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鲛人夜泣珠成泪,龙女晴梳翠作鬟。

程本立明代〕《和贝惟学登小孤山韵

西来风浪涌金山,人在鸿蒙沆漭间。
大地小孤天柱石,长江第一海门关。
鲛人夜泣珠成泪,龙女晴梳翠作鬟。
欲问灵巫报神语,我行何日定东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鲛人夜泣龙女

鲛人(鮫人)jiāo rén
(1).神话传说中的人鱼。 杨慎 《升庵诗话·子书传记语似诗者》《韩诗外传》:“ 荆山 不贵玉,鮫人不贵珠。”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唐 杜甫 《雨》诗之四:“神女花鈿落,鮫人织杼悲。” 端木蕻良 《女神》:“海的女神带着鲛人和蜃女,在绿色的云片里嬉戏。”
(2).捕鱼者,渔夫。 唐 杜甫 《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饔人受鱼鮫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仇兆鳌 注:“鮫人,捕鱼者。”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龙涎,﹞鮫人採之,以为至宝。”  ——《漢語大詞典》
夜泣
韦应物鼙鼓行何况鳏孤火绝无晨炊独妇夜泣安有期  ——《骈字类编》
珠 zhū《國語辭典》

珠 [ zhū ]

  1. 蚌壳内所生的圆形物质。当砂粒窜进蚌壳内,蚌体受到刺激,常用膜缘摩擦,而所分泌的珍珠质,就附在物体表面,渐久渐大,即形成珠。《书经·禹贡》:「泗滨浮磬,淮、夷𧏖珠暨鱼。」
  2. 泛称圆形的颗粒。如:「弹珠」、「眼珠」。北周·庾信〈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二首之二:「碎珠萦断菊,残丝绕折莲。」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1. 「泪 」的异体字。
龙女(龍女)lóng nǚ
传说中指龙王的女儿。《古诗源·绵州巴歌》:“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 宋 梅尧臣 《发长芦江口》诗:“篙师柂工相整衣,龙女庙中来宰豨。” 清 李渔 《意中缘·拒妁》:“据我看起来,你是 观音 面前的龙女转世。”  ——《漢語大詞典》
晴 qíng《國語辭典》

晴 [ qíng ]

  1. 雨雪停止。《文选·潘岳·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元·张可久〈人月圆·梅花浑似真真面〉曲:「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1. 清朗无云的天气。如:「秋晴」、「阴晴」。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之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 晴朗的。如:「晴天霹雳」、「晴空万里」。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唐·贾岛〈送人适越〉诗:「晴湖胜镜碧,寒柳似金黄。」
梳 shū《國語辭典》

梳 [ shū ]

  1. 整理頭髮的用具。如:「木梳」、「骨梳」。《新唐書·卷一三二·吳兢傳》:「朝有諷諫,猶髮之有梳。」
  1. 用梳子整理頭髮。《文選·揚雄·長楊賦》:「頭蓬不暇梳,飢不及餐。」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風流薄梳洗,時世寬妝束。」
翠 cuì《國語辭典》

翠 [ cuì ]

  1. 翠鸟的简称。《文选·左思·蜀都赋》:「孔翠群翔,犀象竞驰。」
  2. 绿色的玉。参见「[[翡翠]]」条。如:「珠翠」。《文选·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驱。」
  3. 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深青色颜料。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词:「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4. 比喻美女、妓女。如:「倚翠偎红」、「翠绕珠围」。
  5. 姓。如汉代有翠鸳鸯。
  1. 用翠羽装饰的。如:「翠衾」、「翠旌」。《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张翠帷,建羽盖。」
  2. 青绿色的。如:「翠柏」、「翠楼」、「草木苍翠」。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鬟 huán《國語辭典》

鬟 [ huán ]

  1. 妇女头发挽成中空环形的一种发髻。如:「香鬟」、「双鬟」。北周·庾信〈和咏舞诗〉:「顿履随疏节,低鬟逐上声。」唐·李白〈久别离〉诗:「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2. 婢女。如:「丫鬟」。宋·梅尧臣〈听文都知吹箫〉诗:「欲买小鬟试教之,教坊供奉谁知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