多白杨。” 景耀月 《长歌行》:“非风迴地木翛翛,声发金石奋歌喉。”
(4).高或长貌。 唐 项斯 《和李用夫栽小松》诗:“即耸凌空干,翛翛岂易攀?” 宋 王安石 《寄杨德逢》诗:“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
(5).错杂貌。 唐 柳宗元 《谪龙说》:“及期,进取杯水饮之,嘘成云气,五色翛翛也。”  ——《漢語大詞典》
散 sàn/sǎn《國語辭典》

散 [ sàn ]

  1. 分离。如:「分散」、「离散」、「烟消云散」。
  2. 分布、撒出。如:「散播」、「散发」、「天女散花」。
  3. 排遣、抒发。如:「散闷」、「散心」。唐·杜甫〈落日〉诗:「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4. 解雇、解职。如:「遣散」。
  5. 逃走。《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散 [ sǎn ]

  1. 不自约束的。如:「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唐·杨倞·注:「散,不拘检者也。」
  2. 零碎、不紧凑。如:「散工」、「散沙」。
  3. 闲逸。如:「闲散」、「散官」。
  4. 杂乱、没有规则。如:「散乱」。《韩非子·大体》:「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
  1. 分开、解体。如:「队伍散了」、「头发散了」。
  1. 药粉。如:「胃散」、「药散」、「消暑散」。
  2. 姓。如周代有散宜生。
烟雾(煙霧)yān wù
亦作“烟雾”。
(1).泛指烟、气、云、雾等。 南朝 宋 鲍照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唐 杜甫 《李监宅》诗之一:“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十里之内,降真香烧的烟雾溟濛。”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原来是一家 中国 茶馆,门窗开处冒出一阵阵的烟雾浊气。”
(2).喻指轻薄的纱罗。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元 倪瓒 《呈诸公》诗:“北窗高卧自清寧,烟雾衣裳云锦屏。”  ——《漢語大詞典》
眼底 yǎn dǐ
(1).眼中;眼睛跟前。 五代 齐己 《寄双泉大师兄》诗:“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巖稜。” 元 王行 《虞美人·邹氏隐居》词:“如何眼底逢佳处,偏许幽人住。”《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及至掏出来,放在眼底看看,依然还放在嘴里嚼嚼咽下去。” 周实 《哭洗酲》诗:“其时狂奴负狂名,少年眼底隘沧瀛。” 徐迟 《黄山记》:“千里江山,俱收眼底; 黄山 奇景,尽踏足下。”
(2).目下;现时。《全元散曲·醉花阴·秋怀》:“珊枕剩,綉衾餘,落雁沉鱼,眼底知何处?” 明 何景明 《怀三吉士》诗:“眼底安得常相乐,联床并轡今如昨?”《白雪遗音·岭儿调·迎新送旧》:“我本是,前生的罪孽,休看我这眼底风光,暗自悲伤。”
(3).医学用语。指眼睛内部的视网膜、黄斑、视神经等。临床有眼底检查。  ——《漢語大詞典》
森然 sēn rán
(1).茂密貌;丰厚貌。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道路修平,而两边棘刺森然,略不容足。” 唐 陈鸿 《东城父老传》:“ 潁川 陈鸿祖 携友人出 春明门 ,见竹柏森然。” 宋 张栻 《初夏偶书》诗:“扫地焚香清昼永,一牎修竹正森然。” 明 何景明 《王都谏画鹰歌》:“羽毛森然振赤日,意气矫欲排翔云。”
(2).众多貌。《南齐书·陈显达传》:“忠党有心,节义难遣,信次之间,森然十万。”《旧唐书·礼仪志五》:“ 武德 之初,议宗庙之事, 神尧 听之, 太宗 参之,硕学通儒,森然在列。” 宋 张孝祥 《虞美人·赠卢坚叔》词:“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
(3).盛貌。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续钞》:“谁将九色借吴綾,神采森然动毫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陆舟》:“ 张公舖 人见平地中忽拥官舰数十……仪卫森然。”
(4).耸立貌。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桂》:“气王百药,森然云挺。” 刘白羽 《昆仑山的太阳》:“ 天山 雪水汇为悬空而落的瀑布,在森然壁立的峡谷中一片涛声滚滚。”
(5).阴森貌。《太平广记》卷二○四引 唐 卢□ 《逸史·李謩》:“ 李生 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曀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 宋 苏轼 《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两岸石如虎豹猿玃,森然欲搏。”
(6).因惊恐而毛发耸立貌。《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刚举步走了不远,只觉身后‘咈咈哧哧’,似有闻嗅之声,不觉头髮森然直竪起来。”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七章二:“如走危岩险径,毛发森然。”
(7).阴冷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室无纤尘,惟坐久觉阴气森然。”
(8).严整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虽行山涧箐谷中,每数里必齐队一次,森然不乱。”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行伍而上,其职八等,置彼周行,森然布列。”
(9).味纯正浓郁。 宋 陶谷 《清异录·茗荈》:“ 汤悦 有《森伯颂》,盖茶也。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  ——《漢語大詞典》
立 lì《國語辭典》

立 [ lì ]

  1. 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2. 竖起。如:「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3. 设置。如:「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4. 制定、订定。如:「立法」、「立案」、「立宪」。
  5. 建树、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6. 存在。如:「独立」、「誓不两立」。
  1. 即刻。如:「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群玉 qún yù
《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北征,东还,乃循 黑水 ,癸巳,至于 羣玉之山 ……先王之所谓策府。” 郭璞 注:“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本为传说中古帝王藏书册处。后用以称帝王珍藏图籍书画之所。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协大雅於鸣金,同藏书於 羣玉 。” 唐 独孤及 《寄赠徐薛二侍御》诗:“图籍凌 羣玉 ,歌诗冠 柏梁 。”《宋史·职官志二》:“ 仁宗 即位,修 天章阁 毕,以奉安 真宗 御製。东曰 羣玉殿 ,西曰 蘂珠 殿。” 元 代设群玉署、群玉内司职掌图书宝玩等。参阅《元史·文宗纪二》《百官志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