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神龙泽,青莲太一居。
蔡汝楠〔明代〕《奉和皇甫百泉玄武湖供事》
解说澄湖上,高斋拟石渠。
九州分职贡,万户入图书。
常侍传符后,郎官对草余。
绨缃随处满,人吏此中疏。
积水神龙泽,青莲太一居。
鸟啼喧静院,云暖护幽墟。
式重思周典,先收忆汉初。
不知供事日,仰止意何如。
九州分职贡,万户入图书。
常侍传符后,郎官对草余。
绨缃随处满,人吏此中疏。
积水神龙泽,青莲太一居。
鸟啼喧静院,云暖护幽墟。
式重思周典,先收忆汉初。
不知供事日,仰止意何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积水(積水)jī shuǐ
(1).聚水。《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续编》附录《一九四九年日记·四月十三日》:“天雨,昨夜有雷声,今日路上积水,沟渠皆盈。”
(2).指积聚的水。《淮南子·兵略训》:“是故善用兵者,势如决积水於千仞之隄,若转员石於万丈之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地既滓浊,法应沉厚,凿土得泉,乃浮水上,积水之下,復有何物?” 宋 赵师侠 《小重山·农人以夜雨昼晴为夜春》词:“积水满春塍,緑波翻鬱鬱,露秧针。” 金 元好问 《山居杂诗》之六:“陂长留积水,川阔尽斜阳。”
(3).指江海、湖泊或池沼。 南朝 宋孝武帝 《登作乐山》诗:“屯烟扰风穴,积水溺云根; 汉 潦吐新波, 楚 山带旧苑。”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积水驾 三峡 ,浮龙傍长津。”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积水不可极,安知 沧海 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何老庵》:“菴后有积水,曰 豢龙池 ,相传 何老 扰龙处。” ——《漢語大詞典》
(2).指积聚的水。《淮南子·兵略训》:“是故善用兵者,势如决积水於千仞之隄,若转员石於万丈之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地既滓浊,法应沉厚,凿土得泉,乃浮水上,积水之下,復有何物?” 宋 赵师侠 《小重山·农人以夜雨昼晴为夜春》词:“积水满春塍,緑波翻鬱鬱,露秧针。” 金 元好问 《山居杂诗》之六:“陂长留积水,川阔尽斜阳。”
(3).指江海、湖泊或池沼。 南朝 宋孝武帝 《登作乐山》诗:“屯烟扰风穴,积水溺云根; 汉 潦吐新波, 楚 山带旧苑。”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积水驾 三峡 ,浮龙傍长津。”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积水不可极,安知 沧海 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何老庵》:“菴后有积水,曰 豢龙池 ,相传 何老 扰龙处。” ——《漢語大詞典》
神龙(神龍)shén lóng
(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 薛综 注:“龙出则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2). 三国 吴 都 建业 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 神龙 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刘逵 注:“ 神龙 , 建业 正殿名。” ——《漢語大詞典》
(2). 三国 吴 都 建业 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 神龙 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刘逵 注:“ 神龙 , 建业 正殿名。” ——《漢語大詞典》
泽 ( 澤 ) zé/shì
泽 [ zé ]
- 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
-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
- 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 洗濯。
- 汗衣,内衣。
- ◎ 古同“释”,解散。
青莲(青蓮)qīng lián
(1).青色莲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发青莲於王宫,验奇花於陆地。” 胡之骥 注:“ 观音大士 生於王宫,坐青莲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叉始罗国》:“掬除洒扫,涂香散花,更採青莲,重布其地,恶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莲同馥。”
(2).指像青莲一样的颜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紫紺之堂临水,青莲之臺带风。”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序》:“从容满月,照耀青莲。” 倪璠 注:“《维摩经》曰:‘目浄修广如青莲。’” 宋 苏辙 《魏佛狸歌》:“青莲湛然俛下视,击鉦卷斾抽行营。”《古尊宿语录》卷十一:“上堂云:青莲视瞬已多繁, 迦叶 微微笑自谩。”
(4).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故常用以指称和佛教有关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刘长卿 《戏赠干越尼子歌》:“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禪枝绕精舍。” 宋 苏轼 《同王胜之游蒋山》诗:“朱门收画戟,紺宇出青莲。”自注:“ 荆公 宅已为寺。” 明 高启 《题黄鹤仙人画》诗:“緑桂骚人宅,青莲释子宫。”(2)指佛经。 唐 刘禹锡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诗:“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妙霓》:“以是口诵青莲,虔皈摩朅;手裁紫凤,巧迈因祗。”(3)犹净土。佛家所谓极乐世界。 唐太宗 《为战阵处立寺诏》:“望法鼓所振,变炎火於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马青莲旧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莲。’”
(5).指 九华山 。 九华山 在 安徽省 青阳县 南二十里,旧名 九子山 。九峰犹如莲花削成,故称 九华山 。 唐 曹唐 《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诗:“差差玉剑寒鋩利,褭褭青莲翠叶重。” 明 周浈 《舟中望九华山》诗:“刻削冠青莲,雕鏤矗丹笋。” 清 吴瞻泰 《自题莲花峰顶试泉图》诗:“万仞青莲上,梯云为试泉。”
(6).见“ 青莲居士 ”。 ——《漢語大詞典》
(2).指像青莲一样的颜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紫紺之堂临水,青莲之臺带风。”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序》:“从容满月,照耀青莲。” 倪璠 注:“《维摩经》曰:‘目浄修广如青莲。’” 宋 苏辙 《魏佛狸歌》:“青莲湛然俛下视,击鉦卷斾抽行营。”《古尊宿语录》卷十一:“上堂云:青莲视瞬已多繁, 迦叶 微微笑自谩。”
(4).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故常用以指称和佛教有关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刘长卿 《戏赠干越尼子歌》:“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禪枝绕精舍。” 宋 苏轼 《同王胜之游蒋山》诗:“朱门收画戟,紺宇出青莲。”自注:“ 荆公 宅已为寺。” 明 高启 《题黄鹤仙人画》诗:“緑桂骚人宅,青莲释子宫。”(2)指佛经。 唐 刘禹锡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诗:“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妙霓》:“以是口诵青莲,虔皈摩朅;手裁紫凤,巧迈因祗。”(3)犹净土。佛家所谓极乐世界。 唐太宗 《为战阵处立寺诏》:“望法鼓所振,变炎火於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马青莲旧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莲。’”
(5).指 九华山 。 九华山 在 安徽省 青阳县 南二十里,旧名 九子山 。九峰犹如莲花削成,故称 九华山 。 唐 曹唐 《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诗:“差差玉剑寒鋩利,褭褭青莲翠叶重。” 明 周浈 《舟中望九华山》诗:“刻削冠青莲,雕鏤矗丹笋。” 清 吴瞻泰 《自题莲花峰顶试泉图》诗:“万仞青莲上,梯云为试泉。”
(6).见“ 青莲居士 ”。 ——《漢語大詞典》
太一 tài yī
亦作“ 太乙 ”。
(1).即道家所称的“道”,古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成玄英 疏:“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括囊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彊为之(名),谓之太一。” 唐 吴筠 《听尹炼师弹琴》诗:“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2).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孔子家语·礼运》:“夫礼必本於太一。” 王肃 注:“太一者,元气也。”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夷夏论》:“道法则采饵芝英,餐霞服丹,呼吸太一,吐故纳新。” 唐 马湘 《登杭州秦望山》:“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3).天神名。 战国 宋玉 《高唐赋》:“醮诸神,礼 太一 。”《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 太一 。”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云:“ 天一 、 太一 ,北极神之别名。”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昨夜子时已朝 太一 矣。” 清 吴伟业 《海市》诗之一:“仙人 太乙 祀 东莱 ,不信 蓬 瀛 此地开。”
(4).星名。即帝星。又名北极二。因离北极星最近,故 隋 唐 以前文献多以之为北极星。《星经》卷上:“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南朝 梁 沈约 《梁雅乐歌·皇雅二》:“华盖拂紫微,勾陈绕太一。” 元 张可久 《折桂回·紫微楼上右平章索赋》曲:“镇 钱塘 太乙勾陈,玉柱擎天,綉袞生春。”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三:“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
(5).山名。《文选·张衡〈西京赋〉》:“於前则 终南 太一 。” 李善 注:“《汉书》曰: 太一山 ,古文以为 终南 。《五经要义》曰: 太一 一名 终南山 ,在 扶风 武功县 。此云 终南 太一 ,不得为一山明矣。盖 终南 ,南山之总名。 太一 、一山之别号耳。” 唐 王维 《终南山》诗:“ 太乙 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漢語大詞典》
(1).即道家所称的“道”,古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成玄英 疏:“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括囊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彊为之(名),谓之太一。” 唐 吴筠 《听尹炼师弹琴》诗:“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2).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孔子家语·礼运》:“夫礼必本於太一。” 王肃 注:“太一者,元气也。”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夷夏论》:“道法则采饵芝英,餐霞服丹,呼吸太一,吐故纳新。” 唐 马湘 《登杭州秦望山》:“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3).天神名。 战国 宋玉 《高唐赋》:“醮诸神,礼 太一 。”《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 太一 。”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云:“ 天一 、 太一 ,北极神之别名。”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昨夜子时已朝 太一 矣。” 清 吴伟业 《海市》诗之一:“仙人 太乙 祀 东莱 ,不信 蓬 瀛 此地开。”
(4).星名。即帝星。又名北极二。因离北极星最近,故 隋 唐 以前文献多以之为北极星。《星经》卷上:“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南朝 梁 沈约 《梁雅乐歌·皇雅二》:“华盖拂紫微,勾陈绕太一。” 元 张可久 《折桂回·紫微楼上右平章索赋》曲:“镇 钱塘 太乙勾陈,玉柱擎天,綉袞生春。”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三:“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
(5).山名。《文选·张衡〈西京赋〉》:“於前则 终南 太一 。” 李善 注:“《汉书》曰: 太一山 ,古文以为 终南 。《五经要义》曰: 太一 一名 终南山 ,在 扶风 武功县 。此云 终南 太一 ,不得为一山明矣。盖 终南 ,南山之总名。 太一 、一山之别号耳。” 唐 王维 《终南山》诗:“ 太乙 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漢語大詞典》
居 jū《國語辭典》
居 [ jū ]
动- 住。《论语·学而》:「居无求安」。《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
- 坐下。《论语·阳货》:「居,吾语汝。」
- 存积、储存。如:「奇货可居」。《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 处、位于。《孟子·离娄上》:「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唐·刘禹锡〈咏史〉诗二首之二:「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 占有。《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 存有、怀著。如:「居心叵测」。
- 住所。如:「故居」、「新居」、「迁居」。
- 住宅、茶楼、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如:「为善长乐居」、「明湖居」、「德林居」。
- 姓。如明代有居节。
居 [ jī ]
助-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谁居?其孟椒乎!」《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