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游说(遊説)yóu shuì
1.谓古代叫做“说客”的政客,奔走各国,凭着口才劝说君主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尉缭子·原官》:“游説间谍无自入,正议之术也。” 晋 左思 《咏史》之八:“ 苏秦 北游説, 李斯 西上书。”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古今史阙》:“ 周 末自《麟经》絶笔后,至 苏 张 ,中间一百四十四年,史简遗闕,无以详其梗概。”
2.泛指以言语劝说。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晓,以为僕沮贰师,而为 李陵 游説,遂下於理。”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以言语劝说。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晓,以为僕沮贰师,而为 李陵 游説,遂下於理。” ——《漢語大詞典》
飞书(飛書)fēi shū
(1).用箭系书射送。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是故 鲁连 飞书, 燕 将自杀。”《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 仁 ,消息数通。”
(2).指疾速传送文书。《晋书·乐志下》:“ 吴 人放命,冯海阻 江 。飞书告諭,响应来同。”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文静 飞书迎 文皇 看棋。”
(3).紧急的文书。《后汉书·五行志一》:“ 光武 崩, 山阳王 荆 哭不哀,作飞书与 东海王 ,劝使作乱。” 郭希仁 《从戎纪略》:“一面草飞书进省请兵,又派人持大令迎促西来援兵。”
(4).匿名信。《后汉书·梁松传》:“四年冬,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 李贤 注:“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即今匿名书也。”《南史·萧引传》:“ 吴璡 竟作飞书, 李 蔡 证之,坐免官,卒於家。”
(5).迅速书写。 晋 傅咸 《纸赋》:“鳞鸿附便,援笔飞书。” ——《漢語大詞典》
(2).指疾速传送文书。《晋书·乐志下》:“ 吴 人放命,冯海阻 江 。飞书告諭,响应来同。”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文静 飞书迎 文皇 看棋。”
(3).紧急的文书。《后汉书·五行志一》:“ 光武 崩, 山阳王 荆 哭不哀,作飞书与 东海王 ,劝使作乱。” 郭希仁 《从戎纪略》:“一面草飞书进省请兵,又派人持大令迎促西来援兵。”
(4).匿名信。《后汉书·梁松传》:“四年冬,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 李贤 注:“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即今匿名书也。”《南史·萧引传》:“ 吴璡 竟作飞书, 李 蔡 证之,坐免官,卒於家。”
(5).迅速书写。 晋 傅咸 《纸赋》:“鳞鸿附便,援笔飞书。” ——《漢語大詞典》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動-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间谍 jiàn dié
密探。被派遣或收买来丛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破坏活动的人员。 ? ——《漢語大詞典》
输诚(輸誠)shū chéng
(1).献纳诚心。《三国志·蜀志·刘备传》:“尽力输诚,奬厉六师,率齐羣义,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寧社稷,以报万分。”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筳篿巫志怪,香火婢输诚。”
(2).归顺;降服。《魏书·袁翻传》:“故能使 淮 海输诚, 华阳 即序,连城请面,比屋归仁。” 清 林则徐 《会奏穿鼻尖沙嘴迭次轰击夷船情形折》:“如果该夷等畏罪输诚,不妨先威后德。” 郭孝成 《浙江光复记》:“卫队及巡警消防,见势已烈,均袖缀白布,以表输诚。” ——《漢語大詞典》
(2).归顺;降服。《魏书·袁翻传》:“故能使 淮 海输诚, 华阳 即序,连城请面,比屋归仁。” 清 林则徐 《会奏穿鼻尖沙嘴迭次轰击夷船情形折》:“如果该夷等畏罪输诚,不妨先威后德。” 郭孝成 《浙江光复记》:“卫队及巡警消防,见势已烈,均袖缀白布,以表输诚。” ——《漢語大詞典》
伏节(伏節)fú jié
犹言殉节。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汉书·刑法志》:“於是师旅亟动,百姓罢敝,无伏节死难之谊。”《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余 颠沛殞毙,杀身济君。其下司徒,署 余 孙 伦 吏,使蒙伏节之报。” 唐 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五人﹞皆伏节尽忠,身死王事。” ——《漢語大詞典》
愈坚(愈坚)
宋书颜延之传是以君子道命愈难识道愈坚古人耻以身为溪壑者乃屏欲之谓也 ——《韵府拾遗 先韵》
贞 ( 貞 ) zhēn
贞 [ zhēn ]
- 坚定,有节操:忠~不渝。坚~不屈。~节。~士(忠贞之士)。
- 旧礼教中束缚女子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妇女不改嫁等:~女。~烈。~操(同“贞节”)。~淑。
- 占,卜,问卦:~卜。
- 古同“桢”,桢干(gàn)。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