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

罗虬唐代〕《比红儿诗

姓字看侵尺五天,芳菲占断百花鲜。
马嵬好笑当时事,虚赚明皇幸蜀川。
金谷园中花正繁,坠楼从道感深恩。
齐奴却是来东市,不为红儿死更冤。
陷却平阳为小怜,周师百万战长川。
更教乞与红儿貌,举国山川不值钱。
一曲都缘张丽华,六宫齐唱后庭花。
若教比并红儿貌,枉破当年国与家。
乐营门外柳如阴,中有佳人画阁深。
若是五陵公子见,买时应不啻千金。
青丝高绾石榴裙,肠断当筵酒半醺。
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
斜凭栏杆醉态新,敛眸微盻不胜春。
当时若遇东昏主,金叶莲花是此人。
匼匝千山与万山,碧桃花下景长闲。
神仙得似红儿貌,应免刘郎忆世间。
越山重叠越溪斜,西子休怜解浣纱。
得似红儿今日貌,肯教将去与夫差。
诏下人间觅好花,月眉云髻选人家。
红儿若向当时见,系臂先封第一纱。
锋镝纵横不敢看,泪垂玉箸正汍澜。
应缘近似红儿貌,始得深宫奉五官。
金缕浓薰百和香,脸红眉黛入时妆。
当时便向乔家见,未敢将心在窈娘。
通宵甲帐散香尘,汉帝精神礼百神。
若见红儿醉中态,也应休忆李夫人。
拔得芙蓉出水新,魏家公子信才人。
若教瞥见红儿貌,不肯留情付洛神。
芳姿不合并常人,云在遥天玉在尘。
因事爱思荀奉倩,一生闲坐枉伤神。
笔底如风思涌泉,赋中休谩说婵娟。
红儿若在东家住,不得登墙尔许年。
一抹浓红傍脸斜,妆成不语独攀花。
当时若是逢韩寿,未必埋踪在贾家。
树袅西风日半沉,地无人迹转伤心。
阿娇得似红儿貌,不费长门买赋金。
五云高捧紫金堂,花下投壶侍玉皇。
从到世人都不识,也应知有杜兰香。
戏水源头指旧踪,当时一笑也难逢。
红儿若为回桃脸,岂比连催举五烽。
虢国夫人照夜玑,若为求得与红儿。
醉和香态浓春睡,一树繁花偃绣帏。
知有持盈玉叶冠,剪云裁月照人寒。
若使红儿风帽戴,直使瑶池会上看。
明媚何曾让玉环,破瓜年几百花颜。
若教貌向南朝见,定却梅妆似等闲。
世事悠悠未足称,肯将闲事更争能。
自从命向红儿去,不欲留心在裂缯。
自隐新从梦里来,岭云微步下阳台。
含情一向春风笑,羞杀凡花尽不开。
舍却青娥换玉鞍,古来公子苦无端。
莫言一匹追风马,天骥牵来也不看。
槛外花低瑞露浓,梦魂惊觉晕春容。
凭君细看红儿貌,最称严妆待晓钟。
薄罗轻剪越溪纹,鸦翅低垂两鬓分。
料得相如偷见面,不应琴里挑文君。
南国东邻各一时,后来惟有杜红儿。
若教楚国宫人见,羞把腰身并柳枝。
照耀金钗簇腻鬟,见时直向画屏间。
黄姑阿母能判剖,十斛明珠也是闲。
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皇若遇红儿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鹦鹉娥如裛露红,镜前眉样自深宫。
稍教得似红儿貌,不嫁南朝沈侍中。
拟将心地学安禅,争奈红儿笑靥圆。
何物把来堪比并,野塘初绽一枝莲。
浸草漂花绕槛香,最怜穿度乐营墙。
殷勤留滞缘何事,曾照红儿一面妆。
雕阴旧俗骋婵娟,有个红儿赛洛川。
常笑世人语虚诞,今朝自见火中莲。
渡口诸侬乐未休,竟陵西望路悠悠。
石城有个红儿貌,两桨无因迎莫愁。
谁向深山识大仙,劝人山上引春泉。
定知不及红儿貌,枉却工夫溉玉田。
倾国倾城总绝伦,红儿花下认真身。
十年东北看燕赵,眼冷何曾见一人。
今时自是不谙知,前代由来岂见遗。
一笑阳城人便惑,何堪教见杜红儿。
京口喧喧百万人,竞传河鼓谢星津。
柰花似雪簪云髻,今日夭容是后身。
青史书时未是真,可能纤手却强秦。
再三为谢齐皇后,要解连环别与人。
绣帐鸳鸯对刺纹,博山微暖麝微曛。
诗成若有红儿貌,悔道当时月坠云。
薄粉轻朱取次施,大都端正亦相宜。
只如花下红儿态,不藉城中半额眉。
妆成浑欲认前朝,金凤双钗逐步摇。
未必慕容宫里伴,舞风歌月胜纤腰。
琥珀钗成恩正深,玉儿妖惑荡君心。
莫教回首看妆面,始觉曾虚掷万金。
自有闲花一面春,脸檀眉黛一时新。
殷勤为报梁家妇,休把啼妆赚后人。
轻梳小髻号慵来,巧中君心不用媒。
可得红儿抛醉眼,汉皇恩泽一时回。
千里长江旦暮潮,吴都风俗尚纤腰。
周郎若见红儿貌,料得无心念小乔。
月落潜奔暗解携,本心谁道独单栖。
还缘交甫非良偶,不肯终身作羿妻。
汉皇曾识许飞琼,写向人间作画屏。
昨日红儿花下见,大都相似更娉婷。
魏帝休夸薛夜来,雾绡云縠称身裁。
红儿秀发君知否,倚槛繁花带露开。
晓月雕梁燕语频,见花难可比他人。
年年媚景归何处,长作红儿面上春。
逗玉溅盆冬殿开,邀恩先赐夜明苔。
红儿若是三千数,多少芳心似死灰。
画帘垂地紫金床,暗引羊车驻七香。
若见红儿此中住,不劳盐筱洒宫廊。
苏小空匀一面妆,便留名字在钱塘。
藏鸦门外诸年少,不识红儿未是狂。
一首长歌万恨来,惹愁漂泊水难回。
崔徽有底多头面,费得微之尔许才。
昔年黄阁识奇章,爱说真珠似窈娘。
若见红儿深夜态,便应休说绣衣裳。
凤折莺离恨转深,此身难负百年心。
红儿若向隋朝见,破镜无因更重寻。
行绾秾云立暗轩,我来犹爱不成冤。
当时若见红儿貌,未必邢相有此言。
总似红儿媚态新,莫论千度笑争春。
任伊孙武心如铁,不办军前杀此人。
暖塘争赴荡舟期,行唱菱歌著艳词。
为问东山谢丞相,可能诸妓胜红儿。
吴兴皇后欲辞家,泽国重台展曙华。
今日红儿貌倾国,恐须真宰别开花。
陌上行人歌黍离,三千门客欲何之。
若教粗及红儿貌,争取楼前斩爱姬。
休话如皋一笑时,金髇中臆锦离披。
陋容枉把雕弓射,射尽春禽未展眉。
长恨西风送早秋,低眉深恨嫁牵牛。
若同人世长相对,争作夫妻得到头。
谢娘休漫逞风姿,未必娉婷胜柳枝。
闻道只因嘲落絮,何曾得似杜红儿。
总传桃叶渡江时,只为王家一首诗。
今日红儿自堪赋,不须重唱旧来词。
巫山洛浦本无情,总为佳人便得名。
今日雕阴有神艳,后来公子莫相轻。
几抛云髻恨金墉,泪洗花颜百战中。
应有红儿些子貌,却言皇后长深宫。
倚槛还应有所思,半开东阁见娇姿。
可中得似红儿貌,若遇韩朋好杀伊。
晓向妆台与画眉,镜中长欲助娇姿。
若教得似红儿貌,走马章台任道迟。
练得霜华助翠钿,相期朝谒玉皇前。
依稀有似红儿貌,方得吹箫引上天。
重门深掩几枝花,未胜红儿莫大夸。
王相不能探物理,可能虚上短辕车。
前代休怜事可奇,后来还出有光辉。
争知昼卧纱窗里,不见神人覆玉衣。
化羽尝闻赴九天,只疑尘世是虚传。
自从一见红儿貌,始信人间有谪仙。
从道长陵小市东,巧将花貌占春风。
红儿若是同时见,未必伊先入紫宫。
人间难免是深情,命断红儿向此生。
不似前时李丞相,枉抛才力为莺莺。
凤舞香飘绣幕风,暖穿驰道百花中。
还缘有似红儿貌,始道迎将入汉宫。
休道将军出世才,尽驱诸妓下歌台。
都缘没个红儿貌,致使轻教后阁开。
冯媛须知住汉宫,将身只是解当熊。
不闻有貌倾人国,争得今朝更似红。
能将一笑使人迷,花艳何须上大堤。
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辞辇当时意可知,宠深还恐宠先衰。
若教得似红儿貌,占却君恩自不疑。
三吴时俗重风光,未见红儿一面妆。
好写妖娆与教看,便应休更话真娘。
波平楚泽浸星辰,台上君王宴早春。
毕竟章华会中客,冠缨虚绝为何人。
红儿不向汉宫生,便使双成谩得名。
疑是麻姑恼尘世,暂教微步下层城。
天碧轻纱只六铢,宛如含露透肌肤。
便教汉曲争明媚,应没心情更弄珠。
共嗟含恨向衡阳,方寸花笺寄沈郎。
不似红儿些子貌,当时争得少年狂。
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火色樱桃摘得初,仙宫只有世间无。
凝情尽日君知否,真似红儿口上朱。
宿雨初晴春日长,入帘花气静难忘。
凝情尽日君知否,真似红儿舞袖香。
初月纤纤映碧池,池波不动独看时。
凝情尽日君知否,真似红儿罢舞眉。
浓艳浓香雪压枝,袅烟和露晓风吹。
红儿被掩妆成后,含笑无人独立时。
楼上娇歌袅夜霜,近来休数踏歌娘。
红儿谩唱伊州遍,认取轻敲玉韵长。
金粟妆成扼臂环,舞腰轻薄瑞云间。
红儿生在开元末,羞杀新丰谢阿蛮。
君看红儿学醉妆,夸裁宫襭砑裙长。
谁能更把闲心力,比并当时武媚娘。
栀子同心裛露垂,折来深恐没人知。
花前醉客频相问,不赠红儿赠阿谁。
云间翡翠一双飞,水上鸳鸯不暂离。
写向人间百般态,与君题作比红诗。
旧恨长怀不语中,几回偷泣向春风。
还缘不及红儿貌,却得生教入楚宫。
一舸春深指鄂君,好风从度水成纹。
越人若见红儿貌,绣被应羞彻夜薰。
花落尘中玉堕泥,香魂应上窈娘堤。
欲知此恨无穷处,长倩城乌夜夜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汉宫图画昭君

置 zhì《國語辭典》

置 [ zhì ]

  1. 释放、赦免。《国语·郑语》:「褒人褒姁有狱,而以为入于王,王遂置之。」《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
  2. 废弃。《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夫以贱匹贵,国之害也;置大立少,乱之本也。」《国语·周语中》:「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无乃不可乎!」
  3. 安放。如:「本末倒置」。《书经·说命上》:「爰立作柤,王置诸其左右。」
  4. 建立、设立。《墨子·明鬼下》:「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史记·卷五·秦本纪》:「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5. 购买、添加。如:「置产」。
  1. 驿车、驿站。《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宋·苏轼〈荔枝叹〉:「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汉宫(漢宫)hàn gōng
汉 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南朝 陈后主 《昭君怨》诗:“图形 汉 宫里,遥聘单于庭。”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日月低 秦 树,乾坤绕 汉 宫。” 明 陶望龄 《沛县过高帝庙》诗:“魂魄来游长此地, 汉 宫秋色近如何?”  ——《漢語大詞典》
图画(圖畫)tú huà
(1).绘画。《史记·外戚世家》:“上居 甘泉宫 ,召画工图画 周公 负 成王 也。” 唐 张泌 《春日旅泊桂州》诗:“溪边物色宜图画,林伴鶯声似管絃。”《西游记》第四九回:“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神影,这才是鱼篮 观音 现身。”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昔在 汉 氏,若 武梁祠 、 鲁灵光殿 ,皆图画伟人事蹟。”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漢語大詞典》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1.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2.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3.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4.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5.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6.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1.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2.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3.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4.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5. 到、达。如:「入夜」、「入冬」。
  6.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8.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1.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2.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3.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1.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胡 ( 衚 鬍 ) hú《國語辭典》

胡 [ hú ]

  1. 古代北方和西方諸民族的通稱。如:「五胡亂華」。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2. 姓。如明代有胡應麟。
  1. 來自胡族或外國的。如:「胡琴」、「胡桃」、「胡椒」。《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晉·干寶《搜神記·卷二》:「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
  2. 長遠的。《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1. 任意、隨便。如:「胡鬧」、「胡說」、「胡作非為」、「胡言亂語」。
  2. 何故、為何、怎麼。《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其得意若此,則胡禁不止?」
  1. 什麼。《漢書·卷三九·蕭何傳》:「相國胡大罪?陛下繫之暴也?」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2. 几,几个:~人。~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4. 命运,天命:天~。气~。
数 [ shǔ ]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2.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落。
  4.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 [ shuò ]
  1.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昭君 zhāo jūn
汉 南郡 秭归 (今属 湖北省 )人,名 嫱 ,字 昭君 晋 避 司马昭 讳,改称为 明君 ,后人又称 明妃 。 元帝 宫人。 竟宁 元年, 匈奴 呼韩邪 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结和亲,她自请嫁 匈奴 。入 匈奴 后,被称为 宁胡閼氏 。生一男。 呼韩邪 死,其前阏氏子代立, 成帝 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生二女。卒葬于 匈奴 。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南有 昭君 墓,世称青冢。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参阅《汉书·元帝纪》《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