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早春 zǎo chūn
(1).初春。 唐 李涉 《过招隐寺》诗:“每忆中林访 惠持 ,今来正遇早春时。”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九:“早春杨柳引长条,倚岸緑隄一面高。” 峻青 《秋色赋·瑞雪图》:“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似的,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天气中,冒着风雪,踏着冰冻的土地,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春耕、开荒活动。”
(2).指秋日所摘的茶。 明 许次舒 《茶疏·采摘》:“往日无有於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 ——《漢語大詞典》
(2).指秋日所摘的茶。 明 许次舒 《茶疏·采摘》:“往日无有於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 ——《漢語大詞典》
相见(相見)xiāng jiàn
彼此会面。《礼记·曲礼下》:“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三:“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宋 苏轼 《和子由除夜之日省宿致斋》之一:“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红楼梦》第四回:“姊妹们一朝相见,悲喜交集,自不必説。” 巴金 《随想录》五:“我们分散了,又重见,相见后又别离。”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经秋(经秋)
祖咏诗经秋无客到 ——《分类字锦》
秋水 qiū shuǐ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 瀟湘 。” 峻青 《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迢迢 tiáo tiáo
(1).高貌。 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宋复古春日》之五:“残春举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楼。”
(2).深貌。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二:“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餘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宋 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 宫烟冷水迢迢。”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之五:“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4).时间久长貌。 唐 戴叔伦 《雨》诗:“歷歷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月冷萱堂,夜迢迢,感风木,动悲号,父骨何处沙场草!” 清 沈湘云 《淡黄柳·归舟咏蝉》词:“捲起孤篷,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5).舞动貌。 唐 元稹 《舞腰》诗:“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漢語大詞典》
(2).深貌。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二:“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餘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宋 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 宫烟冷水迢迢。”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之五:“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4).时间久长貌。 唐 戴叔伦 《雨》诗:“歷歷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月冷萱堂,夜迢迢,感风木,动悲号,父骨何处沙场草!” 清 沈湘云 《淡黄柳·归舟咏蝉》词:“捲起孤篷,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5).舞动貌。 唐 元稹 《舞腰》诗:“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漢語大詞典》
阻 zǔ《國語辭典》
阻 [ zǔ ]
名- 险要的地方。如:「天阻」、「险阻」。《说文解字·阜部》:「阻,险也。」《文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 障碍。如:「路阻」、「通行无阻」。
- 妨碍、隔断。如:「阻隔」、「阻碍」。唐·杜甫〈遣兴〉诗五首之五:「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 拦、挡。如:「拦阻」、「遏阻」。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二下·楚游日记》:「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
- 推辞、拒绝。如:「推三阻四」。《诗经·邶风·谷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 依恃、依仗。《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文选·潘岳·马汧督诔》:「蠢蠢犬羊,阻众陵寡。」
- 怀疑、疑惑。《左传·闵公二年》:「是服也,狂夫阻之。」三国魏·嵇康〈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阴自阻疑,密表系都。」
- 艰险难行。《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以壁削路阻,不得达。」
泛舟(汎舟)fàn zhōu
亦作“泛舟”。 行船;坐船游玩。 汉 班固 《西都赋》:“汎舟 山 东,控引 淮 、湖,与海通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幽情。” 唐 杜甫 《放船》诗:“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苏子 与客泛舟游於 赤壁 之下。” 茅盾 《腐蚀·十一月六日》:“咱们又可以泛舟 秦淮 ,痛饮一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