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公车射覆虚迟晚,方朔何须粟半囊。

蔡羽明代〕《馆中冬夜

灯火青青闭草堂,茶烟犹自搅炉香。
寒宵不尽官城叶,月色偏兼客馆霜。
近阙木鱼传警切,高楼银箭滴愁长。
公车射覆虚迟晚,方朔何须粟半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公车射覆虚迟方朔何须

公车(公車)gōng chē
(1).君主的兵车。《诗·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緑縢,二矛重弓。” 郑玄 笺:“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 孔颖达 疏:“公之兵车有千乘矣。”
(2).官车。《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 郑玄 注:“公,犹官也。”《后汉书·霍谞传》:“服闕,公车徵,再迁 北海 相,入为尚书僕射。” 唐 元结 《黍官引》:“公车诣魏闕,天子垂清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兹奉严君而同上公车,须别慈母而载驰孔道。”
(3). 汉 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后以指此类官署。《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后汉书·丁鸿传》:“赐御衣及綬,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 李贤 注:“公车,署名。公车所在,因以名。诸待詔者,皆居以待命,故令给食焉。” 唐 元稹 《高端婺州长史》:“尔等皆执艺术,待詔公车。”《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伏望詔求方正有道之士,召诣公车对策;如 司马光 、 苏辙 辈,復置左右,以辅圣德。”
(4). 汉 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明 王晫 《今世说·雅量》:“﹝ 李梦兰 ﹞弱冠举孝廉,公车不第,策蹇南归,务益砥礪读书。”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家 西涧 先生説:‘ 张之杜 中 顺治 辛卯举人,连上公车不第,因就 朱方旦 问之。’” 清 王韬 《〈日本杂事诗〉序》:“而君时公车北上,以此相左。”
(5).借指应试的举子。《花月痕》第二回:“那年春闈榜后,朝议举行鸿词科,因此各道公车,迟留观望,不尽出都。”  ——《漢語大詞典》
射覆 shè fù
(1).古时的一种猜物游戏,亦往往用以占卜。《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颜师古 注:“数家,术数之家也。於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闇射之,故云射覆。”《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季龙 取十三种物,著大篋中,使 輅 射。云:‘器中藉藉有十三种物。’先説鸡子,后道蚕蛹,遂一一名之,惟以梳为枇耳。” 明 黄瑜 《枫林壬课》:“偶访友人,见案上真四合,戏谓君能射覆乎?”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他们配代表 中国 民族吗?只有祭 孔 典礼,投壶射覆,或者 上海 大华饭店的跳舞。”
(2).酒令之一。 清 俞敦培 《酒令丛钞·古令》:“然今酒座所谓射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春’字、‘浆’字,使人射之,盖春酒、酒浆也。射者言某字,彼此会意,餘人更射。不中者饮,中则令官饮。”《红楼梦》第六二回:“ 宝玉 便説:‘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 探春 便命 平儿 拈, 平儿 向内搅了一搅,用筯夹了一个出来,打开一看,上写着‘射覆’二字。”
(3).掌射覆的方伎。《旧唐书·顺宗纪》:“丙午,罢翰林医工、相工、占星、射覆,冗食者四十二人。”  ——《漢語大詞典》
虚迟(虚遲)xū chí
虚位以待。迟,等待。《陈书·虞荔传》:“ 高祖 遗 荔 书曰:‘……当今朝廷惟新,广求英雋,岂可栖迟东土,独善其身?今令兄子将接出都,想必副朝廷虚迟也。’”  ——《漢語大詞典》
晚 wǎn《國語辭典》

晚 [ wǎn ]

  1. 黄昏、日落时分。《说文解字·日部》:「晚,莫也。」清·段玉裁·注:「莫者,日且冥也。」
  2. 夜间。如:「晚间」、「昨晚」。《水浒传·第一○回》:「李小二夫妻两个,捏著两把汗,当晚无事。」
  3. 对长辈的自称。如:「学晚」。《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极蒙台爱,恕治晚不能躬送了。」
  1. 将尽的。宋·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诗:「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2. 继任的、后来的。如:「晚娘」。《淮南子·本经》:「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总要。」
  1. 迟。如:「相见恨晚」。《孔子家语·卷三·弟子行》:「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方朔 fāng shuò
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 《东方朔传》。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輭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 明 何景明 《田子行》:“ 汉王 不好 相如 赋, 方朔 谁知是岁星。” 明 徐渭 《对明篇》:“詼谐 汉 庭 方朔 老,如闻永谢 长安 道。”  ——《漢語大詞典》
何须(何須)hé xū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漢語大詞典》
粟 sù《國語辭典》

粟 [ sù ]

  1. 植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叶似玉蜀黍而较狭长。花小而密,呈圆锥花序。果实为粒状,黄色,可食。为北方粮食之大宗。俗称为「小米」。
  2. 谷实的总称。《淮南子·诠言》:「量粟而舂,数米而炊,可以治家,而不可治国。」
  3. 俸禄。《史记·卷六一·伯夷传》:「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4. 皮肤遇寒时在表面所起的小颗粒。宋·苏轼〈雪后书北台〉诗二首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俗称为「鸡皮疙瘩」。
  5. 姓。如汉代有粟举。
半 bàn《國語辭典》

半 [ bàn ]

  1. 二分之一的。如:「半数」、「半边」、「半碗饭」、「年过半百」。
  2. 在……中间。如:「半夜」、「半路」、「半山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比喻极少。如:「一星半点」、「一分半钟」。
  1. 部分、不完全的。如:「半成品」、「半生不熟」、「半新不旧」、「一知半解」。
  1. 事物二分之一的部分。如:「剖半」、「一半」。《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囊 náng/nāng《國語辭典》

囊 [ náng ]

  1. 口袋、袋子。如:「行囊」、「香囊」、「锦囊」、「探囊取物」。唐·杜甫〈重赠郑炼〉诗:「郑子将行罢使臣,囊无一物献尊亲。」
  2. 似袋子的东西。如:「胆囊」、「毛囊」、「气囊」。《红楼梦·第三回》:「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3.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囊瓦。
  1. 用袋子盛装物品。《聊斋志异·卷一·王成》:「囊货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濡。」
  1. 如囊包物般的。如:「囊括四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