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功名 gōng míng
(1).功业和名声。《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成玄英 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宋 岳飞 《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续范亭 《莫干山》诗:“寳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令人 lìng rén
(1).品德美好的人。《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郑玄 笺:“令,善也。”《旧唐书·韦挺杨纂等传论》:“ 周 、 隋 以来, 韦 氏世有令人,鬱为冠族,而 安石 嗣立,竟大其门。” 宋 曾巩 《祖母丘氏追封魏国太夫人制》:“具官某祖母某氏,身蹈纯行,嬪于令人,教行闺门,自隐而显。”
(2).古代命妇的封号。(1) 宋徽宗 政和 二年,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即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见《宋会要辑稿·仪制十》。(2) 金宣宗 贞祐 后,内命妇封号有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等,为正六品。见《续通典·职官十六》。
(3).祗候;衙役。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令人,你在门外覷者,看有那一位老爷下马,便来报咱知道。”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已曾吩咐功臣 马武 等,但有所知,即便举荐入朝,听某择用。怎么这几时还不见有甚贤士到来?令人,你与某请将 马武 来者。” ——《漢語大詞典》
(2).古代命妇的封号。(1) 宋徽宗 政和 二年,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即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见《宋会要辑稿·仪制十》。(2) 金宣宗 贞祐 后,内命妇封号有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等,为正六品。见《续通典·职官十六》。
(3).祗候;衙役。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令人,你在门外覷者,看有那一位老爷下马,便来报咱知道。”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已曾吩咐功臣 马武 等,但有所知,即便举荐入朝,听某择用。怎么这几时还不见有甚贤士到来?令人,你与某请将 马武 来者。”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歧路 qí lù
(1).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歧,一本作“ 岐 ”。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霑巾。” 清 梅曾亮 《小盘谷记》:“余尝求小盘谷者。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皆大竹蔽天,多歧路。”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母唯事尘劳,歧路徒营营。”
(2).错误的道路。如: 小张 虽误入歧路,但在同志们耐心的帮助教育下,他决心改邪归正。 ——《漢語大詞典》
(2).错误的道路。如: 小张 虽误入歧路,但在同志们耐心的帮助教育下,他决心改邪归正。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反覆 fǎn fù
亦作“ 反復 ”。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2).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3).翻转,颠倒。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4).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5).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 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6).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 唐 罗隐 《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7).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8).指反覆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9).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漢語大詞典》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2).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3).翻转,颠倒。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4).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5).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 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6).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 唐 罗隐 《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7).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8).指反覆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9).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