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千家
唐 杜甫 白盐山 白榜千家邑,清秋万估船。
唐 武元衡 春暮寄杜嘉兴昆弟 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
唐 周朴 秋深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三 十里溪山新雪后,千家襟袖晓寒生。 ——《骈字类编》
唐 武元衡 春暮寄杜嘉兴昆弟 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
唐 周朴 秋深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三 十里溪山新雪后,千家襟袖晓寒生。 ——《骈字类编》
砧杵 zhēn chǔ
亦作“碪杵”。 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南朝 宋 鲍令晖 《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唐 韦应物 《登楼寄王卿》诗:“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宋 苏轼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诗之二:“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元 商道 《新水令》套曲:“愁闻砧杵敲,倦听宾鸿叫。”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野宿近荒城,碪杵无声。” ——《漢語大詞典》
乱 ( 亂 ) luàn
乱 [ luàn ]
- 没有秩序:~套。紊~。凌~。
-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 混淆:~伦。败常~俗。
- 任意随便:~吃。~跑。
-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 横渡:~流。
- 治理:~臣。
-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城头(城頭)chéng tóu
城墙上。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元 萨都剌 《高邮城晓望》诗:“城上高楼城下湖,城头画角晓呜呜。” 鲁迅 《无题》诗:“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漢語大詞典》
新月 xīn yuè
(1).农历每月初出的弯形的月亮。 南朝 陈 阴铿 《五洲夜发》诗:“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宋 朱敦儒 《好事近·渔父》词:“晚来风定钓丝閒,上下是新月。”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七夕用六日》:“ 宋 张耒 《柯山集》有《七月六日》二首,其第二首云‘黄昏楼角看新月,还是去年牛女时。’” 郁达夫 《沉沦》四:“半痕新月,斜挂在西天角上,却似仙女的蛾眉,未加翠黛的样子。”
(2).农历月逢十五日新满的月亮。 唐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诗:“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3).朔日的月相。此时月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其暗面正与地球相对,地球上不见月光,称为定朔。 ——《漢語大詞典》
(2).农历月逢十五日新满的月亮。 唐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诗:“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3).朔日的月相。此时月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其暗面正与地球相对,地球上不见月光,称为定朔。 ——《漢語大詞典》
微明 wēi míng
(1).知幽眇之理而收显著之效。《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河上公 注:“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韩非子·喻老》:“起事於无形,而要大功於天下,是谓微明。”
(2).微弱的光亮;稍微明亮。 唐 颜真卿 《登平望桥下作》诗:“近山犹髣髴,远水忽微明。” 宋 秦观 《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诗:“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 ——《漢語大詞典》
(2).微弱的光亮;稍微明亮。 唐 颜真卿 《登平望桥下作》诗:“近山犹髣髴,远水忽微明。” 宋 秦观 《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诗:“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 ——《漢語大詞典》
江水 jiāng shuǐ
即 长江 。《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诱 注:“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谓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导也。”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 盆城 去 鄂渚 ,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 江水 。” ——《漢語大詞典》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名-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