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皎皎 jiǎo jiǎo
(1).洁白貌;清白貌。《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皎皎贞素,侔 夷 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美目娟娟,涵着一泓秋水;芳颜皎皎,带着几度清风。” 郭沫若 《满江红·赞南京路上好八连》词:“不染纤尘, 南京路 八连皎皎。尽教你,染缸多大,糖衣多巧。”
(2).明亮貌。《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綺罗光,轻轻云粉粧。” 明 许潮 《南楼月》曲:“皎皎银蟾如昼,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闻一多 《晴朝》诗:“皎皎的白日啊!将照遍了朱楼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为皎皎之细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六:“单牀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驰。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羽》:“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漢語大詞典》
(2).明亮貌。《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綺罗光,轻轻云粉粧。” 明 许潮 《南楼月》曲:“皎皎银蟾如昼,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闻一多 《晴朝》诗:“皎皎的白日啊!将照遍了朱楼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为皎皎之细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六:“单牀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驰。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羽》:“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漢語大詞典》
秋夜
唐 沈佺期 杂歌谣辞 古歌 璇闺窈窕秋夜长,绣户徘徊秋月光。
唐 韦应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唐 皇甫曾 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唐 王建 长门烛 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唐 杜牧 寄兄弟 孤梦家山远,独眠秋夜长。 ——《骈字类编》
唐 韦应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唐 皇甫曾 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唐 王建 长门烛 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唐 杜牧 寄兄弟 孤梦家山远,独眠秋夜长。 ——《骈字类编》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名-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流光 liú guāng
(1).谓福泽流传至后世。《穀梁传·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若从 孔 孟 治地之法,则仁者必寿,善者必福,清明之志气如神,厚德之流光寖远。” 清 钱谦益 《太仆寺毕自严祖忠臣加赠大中大夫制》:“酬而劬后之劳,示我流光之报。”
(2).流动、闪烁的光彩。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应駍声,击流光,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南史·宋元凶劭传》:“时主夕卧,见流光相随,状若萤火。”
(3).特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唐 长孙佐辅 《横吹曲辞·关山月》:“忽忆秦楼妇,流光应共有。” 清 方文 《秋夜饮顾与治斋中》诗:“清暉在山川,流光及城闕。”
(4).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唐 鲍防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诗:“流光易去懽难得,莫厌频频上此臺。” 宋 宋祁 《浪淘沙·别刘原父》词:“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又是一年过去了,真是流光如驶!” ——《漢語大詞典》
(2).流动、闪烁的光彩。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应駍声,击流光,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南史·宋元凶劭传》:“时主夕卧,见流光相随,状若萤火。”
(3).特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唐 长孙佐辅 《横吹曲辞·关山月》:“忽忆秦楼妇,流光应共有。” 清 方文 《秋夜饮顾与治斋中》诗:“清暉在山川,流光及城闕。”
(4).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唐 鲍防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诗:“流光易去懽难得,莫厌频频上此臺。” 宋 宋祁 《浪淘沙·别刘原父》词:“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又是一年过去了,真是流光如驶!” ——《漢語大詞典》
鉴 ( 鑒 ) jiàn
鉴 [ jiàn ]
- 镜子。
- 照:光可~人。
- 观察,审察:~别。~定。~赏。~于(看到,觉察到)。台~(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往知来。
-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戒。前车之~。
薄 báo/bó/bò《國語辭典》
薄 [ bó ]
讀音 形- 不厚的。《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 貧瘠、不肥沃。如:「薄田」。
- 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 卑賤。如:「出身微薄」。
-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 不尊重。如:「輕薄」。
- 草木叢生的地方。《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 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 姓。如明代有薄珏。
- 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
- 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 附著。《楚辭·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薄兮。」
- 侵入。《荀子·天論》:「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
- 鄙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 輕微的。《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薄 [ bò ]
- 參見「薄荷 」條。
薄 [ báo ]
語音形- 1的語音。
帷 wéi《國語辭典》
帷 [ wéi ]
名- 帐幕。如:「车帷」、「帷幕」。《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新唐书·卷二○五·列女传·房玄龄妻卢传》:「卢泣入帷中,剔一目示玄龄,明无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