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韩愈唐代〕《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寺在京城南门之东)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友生招我佛寺行,
正值万株红叶满。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魂翻眼倒忘处所,
赤气冲融无间断。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玻黎碗。忽惊颜色变韶稚,
却信灵仙非怪诞。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前年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去岁羁帆湘水明,
霜枫千里随归伴。猿呼鼯啸鹧鸪啼,恻耳酸肠难濯浣。
思君携手安能得,今者相从敢辞懒。由来钝騃寡参寻,
况是儒官饱闲散。惟君与我同怀抱,锄去陵谷置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何人有酒身无事,
谁家多竹门可款。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南山逼冬转清瘦,刻画圭角出崖窾.当忧复被冰雪埋,
汲汲来窥戒迟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桃源迷路茫茫枣下悲歌纂纂

桃源 táo yuán
(1).“ 桃花源 ”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 《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嶠断来宾。” 唐 杜甫 《北征》诗:“缅思桃源内,益嘆身世拙。” 明 张煌言 《赠卢牧舟大司马》诗:“ 并州 正有来苏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他们缺乏相当的娱乐,赌博也是一条出路。所以有许多都在这里面寻觅他们的桃源。”参见“ 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赠长安小主人》诗:“仙路迷人应有术, 桃源 不必在深山。” 元 任昱 《清江引·题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长恨因缘误。”参见“ 桃源洞 ”。
(3). 宋 时 临安县 嘉会门 外 泠水峪 ,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称 桃源 ,为都人游集之地。 苏轼 《介亭饯杨杰次公》“丹青明灭 风篁岭 ,环佩空响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 泠水峪 在 嘉会门 外,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为城南胜概,旧呼 桃源 ,游人多集焉。”  ——《漢語大詞典》
迷路 mí lù
(1).迷失道路。《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后詔书徵 萌 ,託以老耄,迷路东西。” 唐 宋之问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诗:“攀巖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二章:“朝着前头走就行啦,不会迷路的。”
(2).比喻失去正确的方向。 唐 白居易 《刑部尚书致仕》诗:“迷路心迴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
(3).比喻错误的道路。《四游记·哥阁君臣游猎》:“寡人原亦是僊班之人。今寡人失了本来面目,乞天僊大发慈悲,同寡人回朝,指引寡人迷路。”
(4).满路。 唐 温庭筠 《送洛南李主簿》诗:“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
(5).方言。指雾。 清 顾禄 《清嘉录·三朝迷路发西风》:“谚云:‘三朝迷路发西风。’……吾乡谓雾曰迷路,谓雾重,迷不得路逕也。”
(6).内耳的一部分。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漢語大詞典》
竟 jìng《國語辭典》

竟 [ jìng ]

  1. 乐曲演奏完毕。《说文解字·音部》:「竟,乐曲尽为竟。」
  2. 完成、终了、完毕。如:「未竟之业」。《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唐·柳宗元〈田家〉诗三首之三:「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3. 穷究、追究。如:「穷原竟委」。《汉书·卷六八·霍光传》:「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唐·颜师古·注:「竟,穷竟其事也。」
  1. 全、整。如:「竟日」、「竟夜」。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 居然。如:「竟然」、「他竟敢不理我。」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首之三:「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红楼梦·第六二回》:「原来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我竟不知。」
  2. 到底、终于。如:「有志者事竟成。」唐·李询〈赠织锦人〉诗:「札札机声晓复晡,眼穿力尽竟何如!」
  3. 直接。《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
茫茫 máng máng
(1).广大而辽阔。《关尹子·一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儻儻而无羈乎。”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俯视 大江 奔,茫茫与天平。”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 鸿干 者否?” 朱德 《苦热》诗之一:“滚滚 长江 嗟还逝,茫茫大野喜云封。”
(2).遥远。 汉 荀悦 《〈汉纪〉论》:“茫茫上古,结绳而治。” 唐 杨衡 《桂州与陈羽念别》诗:“茫茫从此去,何路入 秦 关?” 清 陈维嵩 《女冠子·本事》词之二:“路茫茫,度海云鬟乱,还宫绣带长。” 龚尔位 《怀人》诗之二:“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
(3).渺茫;模糊不清。 汉 扬雄 《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餘里。” 宋 王安石 《吴任道说应举时事》诗:“独骑瘦马冲残雨,前伴茫茫不可寻。” 清 杜浚 《登金山塔》诗:“咄哉天咫尺,消息转茫茫。”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夜雾茫茫,月色朦胧。‘迎春亭’佇立山岗。”
(4).纷繁,纷杂;众多。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隋书·音乐志上》:“茫茫亿兆,无思不遂。”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俯视 洛阳 川,茫茫走 胡 兵。” 清 秋瑾 《宝剑歌》:“ 炎帝 世系伤中絶,茫茫国恨何时雪?”
(5).茂盛。《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 唐 刘长卿 《经漂母墓》诗:“春草茫茫緑,王孙旧此游。”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漢語大詞典》
枣下(棗下)zǎo xià
(1).枣树下。因枣下攒聚有时,常用以喻人间的盛衰和世态炎凉。《古咄唶歌》:“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夏欲初赤时,人从四边来;枣适今日赐,谁当仰视之?” 晋 潘岳 《笙赋》:“枣下纂纂,朱实离离。宛其落矣,化为枯枝。人生不能行乐,死何以虚謚为?”纂与“攒”通,聚貌。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 桃源 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2).古曲名。《文选·潘岳〈笙赋〉》:“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 张詵 注:“《园桃》《枣下》,古曲名。” 南朝 齐 谢朓 《同赋杂曲名·秋竹曲》:“欲求《枣下》吹,别有 江 南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发建兴渚示到陆二黄门》诗:“犹闻《枣下》吹,尚识杏间堂。”  ——《漢語大詞典》
悲歌 bēi gē
(1).悲壮地歌唱。《淮南子·说林训》:“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 钟期 信为贤。” 宋 苏轼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峻青 《海娘娘》:“这时候,人的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慷慨悲歌,拔剑起舞的热烈情感呢。”
(2).悲壮或哀痛的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行觴奏悲歌,永夜繫白日。”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厄 宋 围 陈 ,奏悲歌於 下蔡 。”《红楼梦》第二七回:“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艾青 《向太阳》诗:“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漢語大詞典》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1.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1.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3.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4.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1.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1.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纂纂 zuǎn zuǎn
集聚貌。《文选·潘岳〈笙赋〉》:“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 李善 注:“古《咄喑歌》曰:‘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攒,聚貌。纂与攒,古字通。”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 桃源 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此二十里间,枣树最多,其实已纂纂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