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野花藤蔓乱毵毵,送别旗亭酒半酣。

陈言明代〕《送陈三亦入越用韦庄韵

野花藤蔓乱毵毵,送别旗亭酒半酣。
十丈画船如画阁,载将春色到江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野花藤蔓毵毵送别旗亭酒半

野花 yě huā
(1).野生植物的花。 唐 沈佺期 《三日梨园侍宴》诗:“野花飘御座,河柳拂天杯。” 宋 苏轼 《和刘长安题薛周逸老亭》:“山鸟奏琴筑,野花弄闲幽。”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双龄小传》:“野花蓬勃,好鸟勾輈。”
(2).喻指男子的外遇。如:我劝你休贪野花红,家花野花不一同。  ——《漢語大詞典》
藤蔓 téng wàn
见“藤本植物”  ——《漢語大詞典》
乱 ( 亂 ) luàn
乱 [ luàn ]
  1. 没有秩序:~套。紊~。凌~。
  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3. 混淆:~伦。败常~俗。
  4. 任意随便:~吃。~跑。
  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6. 横渡:~流。
  7. 治理:~臣。
  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毵毵(毿毿)sān sān
(1).垂拂纷披貌。《诗·陈风·宛丘》“值其鷺羽” 三国 吴 陆玑 疏:“白鷺,大小如鴟,青脚高尺七八寸,尾如鹰尾,喙长三寸许,头上有毛十数枚,长尺餘,毿毿然与众毛异。” 宋 陆游 《题阎郎中溧水东皋园亭》诗:“毿毿华髮映朱紱,同舍半已排云翔。” 郭沫若 《西湖纪游》诗:“菜花黄,湖草平,杨柳毿毿,湖中生倒影。”
(2).散乱貌。 宋 苏轼 《过岭》诗之二:“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巖花雨落毿毿。”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一看,仿佛觉得异样,不知怎地似乎家里乱毵毵。迎出来的也只有一个 赵富 。”  ——《漢語大詞典》
送别 sòng bié
送行;告别。 唐 祖咏 《别怨》诗:“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客里登临俱是感,人间送别不宜秋。” 碧野 《芦沟桥情思》:“据说 芦沟桥 和 西安 的 灞桥 一样,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  ——《漢語大詞典》
旗亭 qí tíng
(1).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论》:“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薛综 注:“旗亭,市楼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里有土臺,高三丈,上有二精舍。 赵逸 云:‘此臺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 唐 王勃 《临高台》诗:“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旗亭壮邑屋,烽櫓蟠城隍。”
(2).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花县与琴焦,旗亭无酒濡。” 宋 周邦彦 《琐窗寒·寒食》词:“旗亭唤酒,付与 高阳 儔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报应·德报》:“其人得金后,为旗亭业,居数年,颇获利。” 郁达夫 《八月初三夜发东京口占别张杨二子》:“四壁旗亭争赌酒,六街灯火远随车。”  ——《漢語大詞典》
酒半 jiǔ bàn
犹酒次。指宴饮间酒至数巡的时刻。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公( 王仲舒 )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阁子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宋史·陈规传》:“ 规 大饗将士,酒半,问曰:‘ 兀术 拥精兵且至,策将安出?’”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与客饮酒,酒半,有客离席而叹。”  ——《漢語大詞典》
酣 hān《國語辭典》

酣 [ hān ]

  1. 畅饮,尽兴喝酒。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2. 沉迷、耽溺于酒。《抱朴子·外篇·酒诫》:「小大乱丧,亦罔非酒,然而俗人是酣是湎。」《宋书·卷六一·武三王传·庐陵孝献王义真传》:「纵博酣酒,日夜无辍。」
  1. 畅快、尽兴。如:「酣饮」、「酣歌」。《魏书·卷七九·成淹传》:「(王)​肃言:『淹既蒙进,臣得屈己伸人,此所谓陛下惠而不费。』遂酣笑而止。」
  2. 激烈。如:「酣斗」。唐·杜甫〈丹青引〉:「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1. 喝醉酒。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八首之四四:「篷窗倚坐酒微酣,淮水无波似蔚蓝。」
  2. 浓、盛。清·洪升《长生殿·第五出》:「环曲岸,环曲岸,红酣绿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