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爱何处,嵩碧伊瑟瑟。
白居易〔唐代〕《咏兴五首。出府归吾庐》
出府归吾庐,静然安且逸。更无客干谒,时有僧问疾。
家僮十馀人,枥马三四匹。慵发经旬卧,兴来连日出。
出游爱何处,嵩碧伊瑟瑟。况有清和天,正当疏散日。
身闲自为贵,何必居荣秩。心足即非贫,岂唯金满室。
吾观权势者,苦以身徇物。炙手外炎炎,履冰中栗栗。
朝饥口忘味,夕惕心忧失。但有富贵名,而无富贵实。
家僮十馀人,枥马三四匹。慵发经旬卧,兴来连日出。
出游爱何处,嵩碧伊瑟瑟。况有清和天,正当疏散日。
身闲自为贵,何必居荣秩。心足即非贫,岂唯金满室。
吾观权势者,苦以身徇物。炙手外炎炎,履冰中栗栗。
朝饥口忘味,夕惕心忧失。但有富贵名,而无富贵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出游(出遊)chū yóu
亦作“ 出游 ”。
(1).外出游历走动。《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 唐 元稹 《寒食日》诗:“今日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 明 李贽 《与梅长公书》:“僕出游五载,行几万里,无有一人可为至圣大贤者。”《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狄夫人 免不得,也随俗出游。” 冰心 《三寄小读者》二十:“在这里,出游稍远便可看见水。”
(2).旧时指到他地做官或游学。《史记·苏秦列传》:“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 唐 杜甫 《壮游》诗:“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漢語大詞典》
(1).外出游历走动。《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 唐 元稹 《寒食日》诗:“今日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 明 李贽 《与梅长公书》:“僕出游五载,行几万里,无有一人可为至圣大贤者。”《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狄夫人 免不得,也随俗出游。” 冰心 《三寄小读者》二十:“在这里,出游稍远便可看见水。”
(2).旧时指到他地做官或游学。《史记·苏秦列传》:“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 唐 杜甫 《壮游》诗:“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漢語大詞典》
爱 ( 愛 ) ài
爱 [ ài ]
-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慕。~情。~戴。~抚。~怜。~恋。~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挚~。仁~。厚~。热~。
- 喜好(hào ):~好(hào)。~唱歌。
- 容易:铁~生锈。
- 重视而加以保护:~护。~惜。
-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嵩 sōng《國語辭典》
嵩 [ sōng ]
形- 高聳的。如:「嵩高」。《文選·陸機·赴洛道中作詩》:「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
- 參見「嵩山 」條。
- 姓。如漢代有嵩真。
碧 bì《國語辭典》
碧 [ bì ]
名- 青绿色的美石。《说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唐·成玄英·疏:「碧,玉也。」
- 青绿色的。如:「碧草」、「碧波荡漾」。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李商隐〈常娥〉诗:「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伊 yī《國語辭典》
伊 [ yī ]
代- 第三人称代名词,相当于「彼」、「他」。《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第二人称代名词,相当于「你」。《董西厢·卷七》:「我于伊志诚没倦怠,你于我坚心莫更改。」元·佚名《马陵道·第三折》:「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难道你不解其中意。」
- 表示肯定,相当于「是」。《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孙程传》:「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
- 发语词,无义。《诗经·邶风·谷风》:「不念昔者,伊余来塈。」《文选·陆机·文赋》:「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
- 文言助词,表示「刚刚」的意思。如:「就职伊始」、「开幕伊始」。
- 姓。如商朝有伊尹。
瑟瑟 sè sè
(1).碧色宝石。《周书·异域传下·波斯》:“﹝ 波斯国 ﹞又出白象、师子……马瑙、水晶、瑟瑟。”《新唐书·高仙芝传》:“ 仙芝 为人贪,破 石 ,获瑟瑟十餘斛。”《元史·仁宗纪一》:“帝曰:所寳惟贤,瑟瑟何用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国·乌思藏》:“其官章饰,最尚瑟瑟;瑟瑟者,緑珠也。”
(2).指碧绿色。 唐 白居易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宋 陆游 《携一尊寻春湖上》诗:“花梢已点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纹。”
(3).象声词。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宋书·乐志三》:“风瑟瑟,木搜搜,思念公子徒以忧。”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倒黏子花﹞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母子方徊徨间,忽见布帆南动,其声瑟瑟。” 鲁迅 《彷徨·祝福》:“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4).寒凉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气萧萧以瑟瑟,风颼颼而飀飀。” 唐 雍陶 《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斋招赏十二韵》:“坐中寒瑟瑟,牀下细冷冷。” 清 龚自珍 《虞美人》词:“春寒瑟瑟晚来添,玉釧微闻,应是换 吴 棉。”
(5).萧索貌;寂寥貌。 唐 刘希夷 《捣衣篇》诗:“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团。” 清 龚自珍 《后游》诗:“三日不能来,来觉情瑟瑟。” 周天石 《和南村原韵》:“瑟瑟荒郊悬落日,滔滔沧海决横流。”
(6).形容发抖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媒婆﹞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再生缘》第十五回:“她身体很疲乏,不免瑟瑟抖叫一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不敢把头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里老是瑟瑟地抖,身上头上全是汗珠。”
(7). 辽 代祈雨射柳的仪礼。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亲王、宰执以次行射柳仪。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不雨,则以水沃之。见《辽史·礼志一》。参见“ 射柳 ”。 ——《漢語大詞典》
(2).指碧绿色。 唐 白居易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宋 陆游 《携一尊寻春湖上》诗:“花梢已点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纹。”
(3).象声词。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宋书·乐志三》:“风瑟瑟,木搜搜,思念公子徒以忧。”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倒黏子花﹞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母子方徊徨间,忽见布帆南动,其声瑟瑟。” 鲁迅 《彷徨·祝福》:“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4).寒凉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气萧萧以瑟瑟,风颼颼而飀飀。” 唐 雍陶 《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斋招赏十二韵》:“坐中寒瑟瑟,牀下细冷冷。” 清 龚自珍 《虞美人》词:“春寒瑟瑟晚来添,玉釧微闻,应是换 吴 棉。”
(5).萧索貌;寂寥貌。 唐 刘希夷 《捣衣篇》诗:“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团。” 清 龚自珍 《后游》诗:“三日不能来,来觉情瑟瑟。” 周天石 《和南村原韵》:“瑟瑟荒郊悬落日,滔滔沧海决横流。”
(6).形容发抖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媒婆﹞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再生缘》第十五回:“她身体很疲乏,不免瑟瑟抖叫一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不敢把头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里老是瑟瑟地抖,身上头上全是汗珠。”
(7). 辽 代祈雨射柳的仪礼。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亲王、宰执以次行射柳仪。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不雨,则以水沃之。见《辽史·礼志一》。参见“ 射柳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