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岂是今投分,多疑宿结缘。

白居易唐代〕《醉后重赠晦叔

老伴知君少,欢情向我偏。无论疏与数,相见辄欣然。
各以诗成癖,俱因酒得仙。笑回青眼语,醉并白头眠。
岂是今投分,多疑宿结缘。人间更何事,携手送衰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投分多疑宿结缘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投分 tóu fèn
定交;意气相合。《东观汉记·王丹传》:“ 昱 道遇 丹 ,拜於车下, 丹 答之。 昱 曰:‘家君欲与君投分,何以拜子孙也?’”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缔交君赠縞,投分我忘筌。” 清 孙枝蔚 《送王金铉归里》诗:“投分苦不早,贱子今衰老。”  ——《漢語大詞典》
多疑 duō yí
多疑惑;疑心重。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 宋 朱熹 《答符复仲》:“且就此持守,自见功效,不须多疑多问,却转迷惑也。” 元 揭傒斯 《以事暂如武昌发临川》诗:“江转欲无路,山迴忽似围。客程秋共远,物色晚多疑。”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 英 夷虽狡,何患焉?且夷性多疑,其曾经喫亏之处,永不再来,如 臺湾 是也。” 茅盾 《子夜》十六:“并且 朱吟秋 生性多疑,又以为 周仲伟 是故意奚落他,便皱着眉头叹一口气。”  ——《漢語大詞典》
宿 sù/xiǔ/xiù《國語辭典》

宿 [ sù ]

  1. 供休止的处所。如:「宿舍」。《周礼·地官·遗人》:「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2. 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
  3. 姓。如汉代有宿详。
  1. 住夜。《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2. 停留。《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
  3. 安、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晋·杜预·注:「宿,犹安也。」
  1. 旧的、积久的。如:「宿怨」、「宿忧」。《汉书·卷七○·陈汤传》:「雪边吏之宿耻。」
  2. 隔夜的。如:「宿雨」、「宿醉」。《镜花缘·第四回》:「睡到黎明,宿酒已消。」
  3. 前世的。如:「宿缘」。
  4. 平日的。《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通「夙」。
  1. 素来、平时。《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灵帝宿闻其名,数引纳之。」
  2. 早先。《管子·地图》:「宿定所征伐之国。」唐·尹知章·注:「宿,犹先也。」

宿 [ xiǔ ]

  1. 夜晚。如:「整宿」。《红楼梦·第四八回》:「商议已定,一宿无话。」

宿 [ xiù ]

  1. 星座。如:「星宿」、「二十八宿」。汉·王充《论衡·祀义》:「天有列宿,地有宅舍。」
结缘(結緣)jié yuán
(1).佛教语。谓与佛法结下缘分,为将来得度的因缘。 隋 智顗 《法华经文句》卷二之下:“结缘者,力无引导击动之能,德非伏物镇严之用,而过去根浅,覆漏污杂,三慧不生,现世虽见佛闻法,无四悉檀益,但作未来得度因缘,此名结缘众。”
(2).指布施等善行。 宋 陆游 《病中遣怀》诗之一:“放生何足为爱物,施药因行聊结缘。”《红楼梦》第一○三回:“此庙何名?庙中共有几人?或欲真修,岂无名山?或欲结缘,何不通衢?”
(3).指与人结交的机缘。 唐 白居易 《醉后重赠晦叔》诗:“岂是今投分,多疑宿结缘。”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小孩子满握着煮熟的蚕豆,大家互赠,小手相握,谓之‘结缘’,这两字又何其美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